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型及Ⅳ型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采用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内踝Salter-Harris Ⅲ型及Ⅳ型骨骺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8.3±2.8)岁(5~13岁),左踝16例,右踝19例。按Salter-Harris骨骺骨折分型:Ⅲ型22例,Ⅳ型13例。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取细克氏针采用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患儿双侧小腿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2±3.8) min(30~55 min),术中出血量为(12.1±2.7) mL(5~20 mL)。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2±4.9)个月(18~48个月)。末次随访,患侧小腿的长度与健侧小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SAMI评价标准,优3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X线检查提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所有患儿踝关节活动均不受限,均能参加日常活动及功能锻炼。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内踝Salter-Harris Ⅲ型及Ⅳ型骨骺骨折的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对内踝骨折块固定牢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22例.结果 本组随访6~6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5.5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中2例,差1例.结论 闭合复位空心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与X线引导下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难复性指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6例难复性指骨颈骨折患儿, 其中20例采用X线引导下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 16例采用B超引导下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元)、骨折愈合时间、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以及疼痛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无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 时间3~28个月, 平均9.3个月。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TAM评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分及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术中透视次数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难复性指骨颈骨折具有微创、疗效确切、无放射线暴露等优点,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疗效.方法 11例儿童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中,2例Ⅰ型均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3例Ⅱ型中2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1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1例Ⅲ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5例Ⅳ型中2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1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2例行切开复位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固定.根据Th...  相似文献   

5.
经皮空心钛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钛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20 例单纯内踝骨折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钛钉内固定,其中男16 例,女4 例;年龄18~52 岁,平均36.4 岁.按Brone分型,内收型Ⅰ度8 例,外展型12 例,踝穴有碎骨2 例.术后不需外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0~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2周.优15 例、良3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90%.结论 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钛钉内固定是治疗内踝骨折的良好方法,不做切口,可减少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固定牢稳,提高了骨折愈合率,缩短了骨折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20~68岁,平均35岁;均为单侧骨折;右足10例,左6例。按照Hawkins分型标准,Ⅰ型7例,Ⅱ型8例,Ⅲ型1例。16例均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按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创伤性关节炎按照Paley分级评定。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8个月。1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3.7%。Paley分级0级。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12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标记桡骨颈骨折处,于后外侧将直径2.0 mm或2.5 mm克氏针置入骨折断端并找到桡骨头的位置,采用杠杆原理进行撬拨复位,同时用拇指将移位的桡骨头向内侧推辅助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于桡骨远端骨骺近端桡背侧开口,将弹性髓内钉逆行置入桡骨至骨折端,旋转髓内钉确认钉尖向外,缓慢推进穿过骨折端进入桡骨头骺板,不进入关节腔。结果 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étaizeau放射学标准评估:优19例,良2例。术后骨折端成角0°~16°,平均5.2°。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2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或肌腱损伤、弹性髓内钉钉尾激惹、骨骺早闭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所有患儿患侧肘关节的屈曲、伸直、旋前、旋后活动度恢复满意,与健侧肘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微创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采用微创、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治疗内踝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31.7岁。内踝骨折经闭合复位后,分别采用1枚空心加压螺钉经骨折面中央并与其垂直置入,1枚克氏针过骨折面与内踝轴线一致斜行打入并过对侧骨皮质。术后通过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8.7个月。均达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2.6~3.8个月,平均3.2个月。按Kaikkonen功能评分,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和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微创、恢复快及费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前外侧骨骺骨折(Tillaux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青少年Tillaux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空心螺钉组(20例)和克氏针组(12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肢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空心螺钉组随访时间12~60(28. 55±14. 89)个月,克氏针组随访时间16~56(26. 17±11. 00)个月。两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骺早闭、关节畸形及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侧踝关节均可正常负重活动,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9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并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评分结果 优34例,良55例,优良率100%,骨折愈合良好,无桡骨头坏死以及异位骨化的发生.结论 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22,28(8):1440-1443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mid-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lag screw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KWF) for close reduction in triplane distal tibia epiphyseal fract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5 cases of triplane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 2017 to Dec 2019 was performed, Lag screw fixation(LSF) was used in 14 cases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in 11 cases, the clinic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premature epiphyseal closure(PPC) rate,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core (AOFAS) Ankle-hindfoot foot scoring system, the lateral distal tibial angle (LDTA) from X-ray.ResultsAll the 25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34(ranging 26–52) months. AOFAS scores improved from a mean of 33(ranging 29–43) pre-op, to 82(ranging 77–88) at three month follow up, to 92 (ranging 88–98) at last follow-up in all 25 cases. Till last follow up there was no cases premature physeal closure in LSF group but 4 cases in KWF group, LDTA in both groups at last follow up shows no ankle varus or valgus deformity, and the ankle joint function was not limited in all cases.ConclusionLag screw and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methods can both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s for triplane distal tibia epiphyseal fracture. Lag screw fixation provide lower PPC rate but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save one anesthesia and surg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胫距、距下关节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4-02采用经外踝截骨入路、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13例胫距、距下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足踝部疼痛,功能受限。术后功能评价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1例失访,12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11.3(8~16)周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无内固定失败及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踝关节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无行走痛,步态基本正常。术前AOFAS评分为(48.75±6.8)分,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83.5±8.4)分,术后AOF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0,P0.001)。2例出现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末次随访未恢复。结论经外踝截骨无头加压螺钉联合PHILOS钢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固定强度可靠,融合率高,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距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21例开放距骨骨折患者,其中克氏针固定3例,螺钉辅以克氏针短期固定5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13例。6例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15例一期缝合,6例一期负压封闭引流。10例术后再次清创,其中8例行皮瓣覆盖,2例植皮。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开放距骨骨折脱位应急诊手术,利用原伤口或再辅助切口进行复位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内踝骨折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手术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5)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研究组(n=25)患者接受踝关节镜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优良率。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降低,AOFAS评分提高,Baird-Jackson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52,10.332,10.543;均P<0.001),AOFAS评分优良率较高(P<0.001)。结论踝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内踝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内踝骨折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对PER型踝关节骨折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50例PERⅢ度或Ⅳ度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30.2岁。根据踝关节内侧损伤类型分为两组:未修复组为内踝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且无内踝骨折患者,未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共28例;对照组为内踝丘上骨折且三角韧带深层完整患者,行内踝丘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共22例。两组患者均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下胫腓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上影像学检查的内踝间隙和下胫腓间隙,以及中期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现踝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时的表现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损伤暴力程度、腓骨骨折线高度、是否完全脱位、后踝骨折率、后踝固定率、内固定物取出率、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完成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21例未修复组的内踝间隙为3.7 mm,下胫腓间隙为4.5 mm;17例对照组的内踝间隙为3.4 mm;下胫腓间隙为4.4 mm。术后约3年时随访,未修复组和对照组的平均AOFAS评分分别为98.3分和94.6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0.4分和1.5分。术后约5年时随访,未修复组和对照组的平均AOFAS评分分别为97.1分和93.6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0.5分和1.2分。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术后约3、5年时随访的AOFAS评分、VAS评分与三角韧带完整与否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与术后5年随访时AOFAS评分(P=0.021)相关。结论对于PER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在腓骨骨折及下胫腓螺钉固定后,残留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不会影响45岁以内患者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锚钉固定重叠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17例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18~58岁,平均32.1岁;均有踝关节扭伤史,病程为7~25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前均行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双足正、斜位X线片、MRI及B超检查。确诊为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后,患肢行踝关节镜检查再次明确诊断并清理关节内增生的滑膜及合并损伤的关节软骨。切开踝关节内侧间隙,清理韧带残端瘢痕组织,其中2例同时清理陈旧性内踝尖撕脱骨折片。将三角韧带深层断端缝合于内踝尖,三角韧带浅层重叠缝合于内踝骨膜,使用锚钉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踝关节。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影像学与术中检查均发现三角韧带损伤且已瘢痕化。距骨-第一跖骨角及Saltzman位后足力线角分别从术前5.4°±1.8°和8.2°±2.6°降至术后4.0°±0.9°和5.3°±1.3°。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为平均(76.8±7.0)分 ,末次随访时为平均(94.1±3.3)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16/17)。17例患者疼痛均有效缓解。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三角韧带再损伤。结论 锚钉固定缝合治疗三角韧带陈旧性损伤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曹贞国  周星娟  魏东  岳喜军 《骨科》2015,6(3):122-12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解剖接骨板(anatomy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plate,APHP)治疗骨质疏松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8例骨质疏松型后踝骨折患者(其中1例为螺钉内固定失败患者行二次固定),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应用肱骨近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石膏固定4周,早期分阶段行功能康复锻炼.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于术后6.0~16.0个月愈合,平均9.2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12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肱骨近端接骨板符合胫骨远端后外侧的解剖形态,接骨板与后踝贴合良好,覆盖面积大,通过加压,使得接骨板的作用力较均匀地分散在后踝骨折块上,避免了拉力螺钉内陷、松动等并发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8—2012-08共诊治距骨骨折23例(骨折按Hawkins分类:Ⅲ型17例,Ⅳ型6例),均采用内踝截骨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m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术后2例失访,21例获得随访6-48个月,平均32.6个月。其中19例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2例复位不满意。距骨缺血坏死4例(HawkinsⅢ型骨折发生1例,Ⅳ型骨折发生3例),发生率为19.05%(4/21)。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46-98分,平均79.5分;优5例,良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66.7%。1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59.1%(12/21)。结论采用内踝截骨入路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手术视野显露清楚,操作简单,固定坚强,降低了距骨缺血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踝或/和外踝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2月—2015年10月行内固定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40例患者资料,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3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并联合中药治疗17例(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逐渐下地行负重锻炼,术后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临床愈合,随访12~16个月。切开复位组伤口感染3例。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踝关节塌陷1例,踝关节疼痛1例。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2.64±8.34)分,其中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0例;闭合复位联合中药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0.68±9.47)分,其中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似。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局部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术后需要口服中药治疗。对于单一的内踝及后踝骨折可选用闭合复位,对于合并内外踝及后踝的骨折建议行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