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加静脉化疗对Ⅲ期大肠癌术后预防肝转移的作用.方法 入选21例III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经肝动脉灌注氟脲苷(FUDR),静脉输入草酸铂(OXA),共6个周期.随访12~48个月,观察其无病生存期(DFS)、肝转移发生率及时间、累积生存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可评价的20例患者3年累积DFS为65.0%,肝转移发生率为5.0%,出现在术后11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82.9%,而且毒副作用小,基本无Ⅲ、Ⅳ度毒性.结论 对Ⅲ期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新的方案(FUDR/OXA)和给药途径,可以减少肝转移的发生率,延长生存期,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以上患者术后接受8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然后分组:A组(n=76)维持组,B组(n=137)非维持组.比较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A组维持化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5月.A组3年DFS为62.0%,B组为51.3%(HR =0.6168,95%CI:0.4173 ~0.9118,P=0.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年OS为70.2%,B组为54.5%(HR =0.6502,95%CI:0.4150 ~ 1.1090,P=0.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维持化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多数是Ⅰ/Ⅱ级,严重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A组和B组两组之间的Ⅰ/Ⅱ级和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一线化疗后加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3年DFS和5年OS,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SAE)术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SAE治疗的GTN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n=14)和单纯动脉栓塞组(n=13),所有患者行SAE治疗联合静脉化疗。超声检查子宫病灶大小改变、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下降水平及保留生育功能情况。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5.37(19~51)岁,17例活动性出血患者行SAE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行静脉化疗的总疗程中位数为4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行子宫切除为6例。两组患者行SAE联合静脉化疗1个疗程,超声检查评定治疗有效率为51.8%(14/2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血清β-HCG平均下降(2.07±0.91)个对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   结论   SAE治疗用于预防或控制高危GTN病灶出血效果肯定,动脉灌注化疗未明显提高动脉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联合多种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并对目前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方法:以"结直肠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析"为关键词,检索PubM ed、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近5年有关TACE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以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益,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采取包括TACE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了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疗效,但仍需要随机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联合多种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并对目前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方法:以"结直肠癌/肝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分析"为关键词,检索PubM ed、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近5年有关TACE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以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益,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采取包括TACE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了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疗效,但仍需要随机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明确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以这些因素进行分层,通过生存分析探究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放疗对整体患者的生存(HR=0.949,95%CI:0.435~2.074,P=0.896)与复发(HR= 0.611,95%CI:0.231~1.614,P=0.320)不是独立有益因素,结外浸润(ECE)和组织学Ⅲ级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两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放疗对具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ECE+组OS:P=0.020,LRRFS:P=0.014;Grade Ⅲ组OS:P=0.002,LRRFS:P < 0.001;)对无危险因素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ECE-亚组OS:P=0.353,LRRFS:P=0.796;GradeⅠ~Ⅱ亚组OS:P=0.267,LRRFS:P=0.589)。   结论   结外浸润和组织学Ⅲ级是T1~2期伴1~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放疗可以明显改善这些带危险因素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总生存,而对于未发生结外浸润及组织学级Ⅰ~Ⅱ的患者,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Golph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Golph3、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的凋亡指数,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的Golph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结果   Golph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 < 0.05);低分化、浸润深度侵及浆膜外、淋巴结转移、Ⅲ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浆膜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Ⅱ期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P均 < 0.05),而Golph3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大体类型、肿瘤长度无关(P>0.05)。Golph3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as. pase-3阳性表达率及凋亡指数明显低于Golph3低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与AI呈负相关(r=-0.320,P < 0.05)。   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存在过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期间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UGB)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476例胃癌患者, 筛选出新辅助治疗期间出现AUGB的患者, 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476例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AUGB者35例(7.35%), 其中经补液止血保守治疗好转者6例, 内镜下成功止血者5例, 血管造影栓塞术成功止血者7例, 余17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止血。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65.13%, 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为60.71%。其中出现AUGB者3年OS为48.57%, 3年DFS为42.86%, 而未出现AUGB者3年OS、DFS分别为66.44%、62.13%, 两组患者的3年OS、DF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2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 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未分化型(P=0.004、P=0.008)、肿瘤cTNM分期为Ⅲ期(P=0.002、P=0.013)和出现AUGB后未继续行化疗治疗(P=0.003、P=0.005)是影响AUGB患者预后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AUGB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此类患者需引起临床重视; 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AUGB后需积极对症止血治疗, 止血成功后继续化疗才可能延长此类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D2根治术后随机分为HIPEC(实验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术后4周均予以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12个疗程。测定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肝肾功能的变化,分析比较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后7 d的外周血白蛋白(32.34 ± 2.23)g/L较术前(46.45 ± 4.81)g/L显著下降(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Ⅱb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P> 0.05),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35.9%(P>0.05),Ⅲa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和58.3%(P>0.05),Ⅲb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和27.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0个月(95%CI:36.1 ~65.9个月)、20.0个月(95%CI:12.0 ~28.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c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和20%(P>0.05)。   结论   术中HIPEC可提高Ⅲb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静脉化疗联合早期腹腔化疗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静脉化疗 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联合化疗组)34例;单纯全身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34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两组患者肝转移率和生存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化疗组3年生存率73.5%,静脉化疗组为61.8%(P<0.05).联合化疗组肝转移率为29.4%,静脉化疗组为44.1%(P<0.05).联合化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67.6%、55.9%、29.4%,大多为Ⅰ、Ⅱ级,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能明显减少大肠癌的复发和肝转移,提高生存率,联合化疗毒性虽然比单纯静脉化疗重,仍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林涛  宋纯  王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8):526-529
  目的   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长期疗效。   方法   收集自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83例入组,其中包括治疗组30例(姑息性手术切除加术中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 mL),对照组53例(仅姑息切除肿瘤),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化疗和/或放疗。   结果   79例患者最终完成随访,随访率达95.2%。两组之间5年总生存时间无差异性(P=0.403),但是对照组5年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3.9±2.14)个月,而治疗组为(17.2±2.12)个月。   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能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介入栓塞联合5-Fu/CF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毒性。方法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TACE术,伊立替康(CPT-11)加超液化碘油化疗栓塞,介入完成后即行5-Fu/CF静脉化疗,每3周重复。结果全组26例患者共接受了98个周期化疗,平均4个周期(3~6周期)。CR 2例(7.69%),PR 8例(30.77%),SD13例(50%),PD 3例(11.54%);临床获益率88.46%(23/2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3月;中位生存期14.2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级。结论伊立替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F/5-Fu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肯定,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结直肠癌组织中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伊立替康(CPT-11)为基础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从而为结直肠癌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筛选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CPT-11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完整病史资料及肿瘤组织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样本中ABCG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BCG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PT-11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BC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达93.2%,癌旁正常肠黏膜ABCG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6%,癌组织较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5)。ABCG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病变部位、肝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2)ABCG2蛋白表达与CPT-11化疗疗效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   在应用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中ABC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灌注氟脲苷(FUDR)同时联合草酸铂(OXA)静脉化疗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8例结直肠癌或胃癌肝转移患者,经肝动脉灌注FUDR,静脉输入OXA治疗2~6个周期.所有病例均行术前术后CT扫描评价治疗效果.随访44个月,评价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42.8%,中位生存时间(MST)为25个月,出现肝转移后的MST为15.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8%和25.0%.结论采用新的化疗方案FUDR加OXA局部联合全身同时化疗安全有效,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诺维本/铂类(NP)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4例手术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NSCLC患者, 术后以NP方案辅助化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手术标本β-tubulin中蛋白的表达, 进一步分析其与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  结果  NSCLC患者中β-tubulin蛋白的低表达率为42.9%(36/84), 高表达率为57.1%(48/84), 男性β-tubulin高表达患者多于低表达患者(68.2%vs.31.8%, P=0.032);Ⅰ~Ⅱ期β-tubulin高表达患者多于低表达患者(70.7%vs.29.3, P=0.014);且行根治性手术β-tubulin高表达患者多于低表达患者(61.6%vs.38.4%, P=0.032), 与NSCLC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和放疗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经低表达β-tubulin的NP方案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 中位DFS短于高表达者(22.6 vs 69.6个月),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但高表达β-tubulin患者的DFS在术后13个月后明显优于低表达者; 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 年龄60岁(P=0.032)、腺癌(P=0.034)、中高分化程度(P=0.028)、不吸烟(P=0.016)的β-tubulin高表达者的DFS均明显优于低表达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β-tubulin的表达(RR=2.213, P=0.025)和临床分期(RR=0.319, P < 0.0001)可作为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临床分期(RR=0.426, P=0.010)和放疗(RR=2.381, P=0.026)可作为影响OS预后的独立指标。  结论  在术后辅以NP化疗NSCLC患者中, β-tubulin高表达者预后比低表达者好, 术后化疗前对β-tubulin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可能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肝实质的治疗方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RLM)手术切除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5月手术切除的CRLM患者377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肝实质(parenchymalsparing hepatectomy, PSH)组305例和大范围肝切除(major hepatectomy, MH)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结果  PSH组肝转移灶个数少于MH组,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全组采用PSH治疗的患者占80.9%, 且随时间增长逐渐增多。PSH组手术时间比MH组短(177.5 minvs.220 min, P=0.000), 手术出血比MH组少(150 mLvs. 300 mL, P=0.000),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MH组低(47.4%vs.64.8%, P=0.008)。PSH组与MH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时间、肝内无复发生存(hepatic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HFR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H组患者复发后接受局部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42.8%vs.25.6%, P=0.040), 复发患者中接受局部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58个月vs.24个月, P=0.000)。  结论  CRLM患者手术时采用PSH的治疗方式肝内复发率更低, 安全性更高, 复发后再次接受局部治疗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是推荐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T3N0期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期间本院诊断明确且行TME术的 125例pT3N0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 40例接受术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影响LR因素。结果 5年样本量为 35例,5年OS和DFS分别为 82.3%和72.4%,术后放化疗和化疗的 5年OS分别为72%和83%(P=0.911)。多因素分析送检淋巴结个数、肿瘤是否侵犯肠周脂肪是LR的影响因素(P=0.045、0.021)。低危组(无高危因素)和高危组(≥1个) LR率分别为2.5%和11.8%(P=0.060)。结论 对于无高危因素的pT3N0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未能改善OS、LR率,对该期患者术后常规放疗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术后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26例,其中辅助化疗组116例,辅助放化疗组110例。辅助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88例,调强放疗22例。剂量范围45~54 Gy,中位剂量50 Gy。全组患者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4周期。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术后化疗两组不同辅助治疗模式对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结果 术后放化组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0.5%、10.5%,明显低于术后化疗组的15.5%、29.7%、33.2%(P=0.001),术后放化组与术后化疗组1、2、3年OS分别为94.2%、76%、70.7%和95.6%、68.4%、53.5%,组间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9),1、2、3年D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术后放化组的胃肠道、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2%和64.5%,高于术后化疗组的41.4%和30.2%(P=0.000;P=0.000)。亚组分析显示Ⅱ期患者术后放化组和术后化疗组1、2、3年OS、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0;P=0.067)。Ⅲ期患者术后放化组的1、2、3年OS高于术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DFS与术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术后放化组中20.9%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10%患者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Ⅲ期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放化联合治疗组血液学及胃肠道不良反应高于术后单纯化疗,但患者耐受性较好。盆腔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在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可较常规放疗显著降低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内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现状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1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诊无转移者499例,其中接受根治性手术484例,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医院分为A级(省级和省级以上医院)和B级(地市级和地市级以下医院)。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治疗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级医院患者手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B级医院(P=0.01,P=0.05)。A级医院高危Ⅱ期和Ⅲ期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比例显著高于B级医院(P=0.01)。A级医院患者辅助化疗的中位DFS和中位OS较B级医院明显延长(P<0.05,P=0.04)。254例接受根治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有99例接受了围手术期放疗,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放疗比例分别为30.8%、25.5%和47.4%。338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患者的中位OS优于右半结肠者(P=0.05)。266例Ⅳ期患者中,接受根治性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原发灶姑息性切除联合解救化疗、单纯解救化疗、仅接受局部治疗和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不同级别医院在根治性手术和辅助化疗中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Ⅳ期患者应把握根治性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切除机会,以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