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玉琴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60-961
患者,女,46岁。患心脏病多年,反复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近1周病情加重,来医院就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1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规整,P-P间期0·56 s,心房率107次/min。QRS波群缓慢而规则,R-R间期1·48 s,心室率40次/min。心房率快于心室率,P-P间期小于R-R间期。心房激动时P波与心室激动的QRS-T波没有固定的关系。QRS波时间正常<0·12 s,形态与正常窦性QRS波群基本相似。箭头所指的QRS波时间延长>0·12 s。V1导联呈QS形、其形态宽而深。V5、V6导联呈宽大的R波、其前无P波。Ⅱ、ⅢavF导联R波顶端常有切迹,形成M型R波…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诉:劳累后心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变化为1.2~1.4 s之间(相当于心率43~50 次/min)P-R间期为0.16 s,Q-T间期为0.42 s,QRS波群呈两种不同形态,其前有相关P波,当P-R间期为1.2 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P-P间期为1.4 s时,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频率依赖性双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景秀香  孙刚  勾建中 《吉林医学》2003,24(4):361-361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0岁,病历号:103649。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心悸1d,于2001年8月29日入院。查体:Bp18.6/9.0kPa,双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不大,心率64次/min,节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胸片及常规化验检查正常。心电图示:在P-R间期固定的情况下(P-R间隔0.16s),间歇出现窄QRS波群和宽大畸形QRS波群两种图形,窄QRS波群R-R间隔0.94s,宽大畸形QRS波群R-R间隔为0.82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快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2讨论快频率依赖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具有两个特点:左束支阻滞间歇出现,心率快到一定程度出现,而慢到一定…  相似文献   

4.
房性早搏后P—R间期逐渐延长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音,男性,1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并心肌炎、脑电图示广泛中度异常(头部各导联出现慢波)。多次描记心电图P-R间期明显延长,有时出现房性早搏。心电图可见:PⅠ直立,Ⅱ与V1的R5与Ⅱ的R12后为一较长的R-R间歇,其后的P-R间期自0.12-0.34S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4岁。2013年12月27日因胸闷,心悸前来内科门诊就诊。听诊心率:48次/分。临床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同步十二导联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4~0.72s,频率83~94次/分,可顺传心室的P-R间期固定为0.19s,呈2∶1传导,下图长Ⅱ导联示8个QRS形态正常,前两个及最后一个QRS前P-R间期固定,第3~7个QRS波前P-R间期不固定,第3~5个心动周期时间为1.32s,频率为47次/分,考虑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第7个QRS波提前出现,考虑为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其后T波高尖考虑为房性P波落在T波  相似文献   

6.
中药红花致可逆性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于2000年4月起突然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无心脏传导障碍表现。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明显。于7月18日始用红花针剂治疗,每次2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用药前为窦性心律,有频发室性早搏,心率65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08s,Q-T间期0.42s。用药15d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心率61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为0.12s,Q-T间期0.46s,嘱停药。于停药20d后再复查心电图,类似CLBBB消失,未见异位搏动,心率70次/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08s,Q-T间期0.40s。患者在用药  相似文献   

7.
男、27岁,轻度阵发性心悸胸闷2天入院,查体:脉搏72次/分,血压16/9kPa,心律不齐。心电图示:(1)入院时QRS波起始部均有△波,大部分为宽QRS波(R’),时限约0.15秒,无有关P波;少数为窄QRS波(R),时限约0.11秒,其前见有关P波,P-R间期0.08秒。Ⅰ导联的QRS波均呈R波,有△波,第2、6个R波前方见有关P波,T波直立,显然系窦性激动所致。其余R’波前方无有关P波,T波倒置,R波后第一个R’波提早出现,R-R’联律间期相等,2’—R’间期大致相等,R’波短阵出现,最后一个R’波后有较长代偿间隙,R’—R—R’间期等于R’—R’间期的2倍(代偿完全)。  相似文献   

8.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24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无任何不适,因外院健康体检时发现有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来就诊,查体:T37℃,P80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透视正常,12导联心电图QRS。T波及ST段无异常。长导联(图1)示:P波规律出现,P波直立,波形稍不同,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P-P间期不等0.64~0.84秒,心率72~94次/分,P-R期间也不等,P-P间期0.64秒时,P-R间期0.22秒;P-P间期0.70-0.84秒时,P-R间期0.18-0.20秒,QRS时限0.06秒。心电图诊断:窦房结内游走心律及不齐,3相I…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心悸1年余,加重4天人院。体查: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0次/min,律不整,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6级舒张期杂音。临床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区关闭不全。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为100次/min,P-R间期为0.18~0.35s,P_1-P_6的P-R间期为0.35s,P波落在前-T波后肢。而P_7提前出现,落在T波上,其后未继以相应QRS波群,考虑为房早未下传,下一个窦性P波的P-R间期缩短为0.18s。此后P-R间期又重新延长,仍为0.35s。S-T段呈下斜型下移0.15mv,T波倒置。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5岁,因心悸、高血压于2002年3月13日入院.查体:Bp110/70 mmHg,心率60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亦未发现异常.Holter检查(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107次/min,P-P匀齐,P-R间期有长短两种交替发生,长者0.27 s,QRSCM1(近似V1)呈现IRBBB型;短者0.16 s,QRSCM1(近似V1)呈CRBBB型,P-R的长短交替与P波频率无关,但QRS形态与心室率有关.R-R间距短者呈CRBBB型,R-R间距长者呈IRBBB型.Holter诊断:窦性心律,房室结双径路,RBBB.  相似文献   

11.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平时有反复发作室上速史。因阵发性胸闷、心悸伴心前区痛来院就诊。体检:BP:90/60mmHg唇微绀,听诊:心音强弱不一,节律绝对不整,心率约156次/min,无杂音,其它无异常。急查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f”波,R-R间期不等,心室率平均为160次/min,最短R-R间期为280ms,QRS波时限>0.12s,形  相似文献   

12.
<正>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但W-P-W综合征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在临床上却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健康体检。查体:BP 120/75 mm Hg,心界不大,心率:83次/min,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心率75次/min,P-R间期0.10 s,P-J间期0.27 s,各导联均可见预激波(delta波),QRS时间0.14 S,Q-T间期0.38 s,I、  相似文献   

13.
例1:女,69岁,因咽部疼痛10分钟,伴左侧胸闷5分 钟入院。6年前始,每逢气温骤降,迎风行走,即出现咽部 刺痛,时间3-5分钟,能自行缓解。查体:BP112/ 75.2mmHg,咽喉、胸透均无异常。心电图示:心率88次/分, 窦性心律,P波正常,P-R间期,QRS波群均正常,S-T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心悸、气短就诊.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心律75次·min-1,P-R间期0.14 s,Q-T间期0.36 s,QRS波0.14 s,Ⅰ、Ⅱ、Ⅲ、AVL、AVF、V3终末相量增宽,V1呈rsR′型,V1 QRS波时间大于0.14 s,提前出现QRS波宽大畸型,与主波方向相反,后有完全代偿间歇,早搏T波中可见直立P波,干扰未下传,早搏后可见第一个QRS波形态,时间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完全右束支阻滞,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后QRS波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0岁 ,因 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 ,全身肌肉酸痛 ,1周前出现心悸、乏力入院。查体 :T36℃ ,R2 0次 /分 ,BP16 / 9k Pa,心界不大 ,听诊心率 5 2次 /分 ,律不齐 ,闻及早搏 ,SI低钝 ,心尖部闻及 / 6级收缩期杂音。血沉示 :39mm/ h,心肌酶谱示 :L DH4 12 U/ L,肌酸激酶 2 86 U/ L,GOT10 4 U/ L,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 P间期延长而不规则 ,在 1.0 6~ 1.6 0 s之间 ,有周期性的长短变异 ,不少 P波出现在长 QRS波的起始或终末部与 QRS波或 T波重叠 ,QRS为室上性 ,极少部分导联的 R波…  相似文献   

16.
1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0岁。既往有冠心病史。主因胸闷、心悸就诊。体检:Bp 19.7/12 kPa(148/90 mm Hg),心界扩大,心率平均为42 bpm,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距不等,最小PP间距0.97 s,最大PP间距2.06 s,P-R间期固定为0.26 s,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达0.20 s,电轴左偏-76°。I、aVL导联呈qR s型(q I为胚胎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aVR导联呈QR型,RaVR为0.9 mV,R/S>1,V1导联呈qR型,R波宽顿切迹,振幅高达1.4 mV,V4~V6导联呈RS型,SV5深达1.5 mV。STV1~V2呈下斜形压低,STV4~V6水平形压低1 …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6岁,主因发热、心悸3天于1981年6月9日就诊。临床诊断风湿热。附图为就诊当天6pM同步描记的aVR、aVL、aVF及V_1导联心电图,示窦性P波,频率100次/分,P_2~P_5及P_13~P_16分别两组出现P-R间期逐搏延长至P波后R波脱落,房室传导比例4:3。QRS波呈4种形态:①长间歇后(0.144秒)第一个心搏(R_2,R_ν)之P-R间期固定为0.22秒,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图形;②当R_3~R_4间期缩短为0.78秒时,QRS波呈不完全性LBBB图形(R_4);③而当R_2~R_3间期再  相似文献   

18.
廖丽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309-330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胸闷、心悸,气喘1个月来院就诊,心电图检查: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频率不等的小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50次/min,QRS波群有3种形态:qRs型,QRS时间0.16s,系心房波通过房室结下传心室;M型,QRS时间0.13s,QRS起始部粗钝可见δ波,系心房波通过旁道下传心室;单向R型,QRS时间0.16s,系心室提前激动。心电图诊断:快速型,心房纤颤,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69岁,因阴茎肿物于1992年12月7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和心前区疼痛史。心电图检查如下。 12月17日首次记录标Ⅱ导联,P波直立,均位于QRS波之后,p-p间距0.72s;QRS波呈室上型,匀齐发生,R-R间距等于0.72s,频率83次/分,P-R间期固定为0.63s。据此,心电图可有两种不同的诊断:(1)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等律性房室分离;或(2)窦性心律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心悸、胸闷数天入院,临床初诊为心肌炎.心电图系Ⅱ导联同时连续记录,示两种P波形态:(1)P波形态为正常窦性P波,呈圆顶直立形,时限0.09 s,电压0.1 mV,P-R间期 0.13 s其频率为0.84~0.96 s.(2)P波形态为高尖形,时限0.10 s,电压0.20~0.22 mV,P-R间期0.14 s,其频率为0.60~0.76 s 由上可见,当频率变慢时,高尖P波转为窦性P波,其临界时限为1.03~1.05 s,当频率变快时,窦性P波为高尖P波,其临界时限为0.65~0.76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