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不明原因转移瘤患者,探讨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寻找肿瘤原发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转移瘤的13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PET/CT成像资料,计算全身PET/CT显像对不明原因转移瘤患者肿瘤原发灶的检出率,分析不同部位转移瘤原发灶检出率间的差异。结果:确诊1例淋巴瘤患者被排除,18F-FDG PET/CT正确检出原发病灶89例,检出率为65.4%(89/136)。18F-FDG PET/CT对于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瘤肿瘤原发灶检出率分别为63.2%(36/57)、60.0%(18/30)、86.7%(13/15)和57.1%(8/14)。结论:全身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转移瘤寻找肿瘤原发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功能影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从分子水平无创探测肿瘤组织的代谢情况,PET/CT融合图像能结合PET提供的功能信息和CT提供的解剖信息,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对于肺癌的正确诊断、准确分期、计划制定与实施以及重新分期、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荣福  王飞 《肿瘤学杂志》2017,23(6):461-463
摘 要:PET/CT是将具有高灵敏探测性能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与能反映精细解剖结构的X-计机算机体层摄影(X-computed tomography,X-CT)两台不同性能的医学影像设备整合在同一个机架,合二为一的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新设备与技术,是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的有机结合。PET/CT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头颈部的一种特殊的肿瘤,^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其生物学因素对鼻咽癌诊疗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国内外研究的文献报道中,得到一些较肯定的结论,也存在相当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特做一综述,内容包括^18F-FDG PET在鼻咽癌应用中的计算方法、对鼻咽癌诊断、TNM分期及相应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延迟扫描在鼻咽癌诊疗中的价值、诊断肿瘤残留与复发的作用、应用^18F-FDG PET判断放化疗的疗效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23例心脏肿瘤患者的全身PET/CT的诊断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评价PET/CT对心脏肿瘤诊断效能。结合影像学特征及SUVmax得到PET/CT的诊断结果,与确定诊断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分析PET/CT对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结果:23例心脏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19例,原发恶性肿瘤6例,转移瘤13例;良性病例4例。 PET/CT显像在心脏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7/19)、75.0%(3/4)、87.0%(20/23);恶性肿瘤平均SUVmax为14.5±9.7,良性肿瘤SUVmax为3.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P<0.05)。恶性肿瘤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1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为鉴别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提供帮助,对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 (PNS) is a series of rare neurologic disorders which happen with an underlying malignancy. It has various clinical symptoms proceding to the diagnosis of tumors. Although the abnormality of anti-neuronal antibodies is suggestive of PNS and tumors, there exist many false positive and false negative cases. The diagnosis of PNS is usually a challenge in clinic.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imaging is an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fusion imaging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 whole-body information by single scan. Fluorodeoxy- glucose (FDG) PET/CT imaging can not only detect potential malignant lesions in the whole body, but also assess functional abnormality in the brain. In this review, the mechanism,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tic procedure an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utility of FDG PET/CT in PNS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
摘 要: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实现一站式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成像,对恶性肿瘤原发灶定位及定性、分期及治疗决策、预后判断、生物靶区勾画、疗效监测及复发再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全文首先就18F-FDG PET/CT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述,同时与包括CT、MR、超声等在内的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横向对比,最后就其他常见的正电子显像剂(18F-FLT、11C-choline、68Ga-PSMA等)的肿瘤应用进行概述,以期简要的展示PET/CT在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一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是当今医学影像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领域。文章着重介绍了PET—CT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作用,尤其是^18F-氟脱氧葡萄糖(mF-FDG)PET-CT显像在肿瘤分期、治疗决策、疗效与预后评估、放疗计划、肿瘤残留与复发监测以及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中高危前列腺癌初始临床分期及治疗策略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63例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PSMA PET/CT和传统影像学对前列腺癌病灶检出率及TNM分期的差异,评估PSMA PET/CT对治疗计划的影响。  结果  PSMA PET/CT对区域外淋巴结和骨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15/63)和52.38%(33/63),较传统影像学的检出率3.17%(2/63)和25.40%(16/6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SMA PET/CT检查后53.97%(34/63)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N、M分期上调(均P<0.05);22.22%(14/63)患者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  结论  PSMA PET/CT检查后上调中高危前列腺癌初始TNM分期中的N、M分期,导致超过20%患者临床治疗策略发生改变。PSMA PET/CT可成为精准评估中高危前列腺癌肿瘤负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影像诊断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目前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标准及诊断准确性,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比较。总体而言CT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微粒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各种检查方法都对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能力有限。超声内镜(EUS)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较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对于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结果及其他临床相关资料。43例初诊疑似宫颈癌的初诊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用于诊断分期和术前评估,29例既往接受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用于随访监测有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果:初诊组43例患者中,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8%、50.0%和79.1%;31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38.7%(12/31)。随访监测组29例患者中,11例患者有肿瘤复发、残余和转移,18F-FDGPET/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77.8%和86.2%;45.5%(5/11)被检出有小淋巴结转移灶,63.6%(7/11)被检出有远处转移。结论:18F-FDGPET/CT用于宫颈癌初诊及随访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并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残余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临床诊断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能在早期诊断食管癌、获取到肿瘤更全面的信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常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影像技术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本文就近年来多模态影像技术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近年,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逐渐在许多城市中兴起,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了有力的依据,PE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已有较多的研究。本研究回顾分析20例肺部肿瘤合并多病灶的病例来探讨PET在肺部结节合并多病灶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上海胸科医院2004年8月-2005年6月住院病例20例,术前行18-FDG-PET检查及X线、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骨SPECT(single photonemisson 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检查,疑有脊扯转移者行MRI(magnetic reimage)检查。其中14例获手术病理。结果:肺部原发灶的PET诊断符合率为100%,除原发灶以外病灶:PET阳性者6例,其中2例为肺部结节,其结节直径均大于1cm,3例为纵隔淋巴结,1例为脊柱转移,阳性率66.7%,阳性者病理符合率100%;PET阴性者14例中,假阴性4例,其中2例为肺部结节,其结节直径均小于1cm,1例为纵隔淋巴结,1例为脊柱骨转移,阴性符合率71.4%。结论:PET在肺部肿块及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肺癌合并多病灶时的分期有较高的价值,但小于1cm的结节PET检查意义不大,脊柱转移有假阴性可能。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正电子药物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核医学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尤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或PET/CT技术的不断发展,正电子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即正电子药物在肿瘤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国内外目前肿瘤正电子药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89.7%(26/29)、91.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7/8)和97.9%(47/48)、95.0%(19/20)和91.7%(33/36)、91.3%(21/23)和90.9%(30/33);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部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回顾性研究228例肺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228例患者术前10天内完成PET/CT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NSE)检测,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原发灶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证实184例为肺癌、44例为良性病变。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0%、72.7%、64.0%、90.5%、31.3%;PET/CT分别为94.6%、50.0%、86.0%、88.8%、68.8%;两者联合诊断肺癌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47.7%、88.6%、88.7%、87.5%,联合组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大于PET/CT组及肿瘤标志物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比较肿瘤标志物、PET/CT组、联合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60、0.822,联合组的诊断效能高于PET/CT及肿瘤标志物组。SUVmax与肺癌的病灶大小呈正相关(r=0.525,P=0.000)。[结论] PET/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效能,SUVmax与肿瘤病灶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FDG PET显像在肿瘤学应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显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PET检查项目,约占整个PET显像的95%,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与监测,还用于神经核医学和心脏核医学的显像诊断。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和PET/CT设备的逐渐推广使用,FDGPET显像逐渐走入肿瘤学临床日常工作,也促进了核医学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FDGPET显像在肿瘤临床学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肺癌和部分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显像中肺外病变对肺癌的辅助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PET/CT检查的疑诊肺癌病例。初始诊断仅根据肺内病变的PET表现、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和CT征象,然后根据肺外病变情况对肺内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比较修正前后诊断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PET/CT发现81例同时伴有肺外病变,肺外转移性病变使13例可疑恶性修正为肯定恶性,1例良性修正为肯定恶性;肺外非转移性病变使2例可疑恶性修正为肯定恶性,1例可疑恶性修正为良性。除2例全身结核被错误修正为恶性外,其它15例经病理证实均为正确修正。修正前后PET/CT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正诊断率为13.5%(17/126),修正诊断正确率为88.2%(15/17)。结论肺外病变的发现对肺癌的术前定性有着较好的实用价值,提高了诊断效能,但仍然要注意与全身多发结核等炎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9.
卢霞  孟晶晶  柏江 《肿瘤学杂志》2017,23(6):474-478
摘 要:[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心脏肿瘤患者共27例,患者最终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为依据。18F-FDG PET/CT影像心脏占位病变可见明显异常FDG浓聚灶,SUVmax≥5.7判断为恶性病变可能大,并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8F-FDG PET/CT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能力。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27例心脏肿瘤患者中,恶性11例,良性占位16例。18F-FDG PET/CT显像,恶性占位(n=11)平均SUVmax 9.03±4.5(2.0~15.9)明显高于良性心脏占位性病变(n=16)平均SUVmax 3.25±2.51(0.6~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01)。将SUV≥5.7作为恶性诊断的阈值,18F-FDG PET/CT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81.8% (9/11),特异性93.8%(15/16),准确率88.9%(24/27)。[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心脏肿瘤,特别是原发性心脏肿瘤良恶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胸腔积液是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鉴别胸水的性质有重要意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鉴别肺部良恶性肿瘤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鉴别肺癌中胸腔积液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胸腔积液的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例,以病理或临床随访为最后诊断标准,计算PET/CT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3例肺癌患者符合条件纳入分析PET/CT诊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5%、83.3%、95.7%、50.0%和81.8%.结论 PET/CT对鉴别肺癌中胸腔积液的性质具有重要作用,假阳性率低,对PET/CT阴性的胸腔积液,需有创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