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牙龈下残根保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牙体缺损牙龈下有1~3 mm残根患者32例(42颗),根据牙根长度将4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以根长在1.5 cm以上患牙20颗为甲组,以根长在1.2~1.5 cm间患牙22颗为乙组,所有患者均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展开常规修复,对术前、术后6周及修复3个月疗效进行判定。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两组各时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体缺损牙龈下有残根患者矫正治疗中,牙冠延长术对残根保留与修复极为有利,但在手术过程中应对适应证予以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牙冠缺损至龈下的患牙分别进行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术后临床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7颗牙冠缺损至龈下的牙齿分为两组,A组24颗行牙冠延长术,6周后行修复治疗;B组13颗行牙龈切除术,2周后行修复治疗。两组患牙均于修复后6个月、18个月各复查一次进行随访,检查修复体固位情况及牙周情况。结果A组成功率75.0%~83.3%;B组成功率23.1%。结论保存缺损至龈下的残根残冠时,牙冠延长术显著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牙冠延长手术后桩冠行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共33颗牙体缺损至龈下2~5mm的患牙在消除牙龈炎症后行牙冠延长手术恢复患牙的生物学宽度。将患牙的牙槽嵴顶根向休整至根方的3mm,于手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牙冠延长术8周后患牙牙周情况较好,进行桩冠修复。最终修复完成6个月和12个月后,所有患者自觉良好,对美观和咀嚼功能较满意。临床检查牙龈无增生,修复体无松动、无叩痛。X线片中牙周和根尖未见异常,牙槽骨无进行性骨吸收。结论对缺损至龈下2~5mm患牙进行牙冠延长术结合桩冠修复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美观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曹宁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71-1172
目的:探讨冠缺损达龈下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3颗修复前需施行牙冠延长术的患牙,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周常规修复。并计算出近期(4周)及远期(1年)的成功率。结果:近期疗效22颗患牙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为95.7%;远期疗效20颗患牙成功率为90.9%。结论:牙冠延长术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冠缺损达龈下患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选择适应证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方道文  郑炜  陈青蓝 《安徽医药》2012,16(10):1472-1473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因龋坏、牙折等所致牙齿断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残冠3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牙龈切除术及牙冠延长术进行修复前的牙龈外科处理.结果 所有患牙龈下断端在术后即刻均得以暴露.两组术后1周术区龈缘均轻度水肿,2周明显好转.冠延长术组术后6周龈缘外形良好,术后6月基本恢复正常,断端平齐龈缘或位于龈缘冠方;术后各时间点牙周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牙龈切除术组术后6周~6月部分患牙龈下断端被牙龈覆盖;术后2~6周牙周状况有所改善,但术后6月龈沟出血指数加重明显.结论 牙冠延长术较牙龈切除术更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牙冠延长术实施后保留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9例因外科而引起牙冠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选取的47颗患牙,亚冠延长术后3个月患者牙周健康良好,其中甲组无牙齿松动,乙组患者术后出现松动Ⅰ~Ⅱ度松动30.8%,治疗总有效率为82.9%。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对残根的修复以及保护,可有效保留残冠、残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患牙的方法,但要注意针对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后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择牙冠折断达龈下(3mm)或牙体龋坏及龈下而使牙龈增生影响修复的患者80例,运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选择术后1周 (拆线 )时松动度 (movabledegree,MD)为Ⅰ~Ⅱ度、缺损最深位点处暴露于龈上 0.5~1mm的150牙,记录术后1、2、4、6、8周及6个月时MD和该位点处龈缘位置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 4~6周MD及龈缘位置有显著改变,而在 6~8周以后2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牙冠延长术后6~8周为永久性修复的最佳时机,既不会影响修复后的美观和功能恢复,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尽早修复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孙予  陈栋 《河南医药信息》2010,(24):154-156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术后效果的稳定性和美学效果。方法对28颗劈裂或龋坏至龈下的上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进行修复并随访12个月,记录术牙术前、术后1、6周、3、6、12个月牙周各项指标包括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松动度以及断端位于龈下的距离。结果术后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与牙周探诊深度: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松动度: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Ⅰ型(薄扇型)和Ⅱ型(厚平型)术后12个月的牙周指标BI、PD、PLI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术后12个月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牙冠延长术后最佳修复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修复时机。方法 运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 ,选择术后 1周 (拆线 )时松动度 (movabledegree ,MD)为Ⅰ~Ⅱ度、缺损最深位点处暴露于龈上 - 1~ 1mm的 2 8颗患牙 ,记录术后 1周 (拆线 )、2~ 3周、4~ 5周、6~ 8周及 6个月的不同时期的MD和该位点处龈缘位置的变化情况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术后 4~ 5周之内 ,MD及龈缘位置有显著改变 (P <0 0 5 ) ,而在 4~ 5周以后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牙冠延长术后 4~ 5周为永久性修复的最佳时机 ,它既不会影响到修复后的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尽早修复患牙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牙冠延长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残根残冠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用33例39颗牙体破坏到游离龈缘下的残根残冠运用牙冠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 在牙冠延长术后行永久修复后一年对患牙随访观察,其中36颗患牙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达 92%.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一种较其他方法更能被老年患者接受的为残根残冠修复增加临床冠长度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联合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冠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对该科30位患者52颗冠根折、根折前牙进行修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联合玻璃纤维桩修复方法,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联合玻璃纤维桩修复方法,经过电话随访、定期复查等方式,获取牙周指数及使用寿命等数据来评价疗效.结果 通过2年的随访,实验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牙冠延长术联合纤维玻璃桩在修复前牙残根残冠方面能够取得满意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牙冠延长术结合全瓷冠技术治疗前牙生物学宽度不足导致不良烤瓷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因生物学宽度不足导致的前牙修复失败病例,进行完善牙周治疗,根管治疗,并进行牙冠延长术后全瓷冠修复,观察术前,术后六周以及修复后三个月以及修复六个月的PD(探诊深度), SBI(出血指数)并予以记录。结果2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两例术后牙龈高度不对称,患者不甚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结合全瓷冠修复可以较好的解决前牙不良烤瓷冠修复的再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旻 《哈尔滨医药》2011,31(2):104-105
目的观察2.5%次氯酸钠超声冲洗、蒸馏水超声冲洗、甲醛甲酚(FC)消毒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差异。方法共收集到121例病人121颗患牙,随机分为2.5%次氯酸钠超声冲洗组(A组)、蒸馏水超声冲洗组(B组)和FC治疗组(C组)。每组都先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然后A组患牙用2.5%次氯酸钠超声冲洗,B组患牙用蒸馏水超声冲洗,C组患牙置FC捻5 m in取出,最后都行即刻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结果 A组和B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后患牙疼痛发生率均较C组患牙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术后疼痛发生率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根管较非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侧支根管充填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侧支根管充填率较B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冲洗结合使用2.5%次氯酸钠溶液可有效减轻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冠修复治疗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颗确诊为隐裂牙的牙齿,按隐裂牙病变的不同程度分为两组。A组:早期组,为牙隐裂而无牙髓症状者;治疗时,先行牙体预备,然后烤瓷全冠修复;B组:晚期组,为牙隐裂有牙髓症状者;治疗时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之后进行烤瓷全冠修复治疗。分别在6个月、1年及2年随访一次。结果经全冠修复治疗的各期隐裂牙,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全冠修复治疗各期牙裂对延长患牙的使用寿命及患者咀嚼功能的提高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牙龈下断根正畸牵引后根管内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牙龈下断根患者9例13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患牙,采用改良Nance弓牵引、根管内种植后桩核冠修复。结果:1例患者1颗患牙失败,其余均成功,成功率为92.3%。结论:改良Nance弓牵引联合根管内种植是保存前牙龈下断根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消除牙根分叉的方法,对牙根分叉暴露下颌磨牙进行保存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对84例牙根分叉暴露的下颌磨牙进行根管充填,牙根分叉病变在Ⅰ~Ⅱ度者行哑铃形冠修复,牙根分叉病变在Ⅲ~Ⅳ度者,若牙周袋〈4mm,松动度〈Ⅱ度者可分根后行2个独立铸造冠修复,若近中或远中根有一根松动度〉Ⅱ度或有深牙周袋〉4mm;则拔除有病变的一根,保留情况尚好的另一根,与邻牙联合行铸造冠桥修复。结果:84例患者中有24例行哑铃形冠修复,32例分根后行2个铸造冠修复,28例分根后拔除病变的半牙,与邻牙行联合冠桥修复,其中咀嚼功能良好者为90.5%。结论:牙根分叉暴露的下颌磨牙,采用消除牙根分叉的方法治疗后,可有效地保留患牙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玻璃纤维桩修复下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ParaPost Fiber Lux玻璃纤维桩修复下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患者共123颗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62颗牙行ParaPost Fi-ber Lux桩核系统修复,B组61颗牙行成品螺纹桩加树脂核系统修复,所有患牙完成桩核后制作金属熔附烤瓷全冠,随访1-2年,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记录修复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残根、残冠成功率作χ^2检验。结果在随访中,A组有4颗出现牙龈充血、水肿,其余牙无松动,无折裂,冠边缘密合,牙周指数正常;B组有7颗牙发生修复体脱落,3颗牙根折,3颗出现牙龈充血、水肿。A组成功率(93.55%)高于B组(78.6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aPost Fiber Lux纤维桩系统修复下颌前磨牙残根、残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桩核修复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根管长度测量仪与数字化X线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60例拟行根管治疗恒牙病例的150颗患牙(共237根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0颗,根管81个)、B组(50颗,根管79个)、C组(50颗,根管77个),3组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分别采取Denaport ZX根管长度测量仪、SybronEndo根管长度测量仪、数字化X线片进行。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3组间准确率、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根管充填末端至根尖末端的距离在同一牙位、牙髓状态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同一组内,不同牙位、牙髓状态下根管充填末端至根尖末端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SybronEndo、Denaport ZX两种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均较高,与数字化X线摄像技术测量的准确性相当,但电测法存在的优势更显著,不仅操作方便、快捷,且无射线,能有效避免电离辐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在单根管前磨牙牙体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80例单根管前磨牙牙体缺损的患者,104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牙根的情况,选择玻璃纤维桩的直径和长度,再以全冠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结果:104颗患牙有100颗无异常,4颗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和龈炎,修复成功率为96.15%,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玻璃纤维桩在单根管前磨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