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151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8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之间的各种生化指标的差异以及胰岛素抵抗病人和非胰岛素抵抗病人各种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较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人群BMI、SBP、TG、TC、LDL-C、FPG、HbA1c明显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P<0.01);胰岛素相对抵抗组BMI、DBP、WHR、甘油三酯、FPG、FINS比胰岛素相对敏感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谢雪  黄斌 《海南医学》2004,15(11):61-61,56
在2型糖尿病中有部分病人的胰岛素水平不低,但口服降糖药治疗其血糖仍欠佳,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我们所应用的口服降糖药改善胰岛素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观察了一组2型糖尿病使用文迪雅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1],是2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中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等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日渐增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2型糖尿病病人,8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之间的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胰岛素抵抗病人和非胰岛素抵抗病人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较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人群BMI、SBP、TG、TC、LDL-C、FPG、HbA1c明显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P<0.01);2型糖尿病组β3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7%,β3AR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2.5%,Arg/Arg等位基因频率为:0.6%;对照组β3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5%,β3AR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0%,无Arg/Arg基因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相对抵抗组BMI、DBP、WHR、甘油三酯、FPG、FINS比胰岛素相对敏感组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相对抵抗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45.6%,β3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23.5%;胰岛素相对敏感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26.9%,β3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3.5%;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发病无关,但是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胆囊结石和脂肪肝的原因.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胆囊结石或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胆囊结石的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无有胆囊结石的2型糖尿病病人.有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病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病人.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伴发脂肪肝和胆囊结石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其中脂肪肝还和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糖尿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世界三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完全破坏,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常表现依赖或需要胰岛素的治疗。2型糖尿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相对不足及胰岛素缺陷,主要并发有胰岛素抵抗,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肥胖,而肥胖又加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依赖胰岛素的治疗。糖尿病可归属中医消渴症范畴,消渴症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但多与血瘀密切相。  相似文献   

7.
非糖尿病性高血压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已为多数学者所证实[1];而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报道不多[2].本文通过对40例Ⅱ型糖尿病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检测分析,旨在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是以β细胞功能异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为特征。最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弥补这个缺陷。IGT早期相对正常β细胞针对胰岛素抵抗的结果是分泌胰岛素增加,使升高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如果β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的结果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一旦β细胞功能受损,则胰岛素分泌失去代偿,便出现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及促进胰岛素分泌。UKPDS研究中心发现,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虽有暂时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仍是继续衰退,故须采取促分泌剂与减少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联合用药,以达到血糖满意控制,因为只有联合用药,才能达到严格控制血糖的目的,从而明显改善预后。以下介绍二甲双胍与诺和龙的联合用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伴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为特征。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自身免疫对胰岛β细胞破坏后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故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是胰岛素抵抗,可表现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1]。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或餐后胰岛素水平分为两组即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各组判定证型并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75g葡萄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血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结果与非胰岛素抵抗纽比较,胰岛素抵抗组空腹及75g葡萄糖后2h胰岛素浓度、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则降低。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多实证,非胰岛素抵抗多虚证和虚实夹杂证。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多表现为中医的实证。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显性糖尿病的发生既存在胰岛素抵抗,又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只要胰岛β细胞能够代偿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仍可维持正常.但当机体不能代偿由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血糖升高时,血糖水平持续高出正常范围,最终导致 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胰岛素抵抗是贯穿于 2型糖尿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维生素D(Vitamin D,VD)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影响。VD缺乏可使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还可通过下调PPAR-γ基因表达,减少胰岛素受体底物2和Akt磷酸化,调节脂肪代谢起到加重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补充VD可通过缓解上述途径及抑制炎性因子缓解胰岛素抵抗。中医中药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而中草药成分复杂,作用多样。部分中草药既具有调节VD水平的作用又具有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但此类中草药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否与调节VD水平相关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仍值得更深入探讨,本文就五年来研究发现的VD缺乏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中药研究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德 《广东医学》2004,25(8):985-985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促进、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本试验应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患者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探讨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抵抗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7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合并高血压组38人。所有病人行馒头餐试验,测定血糖、胰岛素及血脂,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ISI与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性,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ISI与高血压显著负相关(OR=0.4391P=0.0311)。结论:提示NIDDM病人合并高血压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在NIDDM病人中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宪玲  崔凤勤 《医学综述》2007,13(3):221-222
2型糖尿病与肥胖程度相关,超过80%的2型糖尿病都有胰岛素抵抗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机制与分子学基础仍不十分清楚,至今仍受到广泛关注,抵抗素的发现为这一现象的解释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其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线索,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有研究显示抵抗素是一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有关的重要激素,现就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尽可能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安全、经济、有效,而且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及其抵抗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临床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100例和1型糖尿病21例与对照组45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红细胞和血小板t≥3.5.P〈0.05。0.01;相关r=1~1.003。结论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红细胞和血小板显著相关,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其发病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对于初诊断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贯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B细胞分泌功能的缺陷则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而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又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方法以25例2型非酮症糖尿病患者为对照,对21例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酮症组HOMA-IR较非酮症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无统计学差异,酮症组△HOMA-IR小于非酮症组(P〈0.05)。结论以酮症为首发症状、自身抗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轻。在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可部分恢复但幅度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小。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病因之一,在过去十年里,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存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和人体肝脏、骨骼肌及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紊乱关系密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