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期待治疗的可行性与妊娠结局。方法选择保守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129例,根据入院孕周不同分为3组,A组孕21~27+6周,共38例;B组为28~32周,共45例;C组为32~34周,共46例。观察3组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宫内窘迫,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产妇发病孕周,血压情况保守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等情况。结果 3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延长逐渐下降,A组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儿在各个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并发症。3组新生儿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产妇期待治疗时间C组时间明显短于A、B 2组。A组产妇收缩压明显高于B、C 2组,剖宫产率明显小于B、C 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前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东莞南华妇科医院收住的孕妇中择取120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产前出血情况进行分组,60例出现产前出血的孕妇纳入出血组,60例未出现产前出血状况的孕妇纳入未出血组,对出血组产前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妊娠终止孕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60例产前出血的孕妇中,43例因前置胎盘导致(71.67%),7例因胎盘早剥导致(11.67%),5例因宫颈疾病导致(8.33%),3例因胎盘边缘血窦破裂而导致(5.00%),2例因子宫破裂而导致(3.33%)。出血组的妊娠终止孕周比未出血组早,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比未出血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新生儿体质量偏低、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前出血主要与胎盘因素、宫颈因素相关,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使妊娠终止孕周提早,增加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同时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孕妇被迫提早终止孕周,因此需要予以重视,预防产前出血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先兆子痫剖宫产不同时机对于围生儿结局的作用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终止孕妇的先兆子痫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34周者25例,34~36+周者55例,≥37周者50例。回顾先兆子痫、子痫不同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围生儿的相应结局并做统计分析,研究二者相关性。结果妊娠<34周者围生儿存活率低于34~36+周者(2=14.492,P<0.01),≥37周者新生儿窒息率高于34~36+周者(2=9.245,P<0.01),此外妊娠34~36+周围生儿吸入性肺炎及羊水污染危险率低于孕周>37周者(2=4.534,P<0.01),上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孕妇妊高征时,胎肺具有提前成熟的倾向,应当根据母亲体质与胎盘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终止妊娠,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提高围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有何影响。方法:选取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分娩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产妇278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上述时间内于我院分娩的正常产妇30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选择剖宫产的概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判断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有何影响。结果:观察组278例产妇,选择剖宫产产妇概率为71.2%,胎儿窘迫发生率为35.6%,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9%;对照组300例产妇,选择剖宫产产妇概率为29.0%,胎儿窘迫发生率为4.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3%;这三项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可能对围生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围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正常人,建议及时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总胆汁酸水平及终止妊娠时间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康美医院收治的86例ICP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血总胆汁酸(TBA)水平与终止妊娠孕周分组,比较围生儿的不良结局。结果:与ⅠB组和ⅠC组比较,ⅠA组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ⅡB组和ⅡC组比较,ⅡA组的围生儿不良结局〔低体质量儿、羊水污染、心肌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孕妇血TBA水平为10 TBA≤40μmol·L~(-1)时,且妊娠为37周终止妊娠可显著减少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对分娩方式的研究,以改善围生儿的预后。方法对羊水过少52例及同期分娩羊水量正常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妊娠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较大,加强产前监护,确诊后应适时终止妊娠,是羊水过少孕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孕前保健对孕妇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将在此期间来该中心进行系统国家免费孕优检查和孕前保健的200名孕妇作为此次试验组,选择同期200名确诊处于早孕期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结果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孕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围生儿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应用系统的孕前保健可以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方法对羊水过少3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好发于孕40周以后。羊水过少合并妊高征、胎儿窘迫及胎儿生长受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胎儿窘迫与羊水过少时羊水量成反比。羊水过少剖宫产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阴道分娩(P<0.05)。结论对羊水过少孕妇应早期确诊,严密监测,尽早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近2 a羊水过少孕妇19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孕妇1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过期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羊水过少伴并发症者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1),而围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羊水过少伴有妊娠并发症或单纯羊水极少者的围生儿结局不良,应放宽手术指征,单纯羊水过少特别是单纯羊水偏少者可以阴道试产,对足月妊娠且胎儿成熟者应尽早适时终止妊娠,减少羊水过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和正常妊娠孕妇各6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率、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早产儿、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围生儿死亡、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正确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对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7例为观察组,根据病症程度分为2组,子痫前期轻度患者68例为观察A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49例为观察B组,选取本院同期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人员的分娩方式、结局与胎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周小于对照组,观察B组孕周小于观察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均明显小于观察A组。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盘早剥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胎儿窘迫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B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胎盘早剥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胎儿窘迫率均明显高于观察A组(P均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病症的加重,对母婴的影响也会加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观察对母婴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8例,根据孕妇分娩孕周不同分为两组:A组28例,分娩孕周≤34周,B组30例,34周。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25例,剖宫产组33例,观察各组母婴结局。结果:A组围生期并发症为35.71%(10/28),高于B组13.33%(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围生期并发症为44.00%(11/25),高于剖宫产组6.06%(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总计为42.86%(12/28),高于B组23.33%(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pgar评分为(6.12±0.47),低于B组(7.08±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总计为56.00%(14/25),高于剖宫产组15.15%(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围生儿Apgar评分为(5.84±0.57),低于剖宫产组(7.21±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较小及经阴道顺产的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造成较大的伤害,合理治疗适当延长妊娠时间、并尽可能选择剖宫产,以降低分娩对母婴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孕妇妊娠期血液高凝的临床改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门诊孕检的孕妇4000例抽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D–D),把D–D高于1650 IU·m L~(-1)的400例孕妇进入研究范围,400例孕妇平均年龄27岁,平均孕周28周,出现并发症的记录后退出研究范围,40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00例为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B组100例,给予安慰剂及C组100例,未给任何处理;观察母婴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栓塞性疾病、围产儿情况: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栓塞性疾病、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对照组C妊娠结局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并改善最终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相关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2例。观察组:小于34周发病的孕妇46例。对照组:大于等于34周发病的孕妇46例。两组病例均为单个胎儿妊娠,年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最大年龄为41.5岁,最小年龄为21.6岁,平均年龄为30.6岁。发病的孕周最大者为41周,最小者为28周,平均发病孕周为34.5周。诊断标准符合文献所载。入院时监测血压、谷丙转氨酶、血肌酐、24h尿蛋白。动态监测血压,采取硫酸镁解痉降低血压、使用各类降压药物,保护肝脏、肾脏等综合治疗,对比两组入院时相关指标、孕妇相关并发症、围生儿结局。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珚±s)表示,P<0.05。结果:入院时相关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围生儿的相关并发症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孕周罹患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者,并发症多、病情重。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与罹患该病的孕周相关,小孕周即罹患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者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近2 a来发生的168例ICP病例(ICP组)及164例非ICP孕妇(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围生儿结局不良、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ICP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测定血清LAP的活力与孕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产科门诊的产妇共532例。根据产妇的孕周分为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测定3组产妇LAP、ALP和ALT的含量水平。结果:晚孕组产妇的LAP,ALP含量明显高于早孕组和中孕组产妇,3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孕周越大,LAP的值越高,说明血清LAP浓度在怀孕中晚期升高。LAP监测能够监测产妇胎盘功能,在判断妊娠并发症以及判断妊娠时间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于不同孕周时期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归纳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我院妇产科胎盘早剥189例,统计胎盘早剥发生的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及与母婴预后的关系。结果:产妇孕周数越短,胎盘早剥发生严重程度越高(P〈0.015),孕周34周以上时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下(P〈0.05),但是34周以下围生儿窒息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34周以上(P〈0.05)。结论:尽管34周以上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多,但是34周以下胎盘早剥严重程度和围生儿死亡率高,一旦出现应立即进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改善妊娠、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7例,随机分为血糖管理组和未管理组,血糖管理组从饮食、运动、药物三方面加强调控,另外选择正常孕妇40例作为对照,随访至新生儿出生后28天,比较孕妇、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血糖管理组孕妇妊高症发生率、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均低于未管理组孕妇,新生儿评分高于未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孕中晚期加强血糖管理,是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孕龄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孕龄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不同孕龄的胎膜早破112例患者(A组24例,发病孕龄25~27+6周;B组46例,发病孕龄为28~31+6周;C组42例,发病孕龄为32~33+6周)进行期待疗法,比较期待治疗时间、孕妇并发症、分娩方式、围生儿死亡等。结果 3组孕妇平均期待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最长;3组孕妇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A组发生率最高,B、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组围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发病越早,围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越高。结论发病孕龄28周的胎膜早破患者,期待疗法难以达到改善围生儿结局的目的应慎重对待,孕期已达34周或以上者原则上应尽快终止妊娠。孕龄28~33+6周胎膜早破患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血糖,降低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母婴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