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5月开始加强临床药师对小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干预,随机抽取干预前和干预后各200份门诊处方,临床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和干预,分析统计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干预前后的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及多联用药率明显降低,药敏试验送检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药物选用、药物配伍和用药疗程不合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加强对小儿科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和干预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8):1316-1318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患者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以提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方法:抽取2018年1—6月间门急诊用药不合理处方102张,对不合理处方门诊药房率先设计制定其处方干预登记对策,形成固定的处方干预资料,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原因及其药师采取的处方干预措施。结果:102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干预,医生采纳率为100%,处方干预卓有成效。结论: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处方干预措施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了药师专业能力和素质,促进了处方干预信息透明度并在学习平台上分享,提高了药师处方干预水平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毛亚俊 《海峡药学》2012,24(2):225-226
临床药师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和处方动态监测了解医院用药情况,及时做好分析,指导门诊药师的处方点评和事前干预能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马光晔 《中国药房》2012,(22):2097-2098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临床药学干预等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变化。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平均住院时间下降1.09d,处方不合格率下降62.09%,抗菌药物应用更趋规范、合理。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干预临床用药,提高了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药师在门诊药房干预的721例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药师干预的门诊处方主要涉及内科、外科、简易门诊、妇产科;不合理处方主要体现在不规范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处方等方面。结论:药师进行处方干预可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用药规范性,预防潜在的用药失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考察临床药师工作方法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8月门诊处方每月各600张,共计4800张,样本覆盖门诊各科室,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考察临床药师进行干预工作的成效。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总计329张,不合理用药共394处。其中2009年1~4月(干预前)不合理用药处方为20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62.91%,不合理用药276处,占不合理用药总数的70.05%。2009年5~8月(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处方为122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数的37.08%,不合理用药118处,占不合理用药总数的的29.95%。主要表现为给药方案错误,选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等。结论临床药师审核处方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优化加强临床药师工作方法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药师对急诊科处方的实时干预是否有助于提高急诊科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药师于2014年1—12月干预的急诊科处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2014年与20 13年急诊科不合理处方点评结果,用以评价急诊科处方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时处方干预,本院急诊科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由2013年均4.45%降低为2014年均0.12%,与整体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下降趋势一致。结论:药师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整改,对提高普通急诊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处方和病历作回顾性调查,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及结论: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显著性提高,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院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我院临床用药情况,还可以增强医师与药师合理用药教育意识[1].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2012年下半年采用随机抽样法,每月抽取处方600张,共抽查门诊处方3600张,覆盖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建议:为了提高药学人员的药物理论水平;定期给药师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培训,提高药师审核处方水平;加强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力度;对开据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医师和审核调配的药师,与医疗质量考评挂钩,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2、3].举办处方分析知识讲座;开展每月处方点评工作,将处方检查情况公示.通过以上措施来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素质,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杨舒坪 《北方药学》2016,(10):147-147
目的:分析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疗质量的意义。方法:对我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门诊处方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实施药师干预前后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每天使用抗菌药物的总费用及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结果:实施药师干预后,我院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每天使用抗菌药物的总费用及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药师干预可降低我院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本院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院药师在门诊药房干预的436例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遴选药品不适宜60张,用法用量不适宜为122张,配伍禁忌55张,重复用药56张,溶媒选择不恰当8张,处方天数不符合规定91张,其他问题44张.结论 药师在进行处方干预时可提高处方的质量,促进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预防一些潜在的用药失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及药师对合理用药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处方和病历作统计性调查,发现2010年6月以前临床医师存在大量影响合理性用药问题因素,2010年7月开始实施相应的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措施,对比干预前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实施药师干预合理用药的办法后,患者住院天数缩短、杭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不合理性药费降低等,干预前后比较具有差异性且(P<0.05)。干预后临床用药趋向于合理,并且提高了合理性效果。结论?对临床药师实施合理用药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儿科用药情况,评价药师对不合理儿科处方的干预效果与指导作用,提高我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点评我院门诊 2015 年的 8 262 张儿科处方,针对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2016 年成立门诊药师用药干预小组进行干预,对2016 年干预后的 6 864 张处方进行点评,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通过药师干预后,处方用药更加规范,抗菌药物的累计品种数、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13% 降至 1.01% ,不合理处方比例由5.63% 降至 7.95% (P<0.05), 其中超说明书用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处方比例均降低 (P<0.05)。 结论:我院药师采用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季昌梅 《北方药学》2021,18(8):117-118,127
目的:分析某基层医院门诊儿科口服西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探讨干预策略对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药师干预前门诊西药房中儿科口服药处方1349张,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2020年7月-12月门诊开展药师对儿科口服用药情况进行干预,抽取干预后处方1372张比较干预效果.结果:2020年1月-6月,1349张门诊西药房儿科口服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为137张,占10.16%,其中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反复用药、药理学拮抗.2020年7月-12月(门诊药师实施干预后)抽取的1372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61张,占4.45%,两个时间段(干预前后)的不合理用药处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2,P=0.037),各月门诊儿科西药口服处方中的不合理处方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结论:基层医院门诊儿科口服西药处方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药师开展干预,能显著改善儿科用药的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15.
门诊药师处方干预与不合理处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容露萍  陶涛  钟洪兰 《今日药学》2011,21(9):576-577
目的 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2010年1-12月的处方,先由门诊窗口药师初步筛选问题处方进行干预,对于遗漏的处方问题,通过临床药师进行二次的随机检查并开展每月处方分析、抗菌药处方分析工作.结果 门诊共收方21840张,筛查干预问题处方381张,不合格处方约占处方总数的1.8%,在临床药师进行的二次随机检查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药师通过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2017年1季度我院门诊药师干预的43例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典型用药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年1季度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涉及的患者以儿童居多,涉及的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不合理用药情况复杂多样。其中以超剂量用药、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用药剂量偏小等错误较常见。结论: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能及时而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不合理处方进行事前干预的各项措施,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减少无适应证用药,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医院门诊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审核及药师人工审核的处方,统计并分析全处方、无适应证用药处方、药师干预成功处方等.结果 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后,无适应证用药处方占比由2019年1月的26.22%降至12月的12.51%;2019年4月至12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自制不合理用药调查表及不合理用药认知调查表,调查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和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不合理用药的认知情况,分析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的差异.结果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归纳起来共11种情况,其中给药次数不适宜所占比例最大;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医护人员的因素,也有药师、患者等方面的因素,分别针对各因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结论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很多,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也很多,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了药师审核处方能力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优化了医院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有效促了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开展输液处方审核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展曦  陈泰昌 《海峡药学》2009,21(11):183-185
对2008年7月~12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室电脑接收的4个病区住院患者的全部输液处方中,经药师处方审核发现的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373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输液处方审核与分析点评,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与用药干预,提高医师药学知识与合理用药水平,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2010年1~12月的处方,先由门诊窗口药师初步筛选问题处方进行干预,对于遗漏的处方问题,通过临床药师进行二次的随机检查并开展每月处方分析、抗菌药处方分析工作。结果门诊共收方21 840张,筛查干预问题处方381张,不合格处方约占处方总数的1.8%,在临床药师进行的二次随机检查中,不合格处方约占1.2%。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给药、剂量不合理、溶媒使用不当等方面。结论说明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药剂科需加强处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