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龙胆泻肝片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甘草(蜜)十味药组成,具清肝热,利湿热之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片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甘草(蜜)十味药组成,具清肝热,利湿热之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本研究旨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龙胆泻肝片及其药材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进行研究,以探讨龙胆泻肝片的安全性问题。1 仪器与试药仪器:气相色谱仪(Aiglent6890Plus)试药:龙胆泻肝片(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阴性样品(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有机氯类农药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余试剂均为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龙胆”原植物及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鸣远  周瑛  王代运 《药学学报》1981,16(4):294-297
龙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是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的常用中药。东北三省是我国龙胆的主要产区,商品通称关龙胆(亦称东胆草),由于产量大、质量高,国内外颇负盛名。关龙胆的原植物包括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as)和东北龙胆(G.manshurica Kitagawa)三种。本文根据野外调查、栽培实验及室内研究,对原植物形态和药材的外形、解剖及化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发现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加减龙胆泻肝汤在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10月,将104例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甲硝唑片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55例,采用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35%,明显低于观察组(96.36),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8.78%,明显高于观察组9.09%,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在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何伟  韩旻  张峰 《齐鲁药事》2002,21(2):1-2
龙胆泻肝颗粒处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经典方剂龙胆泻肝汤,由龙胆、栀子、泽泻、黄芩等药味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用于临床所见的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胁痛口苦等症的治疗.为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本文建立了龙胆、栀子、泽泻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  相似文献   

6.
龙胆为常用中药,最早见于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龙胆是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和健胃的要药。以“龙胆泻肝丸”为代表的含龙胆药材的中成药产品有100余种。龙胆除作为药材外,还用于保健品及化妆品行业,而且龙胆药材还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野生龙胆由于多年来大量无计划和掠夺性采挖,其资源大量减少,有些老产区资源已经枯竭。家种龙胆因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尚无大面积栽培或被农民弃药种粮。现将笔者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湖南省邵东县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自动痔疮套扎术(RPH)结合外痔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龙胆泻肝汤合麻子仁...  相似文献   

8.
<正> 龙胆泻肝丸为清肝胆、利湿热的常用有效中成药,由龙胆等十味中药制成水泛丸。本品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应用显色反应,互相干扰,很难鉴别。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收载,应用显微镜检法鉴别。为了控制质量,受药典委员会委托,对龙胆泻肝丸的化学鉴别方法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根据某些有效成分化学性质的特点,选用薄层和试管试验法,在群药存在的条件下,鉴定了当归、龙胆、关木通、柴胡。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为中医经典良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利湿热之功效,是皮肤科治疗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证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复方及单味药具有调节免疫、镇痛、抗炎、抗过敏和抗病毒等作用。本文就该方及方中单药与皮肤病有关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翔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302-303
龙胆泻肝汤为常用的中医经典方剂,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的主要方剂。本文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辨治绣球风1例,笔者根据阴囊湿疹的临床表现,以养血凉血,祛风发表,疏利肝经湿热,清热解毒,活血化密为治则,用龙胆泻肝扬加减治疗本病1例,并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1.
龙胆草是较常用的中药 ,为龙胆科 (Gentia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 ,龙胆 (Gentiana scabra Bunge)或三花龙胆 (GtrifloraPall) ,以干燥根茎入药 (以根为主 )。药典记载其性味 :苦寒 ,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功能 ,用量为 3~ 6 g〔1〕。近年来笔者在工作中并阅读有关文献 ,发现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 ,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胆疾病、癫痫病、睾丸炎和淋病、皮肤病、耳聋等 ,其中龙胆草的口服剂量都大大超过药典记载的 3~6 g的剂量。例如 :汤小京等〔2〕治疗 114例癫痫病 ;郭朋等〔3〕治疗40例慢性肝炎 ;王龙生等〔4〕治疗 6 0例睾丸…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在男科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在男科临床上的运用段国铭朱艳菊董子文1(河南省平顶山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平顶山市467000)龙胆泻肝汤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为临床常用方剂。笔者运用治疗男科疾病,常取得满意效果。兹举数例如下。阳痿王某,男,46岁,1991年2月15...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李东恒方见《古今医方集成》为清肝胆实热的方剂。近代多用本方治疗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急性贫腔炎等具有肝胆湿热之证候者。足厥阴肝经起拇趾外侧,循行于小腿内侧后。经大腿内侧正中绕阴器上行。虚肝络胆,故会阴部生殖器部位的疾患,如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囊痛等症,凡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具有肝经湿热症状现代祖国医学的疾病。按中医辨证符合上述舌脉症状具备确实有效均可运用本方现举临证验案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金芪降糖片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治疗前后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4型,使用金芪降糖片,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Gluc)、生长抑素(S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金芪降糖片能降低。T2DM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的Glue及升高ss,从而增加IAI,降低HOMA—IR,达到降低血糖。结论:金芪降糖片通过升高SS、降低Glue,改善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龙胆泻肝汤与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周围性面瘫初期(1~3 d)的患者随机分为龙胆泻肝汤组和牵正散组,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面部肌肉恢复情况,并以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标准为观察指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龙胆泻肝汤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患者优于牵正散。结论:周围性面瘫初期病因多为湿热阻滞经络所致,治疗应以清利湿热通络的龙胆泻肝汤为主;祛风通络的牵正散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龙胆泻肝汤一方首见于《医宗金鉴》适用于肝胆经实火及湿热下注之证,如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口苦咽干、肋胁胀痛、带症、淋浊等。现将龙胆泻肝汤及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体会进行总结。1龙胆泻肝汤的组成、用法和方义  相似文献   

17.
邓港  吴田泽  高冉冉  王梦月  刘霞  向丽 《药学学报》2022,(10):3240-3253
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为特色苗族药材,在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肺热咳嗽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在物种进化关系及分类鉴定方面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红花龙胆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二代、三代测序,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及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红花龙胆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48 844 bp,大单拷贝区(LSC) 80 076 bp、小单拷贝区(SSC) 17 596 bp和反向重复区(IR) 25 586 bp, GC含量37.75%。共注释到124个基因,包括80个蛋白编码基因(CDS)、36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红花龙胆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选择,最优密码子为CUU、UCU、UCA、CCA、ACU; MISA共发现169个SSR,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最多(114个,67.50%),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43个, 25.44%);与同组及同属其他物种相比,红花龙胆叶绿体基因的Ka/Ks值基本小于1,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到了较强的纯化选择,存在进化事件的光合作用基因psaI和表达相关基因rpl22、rps11出现组间差异,且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场,多用在因肝胆实火与湿热引起的内科病症。但在中医外科治疗中,也同样适用于同一病因所产生的外科病症。笔者在临床运甩中,兹举数端。急性湿疹:病例,陈某,男,28岁,工人,1993年5月10日就诊。肾囊作痒多日,起初干燥极痒,喜浴热汤,后逐皮肤起红斑疙瘩,手抓后黄水淋漓,味腥而粘,有时给黄痂,有时沿皮糜烂。尿赤,便秘,苔黄腻,口苔,脉滑数。此属中医肾囊风(肾囊急性湿疹),因患者平常嗜好烟酒,及经常夜间加班,久而久之,致肝经湿热盛于中,而注于下,形成本病。拟泻肝胆湿热,方取龙胆泻肝汤加减佐之。龙胆草15g…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是泻肝胆经实火湿热的主方,在;随床上应用甚广,如用于治疗高热、中耳炎、耳疖、耳鸣、青春期高血压、梦遗、急性结膜炎、外阴湿疹、肝炎、胆囊炎、膀肌炎、尿淋、睾丸炎、白带病、肺结核(水火刑金)者,以及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现将恩师临床以龙胆泻肝汤治疑难症2例予以介绍。病例1,李××,女,6岁,因病毒感染,高热1周后,出现舌糜、口臭、双乳房胀痛,如桂圆大,下身阴道出血,如月经来潮,尿赤涩少,大便正常,脉弦数,舌边红,苔黄腻布满全舌。诊为:病毒感染,肝经实火,湿热弥漫三焦。法立清热泻肝解毒,泻三焦实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龙胆干燥的根及根茎的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法对龙胆干燥的根及根茎的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与波谱解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龙胆干燥的根及根茎的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橄榄苦苷(1)、獐芽菜苦苷(2)、龙胆苦苷(3)、獐芽菜苷(4)、2′-(2,3-二羟基苯甲酰)獐芽菜苷(5)、3′-乙酰基獐芽菜苷(6)、6′-乙酰基獐芽菜苷(7)、deglucogelidoside(8)、(1S,5R,9R)-deglucosyltrifloroside(9)、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0)、去氢吐叶醇(11)和9-epi-blumenol C(12)。其中,化合物1、10和11为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