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抗精子抗体(AsAb)是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得到证实[1]。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原因不明性不育中有10%~30%可能由AsAb引起[2]。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AsAb引起的免疫性不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精子的抗原性、抗精子抗体的形成、作用机理、检测方法以及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加以综述。1精子的抗原性精子的抗原成分很复杂,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原被发现。目前已知人类精液含30余种抗原,其中精浆抗原达15种之多,精于抗原至少含有7种,某些抗原为精子和精浆所共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未经治疗。检查方法用精子混合凝聚试验(MAR),直接用精液检查精子膜表面抗体IgG阳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抗精子抗体(AsAb)转阴率、受孕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药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不孕夫妇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浅盘凝集试验(TAT)检测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血清抗精子抗体,结果抗体阳性率为30.04%,其中不孕女方阳性37.5%,不育男方阳性28.57%,本文就抗精子抗体的发生与不孕症的关系,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浅盘凝集试验(TAT)检测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血清抗精子抗体。结果抗体阳性率为30.04%,其中不孕女方阳性37.5%,不育男方阳性28.57%。本文就抗精子抗体的发生与不孕症的关系、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抗精子抗体——致隐睾患者不育的又一原因史文仁(第一附属医院泌外科南昌330006)本院男性门诊1986年以来诊治隐睾不育患者16例,其中10例(62.5%)出现抗精子抗体,大大高于同期其它不育患者的检出率(1%)。与正常人相比本组患者双精子密度、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Meichnikoff(1990)、Pffeifer(1905)和Henh(1928)已分别发现精子有抗原性。自50年代Wilson在男性不育症病人血清中发现精子抗体,90年代WHO报道大概有3%的不育患者为免疫因素引起的不育,在10%不育男性血清和俄精浆中可以发现抗精子抗体,在不孕妇女血清和/或官颈粘液中存在着抗精子抗体。目前,对于抗精子抗体导致的免疫性不育的治疗主要采用皮质类醇类药物,其疗效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可,然而,长期或大剂量应用这类药物时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或者难以接受治疗,因此国内近年开展了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
蔡军  唐永梅  牟联俊  韦继红 《广西医学》2004,26(10):1486-1487
目的 了解抗精子抗体 (AsAb)与体外受精方法的关系 ,明确体外受精在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不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对拟进行 (IVF -ET)、(ICSI)治疗的 12 9例不育夫妇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抗精子抗体 ,阳性者为研究组 ,设阴性者为对照组 ,分别以IVF -ET、ICSI治疗。结果 IVF -ET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Ⅰ~Ⅱ级胚胎率有非常显著差异 ,受精率及妊娠率有显著差异 ,ICSI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ICSI技术是治疗抗精子抗体所致不育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免疫不育方治疗免疫不育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性不育在男科疾病中经常发生,WHO人类生殖研究,发展和研究培训特别规划署1988年报告6407例男性不育病例中有2.9%的患者病因为免疫因素,在原发性不育中,免疫性不育占2.7%,继发性不育中,免疫性不育占4.0%,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男性生殖系统的致免物质发生自身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而引起不育。自2004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免疫不育方治疗男性不育60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能超声粉碎精子作包被抗原,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检测52对不育夫妇、10对有生育能力夫妇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lodies,ASA)。不育组中阳性率为37.5%(39/104),对照组阳性率为5%(1/20),有显著性差异。本实验改进了传统的精子抗原包被方法,实验费用低,操作简单,实为一种高效实用的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与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499例不育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与其他不育患者的血清抗精子抗体。结果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明显高于其他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血清抗精子抗体产生,并在所致的不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支原体感染与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正雄 《中国医刊》2002,37(11):49-50
目的 阐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浆不同类型抗精子免疫球蛋白在男性不育中的关系,为免疫性不育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70例不育症患者进行精液Uu培养和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精浆抗精子IgG、IgA,并与38例正常生育者作比较。结果 解脲支原体感染者占男性不育者40%。Uu感染者Ig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Uu感染者;Uu感染者中IgA阳性率明显高于IgG阳性率,生育组与不育组之间抗精子Ig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不育组无论有无Uu感染者与生育组抗精子Ig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Uu感染可以增加生殖道局部抗体-抗精子IgA的产生,影响生殖过程。对Uu感染的治疗,可能会阻断精子抗体发生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抗精子抗体——致隐睾患者不育的又一原因史文仁(第一附属医院泌外科南昌330006)本院男性门诊1986年以来诊治隐睾不育患者16例,其中10例(62.5%)出现抗精子抗体,大大高于同期其它不育患者的检出率(1%)。与正常人相比本组患者双精子密度、形态...  相似文献   

13.
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临床统计发现,不育患者有10%~15%是免疫因素造成的。由抗精子抗体(ASAb)所导致的男性不育在临床上称为男性免疫性不育。男性免疫性不育以不育为主要表现,多无其他特异性体征。诊断上以不育男性的血清或(和)精浆中发现抗精子抗体为依据,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笔者运用具有补肾活血、解毒祛湿,改善过敏体质为主要功能的中药制剂消抗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58例,并随机与对照组30例比较观察,中药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不孕、不育症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其发病率为10%-15%^[1],在多种致病因素中,抗精子抗体所导致的免疫性不孕占不孕患者的10%-30^[2].应用中药还精煎辅以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孕,抗体转阴率88%,受孕率70%,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胚胎发育得以启动的前提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各种干扰这一形成过程的原因都将导致不育。现有资料表明,免疫性不育在男性不育症中约占10%,男性抗精子自身抗体(简称抗精子抗体,an-tispern antibody AsAb)的存在在免疫性不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精子顶体酶(acrosin)活性的测定,讨论男性抗精子自身抗体对精子顶体酶的影响,旨在更深入地探索抗精子抗体影响受精过程进而引起不育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不育组:随机选择婚后4年以上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反复自发性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了186例自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并以56例正常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03%和38.71%,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相应为1.79%和3.75%(P〈0.01)。血清中抗精子抗体阳率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减少(P〈0.05),流产时孕期  相似文献   

17.
男性不育与抗精子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产生导致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通过对285例不育患者(排除器质性病变及不明原因的不育患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进行AsAb的检测。结果:男性不育组285例共检出AsAb阳性69例,阳性率24.21%。结论:抗精子抗体阳性对男性不育有明显影响,是导致男性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观察男性抗精子自身抗体对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不育者45例(不育组)与男性正常生育者20例(生育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均测定抗精子抗体和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45例不育者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51.1%;不育者精子顶体酶活性明显低于生育者;抗精子抗体阳性者顶体酶活性明显低于抗精子抗体阴性者.结论男性抗精子自身抗体可降低精子顶体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周昕 《吉林医学》2014,(6):1165-1165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并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与不育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60例慢性前列腺炎并不育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血清抗精子抗体进行酶联免疫吸入法检测,另选择50例慢性前列腺炎未影响其生育能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样进行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0.0%,对照组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仅为8.0%,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抗精子总抗体指标为(127.4±42.8)U/ml,对照组抗精子总抗体指标为(42.5±12.8)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子抗体检测对于不育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病因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冲击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冲击治疗对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60例病人血清和宫颈粘液中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IAEm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进行检测,采用中药,维生素E、维生素C对所有抗体阳性者进行周期性治疗,2个周期为1疗程。结果:560例病人血清中共检测中各种抗体641例例次,宫颈粘液中共检出各抗体596例次。治疗1疗程,AsAb、AEmAb、AOVAb、AhCGAb在血清的转阴率分别为87.4%、85.4%、74.0%、86.5%,在宫颈粘液中的转阴率分别为93.7%、95.0%、87.0%,94.2%,在宫内颈粘液中的转阴率分别为90.1%、94.0%、94.7%、100.0%,抗体转阴后妊娠率高达58.2%,结论:中西医结合冲击治疗对免疫性不孕抗体转阴所需时间短,转阴率和转阴后妊娠率高,对AsAb、AEmAb、AOVAb与AhCGAb等所致的免疫性不孕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