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管骨块推入复位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打开椎管应用"L"形椎体骨块推入器将凸入椎管内的骨块推回爆裂的椎体使其复位,恢复或基本恢复椎管的矢状径,解除骨块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同时采用椎弓根脊柱撑开固定加椎板或横突植骨术的治疗。结果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复原92.4%,截瘫指数有1~3分改善,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原高度的81.47%。结论后路推入复位加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的方法,能够较好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块,有效的解除椎管的骨性压迫,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矢状径,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技术操作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5个椎体作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监视下,经椎弓根向病变椎体内注入国产骨水泥,其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达到填充固化被破坏塌陷的瘤椎,解除症状和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结果 22例25个椎体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癌性疼痛症状、稳定脊柱、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变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胸腰椎转移癌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姑息疗法,能消除其癌性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椎进一步塌陷变形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   

3.
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体血管瘤通过多途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症状性胸段椎体血管瘤患者8例,男6例,女2例.表现为单纯疼痛的2例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表现为脊髓压迫的6例患者根据压迫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1)前方经胸腔椎体切除+内同定2例;2)后方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3例;3)后方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后方内固定1例.6例有脊髓压迫患者中5例手术前行脊髓血管造影,4例成功栓塞.结果:随访4~40个月,平均14个月,表现为局部疼痛的2例患者术后第1d症状即完全缓解;脊髓压迫的6例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不明显,但无加重,随访期间,除1例手术前即已经完全截瘫的患者外,其余5例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均完全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行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改善症状为主,而不是强求肿瘤全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椎管减压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及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按Frankel分级评定,7例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前路椎管减压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及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42例患者,以腰腿痛症状为主,少数伴有间歇性跛行和马尾压迫症状,平均发病时间7.6年。X线检查发现下腰椎管内有一与椎体后缘相连的小骨块,CT扫描清晰显示椎体后缘有类圆形或多囊状骨质稀疏区,周边形成硬化带,后方骨质凸入椎管内,或压迫硬膜囊或压迫神经根。MRI显示对应椎间盘大都呈严重退变状态。本组全部行手术治疗,将凸入椎管内骨质切除和对应间隙的退变髓核摘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完整切除的11例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肉眼所见,切除的凸入骨质为松质骨组织,周围硬化带为骨皮质。组织学所见病灶区为小梁骨和髓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坏死,无髓核组织成分充填于骨坏死区。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月-7年,平均3.8年。38例腰腿痛症状消失,4例仍有轻度腰痛,2例伴有马尾功能障碍者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腰椎受异常应力或过度活动或其它一些尚不明的原因引起椎体终板后缘缺血性变性、坏死,引起腰痛。向后塌陷、增生的骨质凸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内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性症状。因此将本病命名为“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它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6.
骨肿瘤     
髋臼周围转移瘤的切除与重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半椎板切除在椎管内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应用(附7例分析);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脊柱病变为主的骨髓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附53例报告);骨肉瘤的治疗及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种治疗原发性恶性脊柱肿瘤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血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9例脊椎血管瘤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察PVP操作成功率、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硬膜外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巨大囊肿的临床诊断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累及2个以上胸腰椎椎体硬膜外囊肿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选择。结果:本病具有缓慢进行性脊髓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特点,脊髓造影、CT扫描、MRI影像检查能明显病变的大小、性质,并为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手术切除后能达到根治效果。结论:较小硬膜外囊肿可保守观察或进行穿刺治疗;对产生脊髓神经根压迫、椎管侵蚀较大的囊肿,则应手术予以摘除  相似文献   

9.
骨科     
数学化人体脊柱的初步临床应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Hangman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EH复合型颈椎螺纹融合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Ⅰ期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病灶切除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Atlas钛缆内固定系统在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外伤性滑脱;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青年非创伤性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的病因及机理探讨;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在胸椎手术中的应用;结束支具治疗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进展及影响因素分析;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诊疗中的价值;椎体后凸成形术棘突定位穿刺点与穿刺轨道的研究;椎体软骨终板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综述);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问融合术的应用进展(综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异体骨管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单节段腰椎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腰椎滑脱症24例手术治疗体会;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腰椎旁或骶管注射结合整脊推拿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探讨;脊柱显微内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附129例报告);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及其临床意义;椎体气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螺钉断裂25例原因分析;仿生活性人工骨诱导兔椎板问多节段脊柱融合的研究;椎弓根螺钉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破坏率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正>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骨折,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通常累及三柱,脊髓压迫有来自椎体后方碎骨、破裂的椎间盘及塌陷的椎板。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争取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和脊柱的力线及椎管管径,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配合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将突人椎管内骨块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结果 均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未出现复位后高度丢失和晚期塌陷。结论 采用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操作准确,简单,易掌握,椎体内植骨可促进骨折愈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塌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8年10月间的33例脊椎血管瘤.女19例,男14例;平均年龄54岁.13例患者因局部疼痛就诊;12例截瘫;8例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和局部疼痛.9例患者为单纯局部疼痛,影像学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患者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包块较大、或脊柱不稳,接受开放手术.其中,9例肿瘤主要侵犯椎体、伴有不同程度椎体压缩骨折或存在椎旁软组织包块,行前路手术治疗;12例肿瘤主要累及附件及椎体后缘.肿瘤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而无明显椎体压缩骨折,行后路手术,其中4例椎体内病灶较大,术中直视下行椎体成形术;3例肿瘤广泛累及椎体及附件,肿瘤侵入椎管内,椎体侧方存在软组织包块,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例术前行节段动脉栓塞术.[结果]9例行单纯椎体成形的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1个月,疼痛均完全或明显缓解.开放手术的2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前路手术平均出血为2 739 ml,后路手术平均出血为1 619 ml(P=0.12).1例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椎体周围血肿并继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后截瘫加重.1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9例患者开放手术前存在疼痛,手术后17例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12例截瘫患者的Frankel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2级.行开放手术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移位、折断.1例死于其他肿瘤.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或发展者4例,2例尤症状给予观察,1例因疼痛行放疗,1例因截瘫再次手术.[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患者症状产生的病因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应用多种相应外科技术治疗脊椎血管瘤,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0例腰椎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选择。结果 10例患中,6例表现为单侧腰腿痛,4例为双侧;4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其中2例伴有马尾神经受压。CT检查显示全部病例腰椎椎体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其相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7例椎间盘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骨。10例均行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离断骨块切除。全部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损伤逐步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最终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椎体后缘骨块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椎管内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彻底减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63例75个椎体,椎体转移肿瘤4例5个椎体,血管瘤2例2个椎体.采用后路椎弓根入路.双侧18椎,余均为单侧.结果:随访5~24个月,患者胸腰背疼痛缓解明显,脊柱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该手术治疗中老年中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8例,椎体侧前方椎管减压6例,其中行单纯椎体侧方植骨融合术3例,辅以椎体侧方钢板内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7a6个月,平均4.2a。后路植骨平均骨融合时间为2.8个月,椎体侧方植骨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3.3个月,椎管侧前方减压6例中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改善,2例症状加重并伴单侧下肢肌力1~2级减退。[结论]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有时并不合并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外科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及避免继发性截瘫,而过分强调椎管完全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会导致严重的脊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8年10月间的33例脊椎血管瘤。女19例,男14例;平均年龄54岁。13例患者因局部疼痛就诊;12例截瘫;8例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和局部疼痛。9例患者为单纯局部疼痛,影像学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患者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包块较大、或脊柱不稳,接受开放手术。其中,9例肿瘤主要侵犯椎体、伴有不同程度椎体压缩骨折或存在椎旁软组织包块,行前路手术治疗;12例肿瘤主要累及附件及椎体后缘,肿瘤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而无明显椎体压缩骨折,行后路手术,其中4例椎体内病灶较大,术中直视下行椎体成形术;3例肿瘤广泛累及椎体及附件,肿瘤侵入椎管内,椎体侧方存在软组织包块,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例术前行节段动脉栓塞术。[结果]9例行单纯椎体成形的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1个月,疼痛均完全或明显缓解。开放手术的2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前路手术平均出血为2739ml,后路手术平均出血为1619ml(P=0.12)。1例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椎体周围血肿并继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后截瘫加重。1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9例患者开放手术前存在疼痛,手术后17例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12例截瘫患者的Frankel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2级。行开放手术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移位、折断。1例死于其他肿瘤。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或发展者4例,2例无症状给予观察,1例因疼痛行放疗,1例因截瘫再次手术。[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患者症状产生的病因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应用多种相应外科技术治疗脊椎血管瘤,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高压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高压分步注射骨水泥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22例,随访平均19月。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58.7%恢复为术后7.0%,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0°矫正至6.6°,椎管侵占率由术前52.6%恢复为术后11.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术前平均8.7分,术后2.2分。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除1例A级病例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他病例均达到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有2椎体发生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无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有利于同时解决胸腰椎骨折对神经的压迫、脊柱的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造成的顽固性胸腰背疼痛等问题。高压分步注射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14个椎节.手术方式全部采用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2枚可扩张球囊,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腔隙.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3~16个月,所有患者胸腰段的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约11.3°.结论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脊柱不稳及疼痛。方法在C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采取空芯穿刺针导入管注入调配好比例的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1例C3椎体转移瘤、病理骨折、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者,术后第1天颈痛消失,25例3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2例注射后疼痛即刻缓解,1~6个月后复查无疼痛,1例出现椎管内渗漏致截瘫。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脊柱不稳缓解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骨水泥向椎管内外渗漏是其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09-22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与椎体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观察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7月间发生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其中有脊髓压迫症状32例,无症状28例。统计分析椎管内骨水泥渗漏与胸腰椎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对有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全部行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ASIA 2000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分析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外伤性椎体骨折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比骨质疏松骨折要高(P0.05),其他类型骨折骨水泥渗漏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分析提示骨水泥主要通过椎体皮质破损渗漏入椎管,部分通过椎体后静脉丛渗漏入椎管。32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行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有恢复24例,无恢复8例,总体恢复率75%。[结论]外伤性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概率较高,术前评估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对于预防骨水泥渗漏有参考价值;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患者,后路椎板减压骨水泥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