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语言是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与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该从语言和化的概念入手,提出目的语化移入的必要性,并就化移入的数量及方式、内容作了探讨,同时提出化移入的教学模式和主要策略,以促进跨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孔淑萍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157-158
英语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已约定俗成。它们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象逼真、机智幽默、表现力强,富于联想和民族特点,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有些习语仅从字面很难译出其本意。就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跨化的语言交际中,化差异所带来的语言差异不仅是造成语言交流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且是阻碍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把语言视为“工具”,即重规则轻变异,重语法轻化,易造成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和教条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对语言的深刻理解与准确运用。本从语言学和化学角度出发,对化差异在语言各个层面所造成的语言差异进行了现象分析和理解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英语教学改革和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化和知识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化是语言的底座环境。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笔通过对虚拟语气用法的分析,说明语言与化的关系,具体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工具,是用来记录文化符号的体系,是传达文化的媒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使文化富有活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因而,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形式。文化靠语言承载,语言则由文化决定。中西文化差异是造成英语学习者理解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西方人主张“个体本位”,喜欢独立自由,崇尚研究新奇,富于冒险精神,注重个人隐私等等。而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天人  相似文献   

7.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语言就没有化,语言离不开化。通过对化教学探讨,充分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化因素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强调应加强化教学,提高医学生化素养与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言学习的研究表明,为了把外语学好,学习者应当去学这门外语的文化。如果学习者不了解目标语的文化,他们用这种语言交流时就会产生很多误解,而且也不能恰当地运用目标语。语言学家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注重文化差异的对比可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使学生对主要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与习俗、风土人情等有较深刻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定的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化素养,教育部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更加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培养学生“提高综合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以使学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及用英语进行交际。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却往往出现歧义误解和语用失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背景知识与高级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原因不言而喻。首先,语言作为化的重要载体及表现形式,它所反映的应该是某一社会特定时期的化。这里所说的化,是广义上的概念,即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和制度等等。所以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语言能够成功地折射出该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及化背景,并蕴藏着其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对待人生的看法。其次,语言与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必须相互依附而生存。没有语言,化便无从谈起,同样,化又极大地影响和塑造着语言,离开化及社会背景的语言将不再是人们能够赖以交流的有效工具,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如何使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成功地相结合,以及效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方法]章从对比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英化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中英民族思维习惯。语篇表达,语言规则不同,需要结合对比化来加深理解。[结论]化既是外语学习的目的。也是外语学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文化因素与大学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社会化因素的介入,它主要体现在词汇教学中的化因素、课讲解中的化知识斩介绍和交际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大学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进行文化教学是应有之意。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结合课本对目的语文化进行介绍,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某一民族的人们不了解另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在交际中就会出现偏差或障碍。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赵贤州先生又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口译中克服文化障碍的符号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讲,具有跨文化意识,帮助交谈双方克服由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口译过程中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口译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了解。符号学的研究表明。符号与解释项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在口译过程中要实现语用对等就意味着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必然要克服文化障碍,进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7.
《大家健康》2007,(11):25-25
传统文化中,用风和水这两个字,涵盖建筑对环境的要求。上风上水,就能让居住者的人生风生水起吗?那神秘的风和水是什么?什么是它背后的真实原则。现代环境心理学的解答,更透彻深入,明晰准确,揭开神秘面纱,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结合的方法,揭示在当代依旧适用的原则和不适用的原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更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壳,深刻体会作者的艺术创作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移情,自觉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将自己置于目的语文化模式中,感受、领悟和理解目的语文化,体验作者的心理过程,在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用另外一种文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审美意识是实现文化移情的两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没有话语,文化就不存在.但是话语的概念又模糊不清.Harris把话语看成是连接的语言(speech),Pike提出话语是社会文化语境下互动过程的产物.Brown和yule把话语看作是过程,语篇是话语的具体表现形式.VanDijk却认为不能简单的把话语视为一种语言使用形式,他指出话语包括三个层面:语言使用,思想传递和社会情景中的交际[1].  相似文献   

20.
汉语熟语是在汉语语言运用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它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有同有异,但都反映各自的民族特点。一句汉语熟语在中国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却被英语民族认为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当前,汉语熟语的跨文化翻译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此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