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郭世文  董青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92-694
报告3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伤后血浆SOD活力为538.3±161.3u/g·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SOD 活力亦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1和P<0.05);死亡组血浆SOD 活力为686.7±119.1u/g·Hb,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讨论了伤后血浆SOD 活力升高的可能原因,认为SOD 活力的检测对评估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神经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6例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脑梗塞急期,患者血浆ET、CG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程21~28d时血浆ET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GRP已明显下降;ET、CGRP重型组均高于轻、中型组。脑梗塞伴高血压患者血浆ET高于不伴高血压者,CGRP低于不伴高血压者,提示神经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多种神经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内皮素(ET)、神经降压素(NT)、及心房利钠肽(ANP)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ET、NPY、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T、CGRP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ET、NPY、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CGRP、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其改变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浆内皮素(ET)对脑出血、癫痫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瑛  黄锦华 《海南医学》2005,16(1):149-149,1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对脑出血、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7例脑出血患者、92例癫痫者和90例健康人群,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组和癫痫患者组与正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伴有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与非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义(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ET)对脑出血、癫痫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1例脑瘤患者血浆ET含量。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及术后1d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与正常人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30例行高压氧和常规治疗(HBO组),20例单纯常规治疗,2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治疗前、中、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结果HBO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BO组在治疗20d后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ET水平,是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含量变化在诊断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内皮素 ( ET)含量变化观察 ET在脑血管病 ( 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 1 0 4例 CVD患者不同时期血浆中内皮素含量。结果 :脑出血 ( CH)和脑梗死 ( CI)患者急性期血浆 ET水平分别为 1 39.9± 60 .5 pg/ml和1 2 3.5± 5 0 .9pg/ml,与对照组 ( 83.0± 37.2 pg/ml)比较有显著升高 ( P<0 .0 0 1 ) ;CH病人30 d后血浆中 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仍然是升高的 ( P<0 .0 5 ) ,但 CI患者 30 d后血浆中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ET在 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动态观察血浆中 E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 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重型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 (ET)含量影响。方法 对入选的 116例伤后 12h入院重型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 2组 ,纳洛酮治疗组 5 9例 ,每天 8mg纳洛酮持续微量泵静推。以 5 7例同等伤情未用纳酮洛治疗病例为对照组 ,于治疗后 2 4h、5d、10d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 ,观察GCS评分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伤后 12h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值明显增高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均下降 ,于第 5d、10d治疗组E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0d后治疗组GCS评分明显提高 (P <0 .0 5 ) ;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伤后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可以明显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浆ET水平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病期空腹血浆内皮素 (ET)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 ,除稳定性心绞痛 (P>0 .0 5 )外 ,其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 ,ET水平高低次序是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A组 ) ,SA组 ,正常对照组。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 ET含量随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浆 ET水平及动态变化 ,有助于观察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苑玉清  蔡博文  游潮 《四川医学》2004,25(8):842-843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ASBI)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2 8例ASBI患者伤后 6~ 2 4h血浆中ET及CGRP含量。结果 ASBI患者ET含量明显增多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CGRP也有一定的增多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T和CGRP共同参与ASBI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ET释放增加是加重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应用重型颅脑损伤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针,伤后第1,3,5,7天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并与对照组(46例)进行对照.结果:第1天,2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3天,2组病人血浆ET均比第1天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5天,2组病人血浆ET继续下降,但两组仍有差异(P<0.05);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保护肝肾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63例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杰  杨道理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1):682-682,69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血浆ET-1含量,并观察了31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血浆ET-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后患者血浆ET-1含量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手术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浆ET-1含量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监测病情轻重、手术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免法测定3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ET)及26例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结果显示,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8例重症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急性期血浆ET及尿EGF均高于恢复期,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浆ET及尿EGF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系(r=0.481,P<0.05)。提示测定血浆ET及尿EGF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肺炎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红  伍国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44-1647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起病后48h内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5例,全部病例均排除肝病及血液病史,1月内未服抗凝药及影响纤溶活性药物。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排除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及高血压病。在常规检查治疗前,立即静脉采血,置于枸橼酸钠(CATD管)抗凝液的试管中,3000rpm/min离心10min,收集血浆。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AT-复合物(TAT),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抗原含量(AT-Ⅲ)分别与对照组30例健康者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AT-复合物(TAT),抗凝血酶抗原(AT-Ⅲ)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凝血酶-AT-复合物浓度为3.48±0.74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52μg/L(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30.76±10.3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4.65ng/ml(P<0.01);抗凝血酶抗原含量浓度152.44±30.1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9.67±40.16mg/L(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有凝血增强及纤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与高血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设为病变组,85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均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结果:EH患者血浆ET及A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Ⅰ期EH患者血浆ET含量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而AⅡ含量显著升高(P<0.01),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浆ET和A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1)。结论:ET和AⅡ为高血压密切相关,且与高血压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CH组)、36例脑梗死患者(CI组)、35例同期非脑出血非脑梗死住院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浆神经肽Y及CRP含量。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发病第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结果 CI组和CH组血浆NPY和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DS评定属重型患者的血浆NPY和CRP含量高于中型、轻型患者(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型患者血浆NPY和CRP含量高于轻型患者(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PY和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时优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CH患者血浆NPY和CRP水平明显升高,病情越重的患者升高越明显,且其预后相对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科自2003年1 月-200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静脉使用硫酸镁,对照组不用此药, 然后定期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ET,NO含量和GCS,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镁剂治疗组患者血浆ET、NO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GCS高于对照组,两组间ET、NO和GC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治疗,能通过对BT、NO水平的影响,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病理意义.方法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2组,亚低温组(31例)入院10h内实施全身降温,治疗24h、72h、2周后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的含量.并与常温组(26例)进行比较.结果24h后2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治疗后72h,2组病人血浆ET均比24h时明显下降,但亚低温组仍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治疗2周后,2组均恢复正常.结论血浆ET水平可望成为判断亚低温治疗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抑制血浆ET增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性,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42例外伤后8h入院、昏迷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于入院第1-7天将乌司他丁(1万U.kg-1·d-1)加入生理盐水30mL缓慢静脉滴注,1~2次·d-1。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7d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含量,观察2组患儿的消化道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浆ET、S-100B蛋白、NSE值均比正常值明显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2组患儿血清ET、S-100B蛋白、NSE水平均有下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7d观察组ET、S-100B蛋白、NS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消化道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ET、S-100B蛋白、NSE的水平,减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时龙  丁花艳 《海南医学》2013,24(18):2759-276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脑脊液TNF、ET、CGRP含量,并选取同期腰麻的择期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脑脊液TNF、ET、CGRP含量,分析其与颅脑损伤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损伤组患者轻型、重型组患者TNF、E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型组TNF、ET含量最高,分别为(3.12±0.13)pg/ml、(97.47±6.78)pg/ml;脑损伤组CGRP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越重,TNF、ET、CGRP变化越明显。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测定血清、脑脊液TNF、ET、CGRP含量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