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牵引、手法、针刀三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神经根型颈椎病三联治疗的特效作用。方法将1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牵引、手法、针刀三联为主78例为治疗组,牵引、手法二联为主8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1疗程(2周)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手法、针刀三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针刀治疗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优值牵引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值牵引法结合提拉推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水针刀配合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CSR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水针刀配合脊柱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3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以及痊愈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评分、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治疗组更好(P〈0.01)。结论:水针刀配合脊柱旋转复位的方法治疗CSR,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颈肩部压痛方法及其对旋提手法疗效的意义。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试验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8个时间点测量颈肩部压痛。结果210例患者常见压痛点有棘突旁、肩胛骨上角、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内侧缘等。第3、4、5、6、7次复诊和1月随访试验组颈肩部压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有利于压痛的量化评定,旋提手法可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压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舒筋活络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针刀结合口服舒筋活络胶囊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根痛平颗粒治疗,并观察了两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后积分比较,可见患者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积分及总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刀结合舒筋活络胶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加速局部的血液流通,增加病灶的血氧供应量,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牵引配合口服桂枝加葛根汤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卧式动态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海澄 《颈腰痛杂志》2000,21(4):332-333
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中 ,牵引术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为了探讨卧式动态手法牵引在治疗颈椎病的价值 ,笔者选择了 10 0例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 5 0例行卧式动态手法牵引配合其它推拿手法治疗 ,对照组 5 0例则使用器械牵引配合与观察组相同的推拿手法治疗。均未使用药物治疗及其它治疗 ,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观察组在治愈者和显效者的疗程对比中优于对照组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0 0例均符合颈椎病 (神经根型 )诊断标准 [1 ] 。其中男 5 8例 ,女 42例 ,年龄2 0~ 6 5岁 ,平均为 43岁 ;病程 14天~ 3年 ,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理筋微调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理筋微调法结合微波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51例,显效47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理筋微调法结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曲度牵引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伴有颈椎曲度异常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三维曲度牵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坐位枕颌套牵引联合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对2组患者颈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2组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曲度牵引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或改善患者的异常颈椎曲度,疗效持久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行瘀通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行瘀通督法指导下服用自拟舒颈通督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两组疗效、症状及体征积分值和并发症进行比较,4周为一疗程。结果:随访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7.78%;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值分别为15.71±3.39、5.06±4.16;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值分别为15.93±3.19、9.23±5.55;治疗组总有效率、症状及体征积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结论:行瘀通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适用证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与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功能受限改善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1例,男22例,女49例;年龄45~65岁,平均52.27岁;病程3d~5年。其中36例采用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治疗(A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加佩戴颈围治疗(B组),均持续治疗2周,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个月测量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A、B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均在治疗后第5天(P0.01)开始出现,B组前屈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13天(P0.05)出现,而治疗后1个月时与治疗前数值相比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伸活动度在治疗后第7天(P0.05)开始出现;颈椎左屈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治疗后第1天(P0.05)开始出现,B组则在治疗后第5天(P0.01)开始出现;颈椎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改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在治疗后第3天(P0.05)或第5天(P0.05)开始出现;组间比较两组1个月随访时在颈椎前屈、左屈、右屈、左旋、右旋5个方向的活动度变化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加颈痛颗粒加颈椎康复操疗法在改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活动受限情况起效较快;在改善颈椎各个方向活动受限疗效较为持久,不易反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手法治疗青年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青年颈椎失稳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青年颈椎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旋提组(60例,脱落3例)和理筋组(60例,脱落5例)。旋提组男25例,女32例;年龄22~44岁,中位数28岁;病程0.17~120个月,中位数22个月;采用旋提手法进行治疗。理筋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21~42岁,中位数27岁;病程0.23~180个月,中位数24个月;采用理筋手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隔日1次,共7次。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疗程结束后1年,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复发者纳入复发组,未复发者则纳入未复发组,统计可能影响症状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经治疗无效的13例(旋提组4例,理筋组9例)不进行随访,99例经治疗有效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3~406 d,中位数359 d,所有患...  相似文献   

13.
洪海平  陶冶  钟诚  李婕  徐玉云 《中国骨伤》2020,33(6):524-529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88例,因失访而实际获完整临床资料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20~40(30.55±5.21)岁;病程1~42(14.21±7.38)个月。86例分为两组,44例采用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次/周,对照组3次/周,3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痛量表(NPQ)评分(并计算百分率)、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记录颈椎生理曲度D值,并评定治疗结束时和1个月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同时要求患者注意纠正日常不良姿势,睡觉保持低枕位,每日早、晚用高低适中的柱形枕置于颈后,颈椎后伸状态下平睡0.5 h。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颈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均显著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治疗3周结束及1个月后随访时,治疗组颈痛NPQ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痛NPQ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3.63,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964,P=0.012);两组颈椎活动度的RO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ROM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40.32,P=0.000),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并不存在交互效应(F=0.311,P=0.734)。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D值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32/42,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微针刀颈枕快速松解术结合颈椎微调法能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安全性较好,是治疗症状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外科治疗的56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4~61(51.15±6.29)岁,C4,58例、C5,613例、C6,76例,行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0~65(53.24±5.31)岁,C4,510例、C5,614例、C6,75例,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5...  相似文献   

15.
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阚丽丽  王海东  刘安国 《中国骨伤》2013,26(11):935-939
目的:对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比较其疗效的优越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至2012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数据库中有关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iewManager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疗效,比较优越性。结果: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3篇,涉及患者共1419名。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缺乏大样本、多中心RCT研究;文献随机分组方法不够准确;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类型繁多;仅少数文献对远期疗效进行了评估,大多数文献未提到不良事件的发生及脱落情况;所有研究均未使用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0.19,95%CI(0.15,0.24),P〈0.00001];与牵引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I.30,95%CI(1.18,1.42),P〈0.00001]。结论:针刀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比较,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法;与牵引疗法比较,由于样本量较小,发表偏倚明显,针刀疗法相比牵引疗法的优越性还有待于今后大样本的荟萃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迎春  陈太声  朱华 《中国骨伤》2018,31(4):306-3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后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14例CSR患者,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32~68(40.5±7.6)岁;病程0.5~13.0(6.0±1.3)个月。涉及节段:C_(4,5)2例,C_(5,6)8例,C_(6,7)4例。所有患者经6周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欠佳,采用后路经皮椎间孔镜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测定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及椎体水平位移和椎体角度位移,并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情况。手术时间60~10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30~80 ml,中位数40 ml。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3个月,中位数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未见复发,原手术节段未见再次髓核突出,邻近椎体无明显退变征象。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疼痛VAS评分明显减小(P0.05),JOA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椎体水平位移和椎体角度位移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曲度(11.23±0.99)°高于治疗前的(7.75±0.79)°(t=10.280,P=0.000),病变椎间高度(5.52±0.61)mm与治疗前的(5.65±0.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3,P=0.539)。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髓核摘除术可有效减轻单节段CSR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袁健东  陈鑫  刘彩龙  张帆 《中国骨伤》2012,25(9):721-725
目的:分析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8.83±8.01)岁;病史5~48个月,平均(14.09±8.54)个月。手术方法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予以双侧钩椎关节切除减压。分析内容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影像学改变(包括椎体高度、前凸角和术后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情况(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患者的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4.42±0.25)d、(195.51±23.67)ml、(145.52±28.29)min。椎体高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为(5.19±0.03)cm和(5.37±0.2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从术前(1.53±0.03)°增加到术后1年的(7.78±0.66)°(P<0.01),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96.5%。术前JOA评分为8.69±2.13,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到15.58±2.45(P<0.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28例,可7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伴有根管狭窄和钩椎关节骨赘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