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刺四缝穴为主治疗小儿疳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疳证是小儿多发病、常见病,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历史悠久,疗效较好。综合1995年以来有关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及其相关疾病的文献,认为四缝穴单独应用或配合中药、推拿等治疗本病均有良好疗效,也指出其尚存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推并用治疗小儿疳证100例南京市建邺区中医院(210004)贾永宪关键词小儿疳证针灸推拿疳证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以致气液耗损致全身虚弱、气血不荣等常见的慢性病证。笔者于1989~1996年以针推并用的外治法,治疗小儿疳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3.
疳证,是小儿常见的慢性病证,又称疳积,与西医小儿营养不良相近。病情发展,常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被前人列为小儿四大要证之一。中医治疗疳证,以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疗效满意、副作用小且简便易行,深受病家欢迎。现将近十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疳证是儿科常见的病证,为小儿四大要证之一。近代学者按其病理特点、尤其病情轻重程度,将疳证分为“疳气”(轻)、“疳积”(中)、“干疳”(重)三个证型。随着群众育养小儿知识的增长,喂养方法日益合理,后二种疳证目前已很少见。我们在江育仁教授“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的学术思想指导下,以运脾法为主,治疗小儿“疳气”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媛媛  李程  徐雯 《新中医》2023,55(5):213-218
目的:梳理及归纳钱乙对疳证的认识,分析钱乙治疗小儿疳证的方剂,总结其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阅读《小儿药证直诀》,梳理及归纳钱乙对疳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分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筛选治疗小儿疳证的方剂,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ckcest.cn)软件统计分析方药中药物出现的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等资料。结果:钱乙认为疳证主要病因为误治、吐泻病久失治、饮食不节及食积病癖日久不治四类;主要病机有脾胃虚弱、津液耗伤;并将疳证分为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除五疳外还有内疳、外疳、筋疳、骨疳、惊疳、疳疮等,还描述了各型的症状表现。其认为疳证的辨证论治应根据五脏所属补其母,辨冷热肥瘦选方,辨新久用药。34首治疗疳证的方剂中,共涉及93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黄连、麝香、巴豆、木香、轻粉、胡黄连、青黛、朱砂、干蟾、冰片、甘草,其中核心药物为黄连、胡黄连、麝香。以五味分析,辛味药出现74次,占比38.14%;苦味药出现68次,占比35.05%;甘味药出现38次,占比19.59%。所用中药的四气属性,以性寒与性温的药物最多。其中寒性药物合计出现57次,占比29.38...  相似文献   

6.
<正> 钱育寿儿科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学识渊博,医术高超,对小儿脾胃病尤为擅长,现将其用药经验,简介如下。疗疳证忌唯脾是图小儿脾常不足,易患疳证,故有“疳之为  相似文献   

7.
疳证以食欲减退、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为特征,严重者可造成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古代将本病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目前小儿疳证仍属于儿科常见的难治性病证之一。我们以金银消疳散治疗小儿疳证12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钱乙有关小儿疳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方法:搜集并整理钱乙关于小儿疳证的论述及理法方药,探析其学术内涵。结果:钱氏立脾胃亡津之病机,揭示了疳证本质是"亡津液",开扶脾养胃法先河,指出治初病侧重养胃阴,疗久疾功擅扶脾阳。并创制治疳证初病而设之白术散及疳证后期之益黄散(又名补脾散)。结论:钱乙论治小儿疳证,分析综合,权衡利弊,审慎地制方遣药,为后世儿科临床的理法方药确立了规范楷模。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小儿疳证80例疗效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翟毅,陈金凤[关键词]小儿疳证,针刺小儿疳证为儿科常见的慢性营养失调性疾病。古人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作者自1989~1992年运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瘠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疳证是儿科四大病证之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威胁极大。现代医学所讲的营养不良或者营养性贫血、慢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类疾病,均可归属于中医学"疳证"的范畴。本观察旨在探讨畲药食凉茶组方对小儿疳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联合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小儿疳证提供更多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将疳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予针刺四缝穴联合口服王氏保赤丸,对照组予口服王氏保赤丸,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小儿疳证症候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小儿疳证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小儿疳证症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 0.05);治疗组患儿的症候积分在治疗后3次随访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96/1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7%(86/9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联合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疳证优于单独应用王氏保赤丸。  相似文献   

12.
疳证是一种慢性营养障碍,影响生长发育,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病证。祖国医学儿科著作对于疳证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但是,对疳证证治分类却有许多不同看法。江老通过多年实践提出:疳证可划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类型。现就此介绍于下: 诸疳归为三证疳证的记载,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谓:“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明确疳证为一种内伤虚证。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云:“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进一步确立了疳证的病理机转主要为脾胃受损,津液内耗,运化失职,机体失养。后代对于疳证的认识,皆据此立论。  相似文献   

13.
外治法为主治疗小儿疳证5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治法为主治疗小儿疳证500例安徽省安庆市郊区人民医院(246003)王文宝,许爱声,汪昔民关键词:疳证,儿童/外治法小儿疳证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针对儿童口服中药困难的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以外治法为主,治疗500例疳证患儿,疗效满意,报...  相似文献   

14.
小儿疳证 治分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疳证的关键在脾胃,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仲阳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明确指出:"诸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首次把小儿疳证的病因病机归结到脾胃,这一精辟理论加上他所创制的益黄散、七味白术散等有效方剂,为后世治疗小儿疳证注重脾胃开创了先例。金元医家李东垣倡导扶脾阳法治疗脾胃病,他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师承张元素"养胃气,调气机升降"的治疗经验,强调补中、升阳、益气三法,创立名方补中益气汤,善用参、芪等温补脾胃的药物,以扶助脾阳的升发,对小儿疳证的治疗大有帮助。至清代名医叶天士,依据…  相似文献   

15.
疳证为小儿常见脾系疾病之一,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甚或发展为恶候,故列为古代儿科四大要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亦常见疳证患儿,因此,疳证之临床诊断尤为重要。本文从四诊合参的角度阐述疳证之临床表现和机制,对小儿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疳证即疳积 ,本病以 3岁以下小儿多见 ,病情顽固复杂 ,被古人列为儿科四大症之一。小儿疳证以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 ,气血不营为病理特征。祖国医学对小儿疳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其是穴位敷贴疗法 ,免去了小儿口服给药的困难 ,疗效满意 ,因此 ,尚有值得发展的必要 ,现择其一二 ,以示临床。1 .疳证穴位敷贴所用的穴位及功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气未充 ,脏腑娇嫩 ,如果饮食不节 ,喂养不当或久病不愈等均可转化为疳。临床取穴虽然根据小儿的不同表现而有所不同 ,但是由于小儿疳证以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 ,气血不营为病理特征 ,表现为气血…  相似文献   

17.
疳证是小儿常见多发病,古代医家把其列为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之一,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治疗和预防疳证的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查阅近十几年的相关文献,就疳证的中医治疗概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蔷华  温爱平 《新中医》2014,46(10):143-14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疳积方(太子参、茯苓、山药、芒果核、葫芦茶、独脚金、山楂、谷芽、麦芽、陈皮、甘草等)内服,同时配合针刺四缝、捏脊疗法、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疳证5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1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疳积方内服配合针刺四缝、捏脊疗法、耳穴贴压综合治疗小儿疳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阎兆君  耿义勤 《陕西中医》1991,12(8):339-340
<正> 近代名医刘惠民老师博采众家,立足临床,其从脾胃调治儿科诸疾,经验独到,现采其精要,简述如下。1.健脾消积疗疳候《医宗金鉴》言“大人为痨小儿疳”。说明小儿疳证是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患。刘老医生认为,导致疳证的原因种种:有调护失当,饮食不节,伤害脾胃,久而生热损阴耗津,所谓“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诸疳者谓肥甘饮食所致。”;有积聚失治,中焦不运,气血亏耗,“积不治成疳候”,“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辛燥攻伐药物过用,败坏脾阴,竭乏气  相似文献   

20.
苗医穴位割脂法治疗小儿疳证1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苗医穴位割脂治疗小儿疳证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此法治疗各型疳证总有效率达92.14%,且具有操作便捷,患儿痛苦小、一次见效、复发率低、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