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术式一般以单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为主 ,对突出髓核大或中央型突出选择双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入路 ,对极外侧型突出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结果 :术后随访 1~ 1 2年 ,平均 2年 9个月。优 2 8例 ,良 8例 ,差 3例。结论 :本症神经损害较重 ,临床表现较复杂 ,漏、误诊率较高 ,治疗的关键是尽早解除压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3例经手术证实为中央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病因病理与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退行性变是基本原因,外伤、劳损为继发突出的因素,腰椎间中央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后压迫硬膜、神经,有的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而产生马尾神经症状,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以免遗留残余症状。  相似文献   

3.
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占同期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2316例)的0.47%,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推拿针灸牵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良喜 《河北医学》2001,7(12):1069-1071
目的 :观察推拿、针灸、牵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4组 ,即治疗组 4 5例、牵引组 4 5例、推拿组 4 5例、针灸组 4 5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75 .6 % ,愈显率 89.5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显著进步者在治疗时间上 ,与对照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组具有疗效短 ,治愈率高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巨大腰椎间盘突出17例,手术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9例,其中3例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3例;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采用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2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8月至10年的随访,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9例,手术后症状全部消失,1例患者手术后6年出现腰椎不稳迹象;采用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3例,2例手术后症状全部消失,1例手术后出现双下肢瘫,经高压氧治疗2周,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后5月恢复,但鞍区感觉仍有减退;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患者手术后2例症状全部消失,1例症状部分消失,采用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2例手术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巨大腰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方式优选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慎用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相似文献   

6.
陈贵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5):636-637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39~74岁,平均57岁。临床表现为腰背或骶髋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痛,且脚痛重于腰痛109例。下肢活动无力95例,下肢麻木32例,经脊髓腔造影、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方法2.1术前准备清洗穿刺部  相似文献   

7.
报告在腰椎牵引和中医正骨复位基础上,按照生物力学的理论,采用二者相结合的牵、定旋复法,即腰椎牵引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获得临床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们对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未行髓核摘除术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57例中男性44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24岁~48岁占82.1%;有急性腰扭伤史者占43.4%,部分病人有受潮史、腰部劳累史。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者25年。其中21例住院治疗过,20例曾门诊按摩治疗。57例中有11例曾行椎管造影,其他均做CT、MRI、SEP。检查证实:腰4~5间盘突出者38例,腰5~骶1间盘突出者19例,合并椎管狭窄者8例。  相似文献   

9.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晓  王向阳  孙义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52-1553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3/4及其以上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上相对较少见,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手术5%,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椎间镜技术及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518例,分析两者在术中、术后等疗效及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化学溶核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对策。方法:分析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化学溶核术失败病例临床资料及再手术治疗资料。结果:36例中26例为溶核术适应证掌握不严导致症状复发,10例为髓核溶解不全,采用不同对策治疗后疗效评价:优30例,良4例,可24例,优良率94.4%。结论:化学溶核术可有髓核溶解不全等缺点,应严格按适应证选择;溶核术失败不影响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我科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②MRI示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临床症状典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连续输出、刀头功率为52.2W的CO_2激光刀和YAG激光进行了中央型椎间盘脱出手术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激光手术时具有出血少、速度快,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彻底,术中及术后全身无不良反应,手术后伤口不易感染,愈合良好,神经系统症状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8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15例70岁以上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中,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ED)3例,常规开放手术12例(全椎板切除4例,半椎板切除8例)。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68个月,症状消失10例(67%),明显改善3例(20%),部分改善2例(13%),优良率为87%。结论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只要术前、术中、术后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其合并症,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1 一般资料 用统计学随机化原则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进行临床心理学治疗;对照组142例,未进行此系统治疗。所有被统计患者均符合外科学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见表1、2。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认为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压迫并不完全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而腰腿痛主要是由于局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的炎症和软组织粘连基础上对神经根的刺激而引起的。基于这一看法,本文认为以往建立在传统的以“复位”“回纳”为目的的推拿手法需要改良。本文综合了目前的一些主要手法,并结合目前所流行的各种手法作用机制,提出了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60岁)患者38例,其中17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为89.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镜下可以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2004年6月至2008年2月我科对24例具有选择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盘切除术同时行腰椎固定和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0~6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疼痛病史经临床检查及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CT、MR检查确诊,行保守治疗1年以上效果不明显或无效。24例患者中,6例合并腰椎失稳,其中腰椎失稳的诊断标准[1]:1过伸过屈位X线片椎体移位大于  相似文献   

19.
收集我院1998年8月至2004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吸引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中药介入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计算器数字随机法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L4-S1夹脊穴和外丘、委中、侠溪等特定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介入病变腰椎间盘椎间孔附近治疗;对照组针刺治疗同治疗组,配合常规穴位注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3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525,P=0.012),且治疗组的平均疗程比对照组为短(P<0.001).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总评分、疼痛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的IL-6含量均下降,而治疗组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的介入治疗与针剌的协同作用优于葛根素的穴位注射合常规针刺.这可能与介入治疗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更有利于外周血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从而消除神经根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