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时,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公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实施者与直接受益者,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起决定作用.公民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主体与客体高度融合统一的开放教育体系,不同于传统教育中主、客体二分的两级框架.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这三大人生必经的教育渠道实现公民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全覆盖,对于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质,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去解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现有状况的原因,为新时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力的资料依据和理论参考;也为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3.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建校早期,主持编写了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第一套教材,培养和输送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药高等教育师资,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吸收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主流意识的重要表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围绕其主要内容,以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开展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为着力点,通过加强生态文明课程教育、丰富生态文化活动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生态消费观等手段,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观,确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高等中医药教育是带有显著民族文化特色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为提高人民卫生健康水平,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地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也是制约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构建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探讨新时期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人才培养体系的设想。一、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为地方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为人类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截止2006年底,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34所。其中民族医药院校3所,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9所。全国还有58所西医药高等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了中医药院、系或专业,另有中等中医药学校61所。20世纪末以来,我国中医药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表面现象看,规模以本、专科发展为主,非中医药类发展迅速,而中医类专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出现了发展速度快,办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的专业课教学至今一般采用中文 ,教育部已将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高等中医药院校总体外语水平不高 ,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低 ,公共外语基础差 ,专业课教师中能胜任专业外语教学的师资少 ,中医药专业外语教学缺乏现成的教材 ,中医药专业外语的表达与现代医学之间存在诸多差别 ,上述现状使中医药专业外语教学的开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1 教材准备我国使用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是以中文出版发行的 ,国内尚无英文版高等…  相似文献   

7.
正早期的中医药人才培养采用的是师承教育即"师带徒"的教育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院校的兴办及蓬勃发展,使中医药人才培养实现了由师承教育模式向院校教育模式的重要跨越,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成为了现代中医药人才主要的输出源。长期的实践证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因而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对21世纪人类文明的新诠释。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为新的时代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富含"天人合一"、"仁人爱物"、"取物不尽物"等丰富的生态理念,为医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素材。一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自然观,不单关注患者的躯体和心理,还关注其健康需求、医疗和生活环境;二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生态价值观,关爱生物,善待生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节用观,关注应用医学科技产生的生态后果,选择对生态有利的行为,拒绝对生态有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海外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在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面临着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海外本土中医教学资源兴起、教育服务质量不高等挑战.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的留学生进行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医德的基本原则——"医乃仁术",指出:面对市场经济和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人们呼唤"医乃仁术"传统的复归,中国传统医德仍然具有现代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医疗服务工作和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在中医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现实意义,提出加强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医药伦理发展特点的分析研究,明确自身定位与特点是伦理发展的前提,全面提高伦理审查水平是中医药伦理发展的核心,并指出了在研究中医药伦理发展的过程中需关注中医药“隐形伦理”的问题,关注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风险/受益及中药毒性、不良反应报道等,厘清中医药伦理的定位,明确中医药伦理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逐步形成规范化建设,以切实提升中医药伦理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如何训练学生中医思维,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制约着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很难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而基于网络课堂的E+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中医特有的思维特点,通过对传统教学摸式的分析,探讨基于网络课堂的E+教学模式对中医思维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标本馆承担了中医药教育和文化传承作用,文章重点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建设及其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中药标本馆的建设应如何满足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传承祖国医药的精髓,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中医药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实施和推进双语教学,分析了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在近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是为学生提供实现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主要探讨中医院校生涯教育的现状、模式建立、核心纬度以及开展生涯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两所中医药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中医药高等院校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调查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为中医药高校构建高信息素养人才的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本科教育扩招的新背景下,生师比不断攀升,使教师承受空前的压力,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指导。传统单一的实践教学指导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求。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需要一个多方参与、机制灵活的多维指导体系架构支撑,以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由8大模式组成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多维实践教学指导体系的新思路,以期通过整合、集成各类教学指导资源,进一步改进并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实行的《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临床的应用性。方法对骨科2013年7月-8月收入院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常见症状的施护效果。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性高,其不仅对开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使得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切实的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因地域性或医院本身的差异,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方面和饮食调护方面与方案内容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校留学生招生工作已从传统的营销模式、互联网的营销模式,逐步走进了"微时代"模式。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阐述"微时代"的产生背景、招生现状、应用进展,并提出了中医药高等院校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微时代"应转变管理理念、改进招生方式、把握时代契机、创建良好条件等,以期进一步扩大学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