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6例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诊治情况。26例中,21例血钠<130 mmol/L,合并肺部感染者(6例)或脑外伤者(5例)均血钠<130 mmol/L,且2例血钠<120 mmol/L。结果23例患者经补液、补钠或严格限水、适当补钠等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死亡,2例放弃治疗时低钠血症仍无明显缓解。结论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程度与感染、脑外伤等有关;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或脑盐耗综合征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宜根据其不同发病机制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脑外伤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情况.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脑外伤患者31例,对他们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对入选个体进行功能评价,并制定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及平衡训练,30d为1个疗程.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疗效.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后,31例脑外伤患者的上、下肢评分及FMA总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均<0.01~0.05).结论个康复护理干预可明确改善脑外伤患者近期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6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对两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4 d及28 d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中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 (治疗组 )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 (对照组 ) ,每组 2 0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均在脑外伤后 1 2h内 ,在脱水、抗炎、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 4 .0mg/d ,连续 1 4d为 1疗程。对照组则加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0 .75g/d。依据意识觉醒时间、GCS评分、GOS评分及TCD等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中、重型脑外伤治疗中 ,治疗组在意识觉醒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不同时期GCS评分上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亦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GOS评分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 )。TCD结果显示治疗组缓解脑血管痉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外伤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残程度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彬 《大家健康》2013,(7):142-143
目的探讨脑外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38例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强迫、抑郁、焦虑及偏执心理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日常活动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的功效是能够改善脑外伤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及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活动评分、日常生活、健康指标等方面指标均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干预性因素的影响,保证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我院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观察,结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参照亚低温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采用不同于治疗脑外伤的冬眠药物,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环境要求、降温护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临床资料搜集、论证,并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亚低温治疗护理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优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亚低温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明显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脑外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监测126例脑外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并统计其AKI的发生率。结果发生AKI患者的CysC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1);CysC对脑外伤并发AKI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随着CysC值的逐步升高,其预测脑外伤后AKI的敏感性逐步下降,但其特异性明显升高。结论 CysC的监测对于脑外伤患者并发AKI具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汤志兵 《当代医学》2016,(35):118-119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模式对于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 选择30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脑外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防性护理,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实验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和分析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营养不良、气道损伤、外源性交叉感染、不良卧位、不规范用药等.经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后,在1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感染事件,感染率为5%,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而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发生感染几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70例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病患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每组35例。甲组实施综合护理,乙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比较GCS评分等指标。结果甲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86%)和乙组(20.0%)比较明显降低,P0.05。甲组术后1月的GCS评分为(13.43±1.59)分,比乙组的(11.64±3.21)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于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中积极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1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探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平均GCS得分升至(7.3±2.1),而护理后3d、5d、7d其GCS评分为(8.1±2.3)、(8.8±3.2)和(9.7±3.5),护理干预后其GC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运动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实施给予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保持呼吸道畅通,严格无菌操作等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开展脑外伤疾病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后,对患者疾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4月至2017年03月收治的10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临床在开展脑外伤疾病护理工作期间,应用神经外科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52例):临床在开展脑外伤疾病护理工作期间,应用神经外科康复护理模式展开;最终就两组脑外伤患者的MMSE(简易职能精神状况量表)以及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外伤患者MMSE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脑外伤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脑外伤患者ADL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脑外伤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脑外伤疾病护理工作期间,充分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精神状况的提高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能力并且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4.
脑外伤后长期昏迷患者的护理,是一项既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此类患者因长期昏迷而卧床,并发症多,如褥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且治疗困难,预后差,护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1993年我科收治4例脑外伤后长期昏迷的愚者,其病情严重,又正值炎热的夏季,由于我们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未出现褥疮及其他感染,痊愈出院。我们根据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全身情况,制定了护理计划,进行了厂述护理。1.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每日煮沸消毒气管套管2次,定时气管内滴入皮大霉素及a糜蛋白酶,以利于消炎化痰,防止肺部感染;吸痰等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Glu和GSP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法。结果:糖尿病组和脑外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GSP水平显著高于脑外伤组和对照组,脑外伤组的GS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糖尿病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和痊愈出院时比较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GS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u检测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GSP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增高是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重要依据,也可作为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于脑外伤术后患者后遗症康复的护理体会。方法:协助脑外伤患者最大程度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劳动能力,对脑外伤术后患者体位、语言、肢体及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脑外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论:脑外伤术后患者临床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和一般护理模式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ACL损伤的患者5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快速康复组(n=25)和一般护理组(n=25),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快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术后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功能训练依从性,膝关节术后3个月、6个月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训练,显著提高了患者康复依从性、满意度及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于脑外伤术后患者后遗症康复的护理体会。方法:协助脑外伤患者最大程度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劳动能力,对脑外伤术后患者体位、语言、肢体及日常活动等方面进行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脑外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论:脑外伤术后患者临床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盖海燕 《吉林医学》2012,(1):193-194
目的:探讨爆炸伤急救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04例爆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救处理和护理措施及预防情况。结果:103例(99.1%)痊愈出院,1例(0.9%)患者因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处肋骨损伤及内脏损伤转院治疗。结论:爆炸后早期的复苏、有效的急救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存活、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脑外伤临床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了一定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指标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