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检测了206例各种病人血清和胃液中癌胚抗原(CEA)的含量,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CE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胃病患者.非胃癌的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胃液CEA含量无增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检测胃液CEA含量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在胃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低于胃液,故同时检测血清与胃液CEA可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胃液CEA测定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液中CEA含量的测定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6例胃癌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的胃液CEA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检测16例非胃癌患者胃液、2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CEA的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胃液组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血清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中CEA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P<0.01).结论 胃癌患者胃液CEA测定对胃癌的诊断阳性率更高、更敏感,有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对79例在纤维胃镜检查时抽取的胃液测定其胃液CEA含量,以探讨对胃癌的诊断意义。结果提示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提高了对胃癌检查的敏感性。胃液CEA与血清CEA量对照,胃癌患者胃液CEA高于血清。该法测定表明对胃癌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35例胃癌患者同时测定胃液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含量,并与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4例)对照。胃癌组血清CEA为11.26±9.78ng/L,胃液CEA 53.86±31.32ng/L(P<0.001)。对照组二值为8.37±2.14ng/ml和7.75±5.21ng/L(P>0.05)。结果提示,胃液CEA的敏感性高于血清,测定胃液CEA可作为胃癌及其高危病人的常规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胃液癌胚抗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液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9例胃部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胃液及血清CEA含量。结果:189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组(2组);CAG伴肠化组(3组);其它良性疾病组(4组)。胃液CEA含量,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组、2组、3组和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胃液CEA阳性率分别为72.5%、15.8%、16.7%和0。胃癌组同时测定的血清CEA阳性率为42.5%。结论:对胃癌病人检测胃液中CEA含量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测定。胃液CEA的增高对胃癌的诊断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测了76例各种胃病病人血清与胃液癌胚抗原(CEA),胃癌病人血清阳性率仅15.8%,而胃液CEA值明显高于其他良性胃病病人。本文结果提示,血清CEA对胃癌诊断价值不大:胃液CEA测定有助于胃癌诊断,并可用来筛选胃癌高发区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胃癌患者胃液CE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定量测定10例健康人、89例胃癌瘤患者的血清CEA和胃液CEA,并比较其在不同疾病间的差异。结果术前胃癌患者胃液中CE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术前胃液中CEA浓度明显高于血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胃液、血清浓度比较,晚期胃癌胃液CEA明显高于进展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EA与进展期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患者术前胃液CEA水平与术后复发有关,术前水平较高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可能性较大。结论与血清CEA测定相比,胃液CEA定量检测是诊断胃癌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对胃癌的诊断、预后、复发和病程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癌17例,胃溃疡11例和萎缩性胃炎28例患者血清胃液的 CA50、AFP、CEA 和β_2mG 值,并以21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胃癌血清胃液上述各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 CA50升高更明显(p<0.001);胃癌血清 CA50、AFP、CEA 和β_2mG 阳性率分别为64.8%、17.6%、58.8%和17.6%,胃液阳性率分别为70.6%、29.4%、64.7%和41.2%。作者认为:测定血清胃液 CA50、AFP、CEA和β_2mG 对骨癌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胃液中CA242、CEA、CA19-9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液中CA242、CEA、CA19-9的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32例良性胃病和31例对照者胃液及血清中CA242、CEA、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组胃液中CA242、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及对照组(P<0.05);胃良性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项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临床分期Ⅲ Ⅳ组中的含量高于Ⅰ Ⅱ组,两组对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血清CA242、CEA和CA19-9检测水平与良性胃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良性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胃液中CA242、CEA和CA19-9检测灵敏度均高于血清检测值。结论检测胃液中的CA242、CEA、CA19-9,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追踪,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探讨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58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取所有对象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用微粒子免疫法(MEIA)进行测定,IL-6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IL-6、CRP、CA19-9和CEA水平差异。同时将病例组患者根据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进行进一步分组。对各分组间各蛋白血清浓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其在诊断胃癌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病例组的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胃癌患者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与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有密切的关系。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IL-6>CRP>CA19-9>CEA,IL-6诊断胃癌的敏感性高于其他三项。此外,IL-6与CRP或CEA联合的敏感性均显著增加。肿瘤不可切除患者与肿瘤可切除患者相比,IL-6、CRP和CA19-9的浓度高,但其差异不明显。CA19-9和CEA的诊断特异性相同,高于CRP和IL-6。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均有升高,检测血清IL-6、CRP、CA19-9和CEA水平对胃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血清IL-6与CRP结合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3例胃病患者胃液IgG含量,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而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测定胃液IgG可作为胃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亦可用于筛选癌前病变和普查胃癌高发区人群。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detect the role of gastric car-cinocmbryonic antigen (CEA) in patients withgastric cancer and their precanoerous conditions,measurements of CEA in gastric juice and gastricmucosa were performed in 208 patients, includ-ing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48 case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58 cases), duodenalulcer (DU, 29 cases), gastric ulcer (GU, 9 cases),combined ulcer (CU, 9 cascs), gastric canccr(GC, 27 cascs), intostinal metaplasia a'uuo.mpany-ing various condition.s (IM, 24 cases) and gr.aidcII dysplasiia (4 casc.s). Both the gastric juice andmucosal tissue were obtained by endoscopy orfrom resected specimens. CEA value was mea-sured by enzyme-immunoassay with the samplesprctrcat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法检测55例胃液内5-羟色胺的含量,共分为正常、溃疡病、萎缩性胃炎、胃癌等4个组。其结果正常组含量为48.70±49.3ng/ml,溃疡病组含量为76.26±127.06ng/ml,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含量为197.29±128.4ng/ml,胃癌组含量为191.80±124.2ng/ml。4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正常组和溃疡病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两组与前两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1),但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之间未见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5-羟色胺(5-HT)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胃液中含量是很高的。对于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与其它慢性胃病的鉴别诊断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告宁夏吴忠胃癌高发社队居民唾液胃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硫氰酸盐和胃液 pH、胃液内细菌生长情况以及胃粘膜活检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该地不少居民(80%以上)胃液内有较多形成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和条件,这可能是该地胃癌高发的直接原因;(2)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以萎缩性胃炎最高,浅表性胃炎次之,正常人再次之,据此推论,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N-亚硝基化合物之合成亦最多;(3)慢性胃炎时,唾液及胃液内亚硝酸盐无依从关系,胃液内之亚硝酸盐可能由胃内硝酸盐还原而成;(4)伴肠化或不伴肠化的萎缩性胃炎,胃液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并无显著不同,N-亚硝基化合物的存在似与上述两型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从病因学的角度讨论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胃液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研究二者和癌前疾病的关系。实践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无显著差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胃炎有显著差异,表明溃疡病与萎缩性胃炎既和胃良性病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差异,具有癌变的可能,只是接近癌肿的程度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更接近于胃良性病,萎缩性胃炎更接近于胃癌。本文支持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为癌前疾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胃癌单抗对833例内窥镜活检组织进行免疫学检查,胃癌的检出率为81.6%;胃溃疡为32.7%;肠化生性萎缩性胃炎为40%;食道和结肠腺癌分别为60%和62.5%,与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果表明用胃癌单抗检测活检粘膜组织中的癌细胞以及具有癌细胞相关抗原的癌前病变组织反应灵敏,如果与内窥镜及常规病理学联合应用,会提高早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32人,经胃镜检查及或手术组织病理检测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3例、早期胃癌组(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24例,进展期胃癌的患者41例,使用ELISA实验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清的MIC-1的浓度,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清CEA、CA199的浓度.结果 血清MIC-1浓度在胃癌(包括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明显升高,与慢性胃炎组(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MIC-1、CEA、CA199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2%、20.8%、25.0%,特异度分别为82.1%、97.0%、95.5%,准确度分别为81.3%、76.9%、76.9%;血清MIC-1、CEA、CA199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9%、41.5%、43.9%,特异度分别为82.1%、97.0%、95.5%,准确度分别为82.4%、75.9%、76.9%.联合MIC-1、CEA、CA199在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3.5%;联合MIC-1、CEA、CA199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5.2%.结论 血清MIC-1有望成为筛查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荧光法对75例不同胃病患者胃粘膜组织进行了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进而探讨脂质过氧化物对胃粘膜组织的损害作用。结果表明:慢性胃炎与正常组相比,脂质过氧化物无明显差异。胃癌组、胃溃疡组、残胃炎组与正常组相比,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高。提示:胃癌、胃溃疡、残胃炎与脂质过氧化物有关。本文还就脂质过氧化物与上述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关系,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 Dys→GC过程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Survivin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