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健康家兔24只,分成4组,每组6只。1组为热应激组;2~4组为热习服组,分别热习服6天、11天和16天。热习服各组每天热暴露至肛温(Tr)41.5℃。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各组末次热暴露前和Tr 41.5℃、42.5℃时家兔血浆、脑脊液(CSF)和视前区——下丘脑前区(POAH)环腺苷酸(cAMP)含量。各组末次热暴露耐热时间较首次延长26%~45%。热前血浆cAMP含量较第1组分别增高23%、53%和76%;Tr 41.5℃时增幅由第1组的160%分别降为76%、39%和19%,Tr 42.5℃时则由254%分别降为180%、118%和88%,而其绝对含量较第1组降低不明显(p>0.05)。CSF中cAMP含量变化类似血浆,但含量值均较第1组明显升高,第3、4组Tr 42.5℃时较41.5℃时反有降低趋势(p>0.05),第4组Tr 42.5℃时较第1组仅增高10%(p>0.05)。POAH中cAMP含量变化与CSF中相反,负相关非常显著(p<0.01),第4组Tr 42.5℃时,与第1组几无差别。以上表明,第3、4组热习服后耐热时间显著延长,血浆、CSF和POAH中cAMP含量的变化反映了热应激植物性反应的减弱,以16天组(第4组)最好;CSF中cAMP与POAH中cAMP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热应激蛋白70与热应激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应激蛋白(HSP)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刺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其中HSP70是最保守、最重要的一种。HSP70在各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不少的进展,在热应激状态下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是HSP70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评估热室中热习服训练效果,为建立热室并热习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南方部队某部新兵做热耐力检测,在温度40℃相对湿度40%的室内环境中,跑步机坡度2°、速度5 km/h,跑步2 h进行耐力评估.核心温度>38.5℃,心率>150次/min,且持续3 min为热耐力不良.将热耐力不良人员9人中的5人分为主动热习服训练组,其余4人分为被动热习服组.主动热习服训练组主动热习服训练采用热耐力评估相同方法 每日在热室中训练2 h连续7 d;被动热习服组被动热习服训练,热室温度40℃~45℃,相对湿度40%,每日热室中静坐4 h连续7 d.试验中监测直肠温度及心率,计算生理应激指数(physiological stress index,PSI).结果 主动热习服训练7 d后热耐力检测合格.被动热习服训练7 d后热耐力检测合格.试验1组及试验2组训练前后生理应激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热习服训练及被动热习服训练7 d后P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结论 主动热习服训练及被动热习服训练均可达到提高热耐力作用,主动热习服训练与被动热习服训练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热应激与个体防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热负荷根据不同来源,可以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两种起因的热负荷就身体热积的物理意义理解,没有实质性区别,但对身体生理影响及其所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着不同之处。本文侧重讨论了2种热负荷对身体不同的生理影响,初步提出;针对不同来源的热负荷,个体调温装备设计在管道布置,流量分配应有所不同;以热积数值反映人体对高温耐受程度,也应依据热负荷来源分别评价,需要纠正以往对上述2种热负荷的笼统认识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热环境的适应是一个广泛的综合性的问题。热适应在人体的多个水平出现 ,比如 :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1〕。热休克蛋白 ((heatstressorshockproteins,HSP)是机体在应激情况下迅速合成的一组蛋白质。近年 ,热适应时机体HSP变化与HSP在热适应中的作用研究方面报道并不多 ,现综述如下 :1 HSP生物学功能及基因调控从原始细菌到人 ,所有的生物在温度提高到正常生理体温之上时都会引起热应激反应 (Heatstressresponse)。它包括基因表达的一系列复杂变化 ,其结果是合成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时段的热适应及再经受热应激时大鼠肝细胞HSP70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工热气候室 ,建立热适应 (34℃± 1℃、相对湿度 6 0 % )和热应激 (4 1℃± 1℃、相对湿度 80 % )动物模型。SD大鼠 16 0只 ,分为对照组、热适应组、热适应后热应激组、单纯热应激组 ,每组又分为 2、7、14、2 8d四个时段。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SP法染色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组织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热适应的四个时段 ,肝细胞的HSP70表达强度呈如下趋势 :热适应后热应激组 >热适应组 >对照组 ;单纯热应激组 >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适应时段对HSP70表达强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2d时热适应组和热适应后热应激组的HSP70阳性枯否氏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纯热应激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热应激与热适应都可作为独立因素使肝细胞中HSP70表达增强 ,热适应加热应激则使HSP70表达更进一步加强 ;短时热适应使枯否氏细胞HSP70阳性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热习服和热应激生物学效应差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热应激和热习服生物学效应的差别。方法:通过观察日本大耳白兔在热应激时和热习服时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力及电解质等的变化。结果:(1)热应激组动物体温较热习服组升高快、幅度大;(2)热习服组动物心肌酶谱、肝功能、电解质指标的异常程度明显高于热应激组;(3)热习服组血糖和免疫功能较热应激组降低更明显。结论:热习服动物虽然体温升高不明显,但其生理机能的异常程度明显高于热应激组,而其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8.
9.
急性热应激与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热应激和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中主要热应激蛋白(HSPs)的影响。方法使用Dot-blot方法,分别检测飞行员在急性热应激前后和夏季飞行前后血浆HSPs水平。结果与应激前相比,急性热应激和飞行应激后,飞行员血浆中HSP70明显增加(P<0.05);飞行应激后HSP27明显增加(P<0.05)。结论HSPs变化在评价飞行应激中可能具有某些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BO的自动液化,通畅引流,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对32例热育管伤及热贯通伤应用MEBO治疗。结果:32例病人应用MEBO后,坏死组织清创、引流完好,无一例感染,创口一期愈合。结论:MEBO具有很强的自动液化、引流坏死组织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是治疗热育管伤及热贯通伤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1.
前言 现代伴随着热射病的诊断原则提出有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药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热(Drug Fever,DF)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问接引起的发热,可高热或低热(一般腋下体温在385℃~395℃),是药物疗法的不良反应之一。DF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据估计,约占住院病人发热原因的3%~7%。认识DF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和住院时间.这对保持质高价优的医疗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体在热的反复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有利于适应热环境和提高耐热能力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热习服。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热习服现象,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首次证实了热习服可提高人体的耐热能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众多国家的军队广泛开展了热习服的研究,为增强部队官兵的耐热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减少热损伤,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的热配     
关于马的热配问题看法不一。一部分专家认为只要母马分娩正常就可进行热配;另一部分专家则不赞成热配,认为母马子宫没有恢复,容易造成感染,还有一部分人建议用前列腺素对母马进行短期处理,其热配时间以产后22~30天为宜。 热配时间 在各种家畜中,马是产后发情最早的动物,其分娩到热配的间歇最短。母马的第一次发情在产后4~18天。产后第9、15和20天约45%、93%和97%的母马排卵。分娩到受胎的时间越短,胚胎着床的可能性越小。Loy等的研究表明,母马在产后10天内排  相似文献   

16.
急性热应激与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急性热应激和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中主要热应激蛋白(HSPs)的影响。 方法 使用Dot-blot方法,分别检测飞行员在急性热应激前后和夏季飞行前后血浆HSPs水平。 结果 与应激前相比,急性热应激和飞行应激后,飞行员血浆中HSP70明显增加(P〈0.05);飞行应激后HSP27明显增加(P〈0.05)。 结论HSPs变化在评价飞行应激中可能具有某些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尿道热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1:患者男性,73岁,1周前因排尿困难入院。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入院时体温37.3℃,血压130/70mmHg,膀胱于脐下2指可触及。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入院后常规导尿失败,行局部浸润麻醉尿道扩张术并留置导尿。术后约30min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40.9℃,随之出现意识模糊,心电监护可见短阵房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8.
肿瘤热疗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肿瘤辅助疗法并在临床上与放疗和/或化疗的联合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就热疗的生物学机制及临床主要热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沙漠环境热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适应 (heatadaptation)与热习服 (heatacclimatization)都是机体对环境热刺激的保护性反应。热适应需要长期甚至若干代的适应性作用 ,其建立不限于生理功能方面 ,在器官结构方面也有其特点 ,具有遗传性。热习服是后天获得的 ,在热刺激的反复长期作用下逐步建立的 ,可出现一系列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的适应性反应 ,具有产生、巩固、减弱和脱失的特点。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习惯上常用热适应代替热习服。研究沙漠环境热适应 ,对于提高部队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热习服的生理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