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肺癌术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88例肺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的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FEV1、FVC及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观察组术后气胸、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日均引流量、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肺癌术后胸腔积液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积液的生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量化式目标锻炼结合视频宣教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呼吸锻炼依从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于上海市肺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2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量化式目标锻炼及视频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F)、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PVC)〕、呼吸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干预后RF更低, MVV、FEV1/PVC及在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上评分均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式目标锻炼结合视频宣教可明显增强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 提高其术后呼吸锻炼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培训指导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家属强化培训指导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依从性、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肺功能锻炼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戒烟戒酒依从性、定期随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干预后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强化培训指导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肺癌手术患者常规呼吸功能训练指导,观察组联合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自我效能、肺功能、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肺癌手术患者信息获取与应用、症状自我管理、康复训练与技能培养、应付治疗副作用、情绪管理评分明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3%vs 82.61%,χ^2=4.321,P<0.05).[结论]皮格马利翁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授式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肺功能、自我效能感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肺康复指导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回授式肺康复训练指导。测量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自我效能感及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总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授式肺康复训练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及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最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功能锻炼对不同程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对103例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24例)肺癌患者进行肺功能强化训练,持续训练时间5~7d。于锻炼前、后对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肺活量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百分比(MVV%)、最大呼气流量百分比(P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中期呼气流量百分比(MMEF%)]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入选轻、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组患者经肺功能强化训练后,发现其肺功能指标VC、VC%、FVC、FVC%、FEV1、FEV1%、MVV%及PEF%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锻炼前、后其FEV1/FVC均无显著变化(P>0.05);中度障碍组患者锻炼后其MMEF%较锻炼前明显改善(P<0.05)。轻、中、重度障碍组分别有19例(73.08%)、34例(64.15%)、8例(33.33%)患者达到手术要求并施以手术治疗,轻、重度障碍组和中、重度障碍组手术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手术患者术后共有27例(44.26%)出现并发症,与呼吸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手术耐受性,但患者术后风险仍明显高于通气功能正常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6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依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VC、FEV1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23%(1/31),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5.81%(8/3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训练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术后肺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以肺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组68例予以主动呼吸训练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呼吸频率(RR)]、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及肺部感染率。结果干预前2组FVC、FEV1、FEV1/FVC、MVV、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FVC、FEV1、FEV1/FVC、MVV均显著升高,RR均显著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FVC、FEV1、FEV1/FVC、MVV均显著升高,RR显著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PaO 2、PaC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PaO 2均显著升高,PaCO 2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PaO 2显著升高,PaCO 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肺部感染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3,P=0.037)。结论主动呼吸训练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术后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期的呼吸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及健康质量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分成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42)。干预组于术后1个月,每日9点、14点、19点3个时间段进行呼吸锻炼,持续1h·次-1;呼吸频率6次·min-1,即单次吸气、屏气、呼气的过程,总时间控制在10s。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摄氧量最高值(VO2peak)和健康质量评估量表(SF-36)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术后随访,通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认为呼吸锻炼能有效纠正手术所造成的肺功能障碍、改善肺功能状态(FEV1,FVC和FEV1/FVC,P<0.05),提高了摄氧量最高值(VO2 peak,P<0.001)。同时可能因为肺功能的改善,患者的健康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长期的呼吸锻炼简单易行,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健康质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41-1142
目的探讨多元化呼吸训练指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采用多元化呼吸训练指导干预,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施行多元化呼吸训练指导,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安全高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开平市中心医院2016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后接诊的86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2015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前接诊的80例COPD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2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技巧、主动进行肺功能锻炼、血氧饱和度达标、脉搏达标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ER)]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技巧、主动进行肺功能锻炼、血氧饱和度达标、脉搏达标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EV1、FVC、FEV1/FVC、PE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技巧,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术后肺功能恢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88例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4例, 对照组予以术前ACBT训练, 研究组予以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联合ACBT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术后2周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 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血氧饱和度(SpO2), 分别采用Borg呼吸困难积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 以分析术前诱发性肺量计联合ACBT训练对改善青少年脊柱侧弯术后肺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术后2周, 两组患者FEV1/FVC比值及SpO2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 且研究组FEV1/FVC及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对照组肺活量较干预前降低, 且研究组肺活量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Borg呼吸困难积分表评分均较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14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综合康复干预;对照组采取术后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 FVC )及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进行术后化疗的NSCLC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肺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状况、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速度(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癌因性疲乏程度[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评分]、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EF、FVC、FEV1水平较高(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躯体、认知、情感评分较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较远(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63%(1/38)]低于对照组[13.16%(5/38)],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康复训练在NSCLC术后化疗患者中能促使患者术后恢复,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7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3 d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前2 h及对照组术后3 d(P0.05);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肺功能,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全身性呼吸操进行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对两组肺功能指标值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随意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MVV和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性呼吸操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8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第一秒呼出气量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T)、呼吸困难程度(m MR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后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老年全肺切除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104例拟行全肺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只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1~4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在术后第14天观察2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天的呼吸频率显著减慢,肺活量(V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FEV)与用力呼气容积(FVC)的比值(FEV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老龄全肺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肺癌拟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7年9月—2018年2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共40例;2018年3—8月入院的患者为试验组,共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等呼吸功能指标,采用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42.1±8.4)分,对照组(36.8±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P<0.05)。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FEV1%(63.8±12.1)、FVC%(57.5±11.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67、-2.617;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呼吸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第14天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1 s呼气量(FEV1)和最大深呼气量(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1 s呼气量(FEV1)和最大深呼气量(I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9%(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胸外科围术期患者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