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疗作为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单独使用或与化疗配合,均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使乳腺癌术后胸壁和/或区域淋巴结局部复发率降低2/3。尽管2005年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EBCTCG)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性放疗对患者15年远期生存有正面影响,但放疗的地位仍有争议。预防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医生而言仍然是一项挑战。下面就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开始放射治疗的最好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1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把术后5周内接受放疗的79例患者归为治疗组,把术后13周接受放疗的5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两组放疗范围均为:同侧锁骨上野、同侧腋下及患侧胸壁.对两组病人3年、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胸壁复发率为0.09%.对照组为19.6%%,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3.9%,对照组为25.5%,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开始放射治疗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乳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乳组(保乳根治术治疗,32例)和改良组(改良根治术治疗,28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术后1、3、5年生存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栗:两组患者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良组(9.38% vs 35.71%,P<0.05).结论:保乳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均能获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保乳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癌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缘坏死2例(6%),皮下积液3例(10%),上肢淋巴性水肿1例(3%),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3%),3年生存率81%,5年生存率62%。结论:术中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术后早期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远期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林滔  王宏 《当代医学》2014,(29):22-23
目的研究采取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72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6),观察组行保乳根治术,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3年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3年内的生存情况相差无异。结论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保乳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更具外观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两年内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进行分组,改良根治术组34例,传统根治术组22例。对手术的疗效,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转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定期随访,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术组,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转移率无明显差异,术后五年生存率未到时间,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临床疗效无差异,但改良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在临床已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35例患者无上臂及侧胸壁感觉障碍.方法 38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35例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诊观察.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上肢及侧胸壁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院乳腺癌病人改良术后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和放疗部位。回顾分析2004~2006年以我院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放疗显著提高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提高总生存率。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或T3T4乳腺癌病人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照射部位选择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和胸壁。腋窝和内乳区效果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改进对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在常规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观察2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年,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观察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对照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9.0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有助于彻底清除病灶、保持患者的外型美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乳腺癌手术加放疗后复发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3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60Co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淋巴结,部分病例加用化疗(CAF、CMF),或三苯氧胺治疗。结果 术后放疗有51例复发,其中单个部位复发34例,多个部分复发17例,复发部位以胸壁最多见,共33例,治疗后2年内复发36例(复发率为70.6%)。33例行根治术,术后复发25例,12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复发6例,结论 结果提示复发原因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及辅助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复发是影响乳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如何预防及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进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是乳腺癌研究的必要课题。 1998年~ 2 0 0 1年 8月 ,我科共收治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 2 7例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7例患者平均年龄 4 7.5岁。术后复发时间最长为 8年 ,最短为 3个月 ,平均为 2 4个月。复发部位为局部复发 ,同侧胸壁 15例 ,乳腺内 5例 ,区域淋巴结复发 7例。第 1次手术术式根治术为 17例 ,占 6 3% ;改良根治术式 7例 ,占 2 6 % ,区段切除术为 3例。复发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最…  相似文献   

12.
谢敏 《吉林医学》2010,(27):4777-4778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实施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癌实施改良根治术。结果:本组仅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边缘坏死,经积极治疗及二期处理,切口愈合。结论:改良根治术仍是早期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加强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克善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41-142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1例乳腺癌施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分析。结果28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6例,切口皮缘坏死15例,上肢淋巴性水肿(轻度)12例。3年生存率为86.0%,5年生存率71.3%。结论保留胸大、小肌,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重视术中创面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重视术后综合性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院自1976年至1990年对66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施行了乳房癌根治术,其中改良根治术121例,其余为标准根治术。本文将改良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术后五年生存率及二种改良术式(Madden和Patey)术后功能效果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白洪涛 《当代医学》2016,(22):30-31
目的:对比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2组,各60例。保乳手术组患者采取乳腺局部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治疗组患者采取改良根治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采用保乳手术的患者显著短于采用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采取保乳手术的患者显著少于采用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后,保乳手术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法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还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保持乳房良好的外观,因此,推荐临床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典型根治术治疗I、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I、Ⅱ期乳腺癌患者62例,按所施行手术方法分为典型手术组(31例)和改良手术组(31例)。典型手术组给予典型根治术(Halsted手术),改良手术组给予改良根治术(Patey手术及Auchincloss手术)。结果:平均每例患者清除淋巴结数,典型手术组18.0个,改良手术组11.6个。3年后随访两组生存率,典型手术组为93.6%,改良手术组为88.9%:改良手术组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I、Ⅱ期乳腺癌,应对胸大肌血液供应血管及支配其运动的神经加强保护,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卫东  雒平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290-1291,1294
目的:总结Ⅰ:Ⅱ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乳腺癌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缘坏死6例(13.04%),皮下积液4例(8.7%),上肢淋巴性水肿1例(2.1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2.17%),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3年生存率81%,5年生存率62%。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术中应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应对胸大肌血液供应血管及支配其运动的神经加强保护,以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术后早期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远期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游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15-2216
目的:探讨改良横切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间收治的9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Stewart横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横切口,术后对患者进行2~3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3年发现两组患者在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横切口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具有暴露面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不影响美观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39-41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根治术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0~Ⅱ期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选取既往相同分期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胸壁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等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胸壁切口长度(9.03±1.99)cm、手术时间(94.04±10.32)min、手术中出血量(31.20±5.21)m L、引流时间(7.23±2.22)d、术后引流总量(132.49±30.02)m 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胸壁切口长度(17.38±2.14)cm、手术时间(121.45±11.25)min、手术中出血量(53.98±6.14)m L、引流时间(12.56±3.97)d、术后引流总量(172.67±41.2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无复发和转移,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利于乳房的重建,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引流所用时间,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4,8(3):213-2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以前5年居多,局部复发以胸壁多个皮肤结节为主,远处转移以肺、锁骨上淋巴结及骨多见。不论术前有无无淋巴结转移.均以绝经前病人术后转移明显高于绝经后患者:而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同时病期越早,复发转移也以绝经前居多.且以局部复发为主。结论术前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中央区乳腺癌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根治术后易出现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