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切割器应用对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因肝血管瘤需行肝叶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Habib4X组(L组)和正常中心静脉压联合传统缝扎法组(C组)。L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将CVP控制在0~5cm H2O,C组维持CVP在6~12cm H2O。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肝门阻断例数、肝实质离断时间和肝实质离断后及术后24h肾功能变化。结果 L组手术总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肝门阻断率、肝实质离断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实质离断后、术后24h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切割器应用可减少肝叶切除术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腹腔镜下老年肝癌切除术的效果及其操作要点。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老年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心静脉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心静脉压技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术后24、72 h时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ALT、AST水平比较及术前、术后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腹腔镜下老年肝癌切除术中是安全的,应在临床推广使用,但必须加强术中对麻醉的管理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肝蒂阻断技术对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CLCVP组,53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组(NCVP组,53例)。CLCVP组切肝时通过控制输液量和药物使CVP维持在0~5 cm H2O,维持动脉收缩压≥90 mm Hg,NCVP组维持CVP在6~12 cm H2O。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CLCVP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低于NCVP组[(236.5±128.2)mL vs(415.8±383.6)mL,(368.5±269.8)mL vs(206.8±131.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肝蒂阻断技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低中心静脉压及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84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45例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LCVP),39例纳入未控制的普通中心静脉压(NCVP)组。比较手术切除肝实质组织所需时间、术中失血量、是否输血、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等。结果:LCVP组术中出血量、肝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低于N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VP组术后第5天AST恢复情况优于NCVP组,其余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肝门血流阻断后应用LCVP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水平不劣于仅肝门血流阻断后未控制中心静脉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在机器人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采用机器人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控制低中心静脉压的方式不同分为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8例)和低中心静脉压组(16例)。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9岁(范围:20~56岁);低中心静脉压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53岁(范围:38~69岁)。通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输血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变化等。结果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M(QR)]为200(220)ml(范围:100~400 ml),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50(800)ml(范围:100~2000 ml)(Z=-2.169,P=0.030)。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24(18)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29(20)min,低中心静脉压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为23(23)min,两组第一肝门阻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3,P=0.747)。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组无术中输血病例,低中心静脉压组术中输血5例,输血量1.5(1.5)U,两组输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3,P=0.001)。术中阻断肝下下腔静脉后,患者平均动脉压由(88.6±4.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67.4±3.8)mmHg,低于低中心静脉压组的(72.4±3.3)mmHg(t=2.315,P=0.00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肝肾功能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可通过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技术控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操作简单,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肝切除术中通过降低中心静脉压来减少手术出血量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对36例肝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和对照组各18例,LCVP组切肝时经体位、控制输液、药物处理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 cmH2O,但保持动脉收缩压大于90 mmHg;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不人为干预中心静脉压。比较两组切肝前、后及切肝时的出血量、切肝时间及术后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切肝时出血量及切肝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3 d、7 d肝肾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术中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 cmH2O,能够有效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24例。分为两组: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和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S组)。二组患者均为12例。两组患者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CVP控制在0~0.49kPa水平。测量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和LCVP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3±167)ml和(474±222)ml(P〈0.05)。结论选择性肝左、右动脉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较单存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HIO)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TIO)在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3例,并随机分为两组,HIO组(33例)行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TIO组(30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术后第1、3天肝功能。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后ICU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IO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IO组[(14.1±5.5) d vs (17.2±5.8)d,t=-2.142,P=0.036];术后第1天HIO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TIO组[(34.2±3.5)g/L vs (31.6±3.8)g/L,t=2.784,P=0.007],其余肝功指标(ALT、AST、AKP、GGT、TB、DB)在术后第1天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两组间肝功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肝血流阻断技术同样安全、有效,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术后住院时间及早期Alb水平恢复上更优。  相似文献   

9.
胡还章  江艺 《腹部外科》2013,(5):310-312
目的 探讨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行肝切除患者69例,均不解剖肝门,其中36例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A组),33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切除(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Child-Pugh分级恶化率.结果 术中出血量A组、B组分别为(283.4±62.8) ml和(267.9±75.1)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hild-Pugh分级恶化率A组、B组分别为13.9%和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相比较,不解剖肝门的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能显著降低术后Child-Pugh分级恶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3年01月~2017年06月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3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组)18例和正常中心静脉组(normal central venous pressure,NCVP组)18例,LCVP组通过体位、限制补液及药物维持低中心静脉压(CVP)(0~5cm H_2O),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 Hg,NCVP组维持中心静脉压在(6~12 cm H_2O),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空气栓塞发生率和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LCV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及切肝时平均CVP值均低于NC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空气栓塞发生率及术后肾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第一肝门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部分肝脏切除术中出血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择期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cmH2O,于部分肝脏切除后恢复正常;对照组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cmH2O。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病人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部分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中心静脉压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对减少肝癌(HCC)切除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2月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一手术组医生施行肝切除术的HCC病人50例,按随机数字采用信封法分为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各为25例。LCVP组切肝时经体位、药物处理使CVP在2~4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90mmHg,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和切肝时的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病人的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入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肝组织的重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肝肾功能的恢复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LCVP组手术出血量、切肝时出血量分别为(903·9±180·8)mL、(672·4±429·9)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值分别为495·5、543·5,P<0·01),而切肝前和切肝后的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CVP组术后留院时间为(16·3±6·8)d,对照组为(21·5±8·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532·5,P<0·05)。结论LCVP技术在操作上简便易行,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4mmHg,能够减少切肝过程的出血量、缩短术后留院时间、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下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时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气栓的重要性。方法拟定择期腹腔镜下右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38~73岁,体重40~9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把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mmHg的较低范围内,对照组把中心静脉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均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是否出现气泡,并记录出现气泡的维持时间,若出现气泡则提醒建议术者行夹闭血管漏口等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送ICU治疗、术后神经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低中心静脉压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心腔内气泡发生以及术中出血量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进入ICU治疗的发生率及神经并发症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下行腹腔镜下右肝部分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内的气泡,可以有效保证患者免受或减少气栓的威胁,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对部分肝脏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控制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择期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cmH2O,于部分肝脏切除后恢复正常;对照组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cmH2O。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病人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部分肝脏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在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7月因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切除术52例,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组27例(低压组,2~4 cm H2O)和正常中心静脉压组25例(对照组,5~10 cm H2O)。2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切除范围、肝癌分期、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ICG-R15、肝硬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小范围(≤2个肝段)肝切除时,低压组(n=13)与对照组(n=14)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范围肝切除时,低压组(n=14)较对照组(n=11)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221.4±49.9)min vs.(287.2±69.4)min,t=-2.758,P=0.011],较少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00(60~660)ml vs.450(200~1200)ml,Z=-2.853,P=0.004],较短的肝门阻断时间[15(10~45)min vs.30(15~60)min,Z=-2.429,P=0.015]以及较短的术后住院时间[(11.9±1.7)d vs.(14.1±2.2)d,t=-0.412,P=0.010]。结论在大范围腹腔镜肝切除时应用CLCVP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肝门阻断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组和常规中心静脉压(NCVP)组,各25例,CLCVP组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维持CVP在3~5cmH2O,保持SAP≥90mmHg,NCVP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维持CVP在6~12cmH2O;观察两组患者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平均输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肝肾功能、有无气体栓塞发生。结果 手术指标:CLCVP组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明显低于NC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具有临床意义的气体栓塞发生。肝肾功能:两组患者术后第1dALT、AST、TB水平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5d时接近术前水平;相同时间点CLCVP组ALT、AST、TB水平低于NC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术后第1d明显下降,之后轻度升高,相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UN、Scr水平术前、术后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变化趋势为术后第1d轻度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CVP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切肝开始5min和切肝结束时与NCVP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切肝时间,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实施的5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其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腔镜+CLCVP组)23例,正常中心静脉压(normal central venous pressure,NCVP)(腔镜+NCVP组)28例。观察切肝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等指标,并监测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腔镜+CLCVP组较腔镜+NCVP组切肝过程中出血量少[(574±107)ml比(979±379)ml],断肝时间少[(105±63)min比(143±85)min],术中输血量少[(425±238)ml比(946±73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间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苏醒平顺。结论 CLCVP技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有效可行,但必须加强术中麻醉管理和监测,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病人术中出血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中心静脉压(LCVP)对肝叶切除手术出血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LCVP组在肝实质完全离断过程中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0~5cmH2O(1cmH2O=0.098kPa),C组CVP维持在6~12cmH2O之间。观察两组病人术中总失血量、输血率和输血量,比较肝脏手术部位不同及第一肝门血流处理法不同的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前、术毕肾功能变化。结果LCVP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7±317)mL和(800±709)mL,P<0.05。LCVP组在不同部位肝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均少于C组。进行第一肝门阻断者,LCVP组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术中LCVP组输血量明显少于C组。两组病人术前、术中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低中心静脉压可减少肝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对手术中病人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下下腔静脉(IVC)阻断联合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一科、肝移植科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同一手术组收治的91例符合条件的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行Pringle法+肝下IVC阻断43例(A组),行Pringle法48例(B组)。两组的术中总出血量分别为50~1150(312.79±267.28)mL和100~1400(471.04±317.80)mL,断肝过程中出血量分别为10~300(80.70±79.77)mL和50~650(200.21±165.09)mL,A组术中总出血量及断肝过程中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阻断前的中心静脉压(CVP)无差别[(8.47±2.60)cmH2Ovs.(7.94±2.30)cmH2O(1cmH2O=0.098kPa)],A组阻断后的CVP明显低于B组[(1.81±2.34)cmH2Ovs.(7.21±2.27)cmH2O,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下IVC阻断联合Pringle法应用在复杂肝切除术中可明显降低CVP,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分为阻断组(68例)和非阻断组(64例),分析术中出血量、中心静脉压、断肝时间、断肝面积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人均能耐受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与非阻断组比,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6)cmH2O vs. (1.9±1.2)cmH2O,P<0.05]。在出血量方面,阻断组总出血量和断肝出血量与非阻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9.3±113.5)mL vs. (302.4±124.6)mL,(241.2±107.9)mL vs. (277.3±114.5)mL,P均>0.05];但在合并中重度肝硬化病人的亚组中,相较于非阻断组,阻断组中总失血量和断肝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70.2)mL vs. (468.2±87.8)mL,(328.7±68.9)mL vs. (427.9±93.2)mL,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断肝手术时间、肝断面面积、术中液体输注量以及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可减少中重度肝硬化病人术中出血量,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