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普通人工假体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评估应用普通双动无领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3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EvansⅢ型13例,Ⅳ型25例,平均年龄84.7岁(75~93岁)。使用法国雷宾集团的PA Ⅵ假体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3个月。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术后2周内、3~6个月、1年拍患髋X线片,依据Cruen分区检查假体有无松动迹象。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min,出血量平均300ml,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2%,1例术后1个月死于食物误吸,1例术后14个月死于心脏病;30例术后5~10d下床负重行走,6例3周后开始负重,1例6周后负重。Harris评分:优12例,良17例,中7例,差2例,总优良率78.38%:本组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结论应用普通的双动无领骨水泥人工股骨头假体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根据老年人粗隆间粉碎骨折难治性的特点,使用我们自行设计的特制人工股骨上端假体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粉碎骨折15例。按AO长管状骨骨折的分类属A2-3型9例,A3-3型6例。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参照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0.0%。X线平片所见,假体位置良好,关节稳定,无塌陷及骨干部劈裂,无假体松动。结论 采用特制的人工股骨上端假体,设计固定大小转子的耳状结构及防旋转、防骨质疏松塌陷的套桶结构,配合应用骨水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粉碎骨折患者髋关节的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股骨大粗隆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复位固定,结合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69~88岁,平均76.8岁.骨折按Evans-Jenson分型:III A型7例,III B型7例,IV型6例,V型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两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的顺行击入使股骨距骨折实现压迫复位与固定,并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法对大粗隆粉碎性骨折进行解剖复位与固定.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3.5个月.23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大粗隆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0.5±5.3)分,末次随访维持在(93.3±3.1)分,患者主观满意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法对大粗隆骨折进行解剖复位与固定,结合两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固定与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下肢     
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2例疗效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骨盆骨折494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初步观察;复杂骨盆骨折的处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翻修4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日后柱(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使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粗隆下骨折18例,男13例,女5例;其中右侧10例,左侧8例;年龄23~69岁,平均(48.5±2.7)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Ⅰ型1例,Ⅱ型2例,Ⅲ A型6例,Ⅲ B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全部合并同侧粗隆下骨折,根据Russell-Taylor分型,Ⅰ A型6例,Ⅰ B型8例,Ⅱ B型4例.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提示为全身多发性骨软骨瘤.随访患者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愈合时间及功能评分.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2±0.8)个月.手术时间75-135min,平均(105±6.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12d,平均(9.3±1.2)d.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为65~95分,平均(86.6±3.4)分,其中优7例,良8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3.33﹪.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为(16.2±1.8)周.末次随访时除1例出现头钉切割股骨头和1例出现髋内翻外,无骨折再移位,无内固定失效,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感染发生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粗隆下骨折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具有手术相对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患者可早期功能活动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大粗隆爪钢板结合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治疗失败的12例(12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的临床疗效。10例(10髋)随访24~81个月,平均42.7个月。关节置换术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3(41~80)岁。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7.3(75~94)分,与术前平均17.4(6~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3例存在大粗隆部位疼痛,4例残留患肢跛行。9例大粗隆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为纤维愈合。未见钢板移位和钢缆断裂。并发症包括脱位1例和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12例均无需翻修。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期治疗失败病例采用THA结合爪钢板重建大粗隆骨不连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3月采用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20例。年龄80~95岁,平均85岁,新鲜骨折15例,内固定失败5例。取后外侧切口,保留大小粗隆部位骨块,将其复位,钢丝固定,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插入股骨柄,安放人工股骨头,观察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行走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1~6年,平均2.1年。结果平均住院24d,术中输血量480ml,术后1周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14~28d(平均20d)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无一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假体无脱位,髋臼无明显磨损。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5%。结论对于80岁以上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采用半髋置换治疗,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 (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12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按照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骨折Rorabeck分型:IIA型9例,IIB型1例,III型2例;9例(IIA型)入院2周内行手术内固定,1例(IIB型)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术后4周改石膏外固定,2例(III型)采用膝关节翻修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9(17~34)个月。10例术后3个月骨折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别于术后6个月、11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所有病例平均骨性愈合时间4.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无感染和假体松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无明显疼痛,末次随访活动度可达90°~120°。术后3个月HSS评分平均(81.3±6.3)分,末次随访平均(94.9±3.7)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假体有无松动、骨折部位和类型、患者生理状况等多项因素,标准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PFNA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95例,PFNA治疗89例,PFN治疗106例。骨折Evens分型情况、术前伴随疾病、术前准备时间及术前处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FNA组无感染、股骨颈螺钉切出、骨折断端塌陷吸收、主钉末端股骨干骨折等严重手术并发症,PFN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5min、95m1和90.3%;PFN组分别为79min、145ml和79.6%,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设计合理,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最短,创伤最小,远期并发症最少的带锁髓内钉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更适用于年老、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牵引能做到内外兼治、动静结合,费用低,患者容之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易接受.但Davidson等[3] 认为保守治疗卧床后易发生在年轻患者,粗隆间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造成,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尿路感染等多并伴其他损伤[1]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对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按Evans分型:Ib型21例,Ic型8例,Id型7例,II型6例。术后无需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随访5—24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端均显现有明显骨痂形成,无内固定物失败。临床结果按Sanders评估标准,优34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2%。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便、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固定可靠、创伤小、骨量丢失少、并发症少,尤其适合老年患者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NeerⅢ—Ⅳ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男12例,女14例;年龄64—86岁,平均73.3岁。左侧10例,右侧16例。Ne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8例。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按Neer评分系统,26例中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疗效满意,重视肩袖损伤修复及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87例(193髋),对骨折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所伴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187例患者,年龄80—96岁,平均85岁。骨折类型:按Evan’s骨折分类,Ⅰ~Ⅳ型分别为17、47、68、61例。其中174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占93%)。手术方法:动力髋螺钉81髋、DHS+环抱钢板20髋、Gamma钉22髋、股骨近端钉44髋、短股骨重建钉26髋。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输血65例,输血量400~1200ml,平均输血230ml。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血管、脑梗塞、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衰竭等。术后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6个月16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66例、良73例、优良率为84%。159例骨折愈合(93.6%)。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高,所伴骨质疏松明显。治疗需充分评估及治疗术前严重疾病;手术治疗能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必须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并观察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70岁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83例,记录并比较围手术期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采用MS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计量资料以Y±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常规或校正卡方检验,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3例中置换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79.2±7.6)岁,平均手术时间(75.4±18.5)rain;平均出血量(320±75.6)ml,平均住院天数(8.9±2.1)天,卧床时间(7.8±2.7)天。内固定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78.6±7.3)岁,平均手术时间(71.5±25.6)rain;平均出血量(290±65.4)ml,平均住院天数(9.2±2.3)天,卧床时间(9.2±2.3)天。两组比较,尽管置换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略高于内固定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置换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早期下地,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但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关节置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作好置换前的综合评估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骨折的骨外固定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998~2008年伴有严重疾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骨折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9岁~94岁(平均80.6岁)。所有患者闭合复位,头颈内交叉穿针,股骨近段穿入2枚螺纹半针,组合成不规则四边形固定框的固定形式。结果除1例合并白血病患者术后5个月死亡外,其余10例患者骨折均在12—17周(平均14周)内愈合。随访3个月-2年,平均9.6个月。术后针道感染3例,占27.3%(3/11),其中、单针针道感染1例,多针道感染2例,无不可控性针道感染,亦无脱针、断针、头切割等现象。结论骨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可局麻下手术等优点。而模拟骨小梁走向的交叉穿针方式,又提高了骨外固定器对骨质疏松骨的把持力,提高了外固定架固定的可靠性。所以,骨外固定术扩大了无法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改善了此类患者伤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