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肌电图、神经电图与瞬目反射在 Bell麻痹早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肌电图(EMG)、面神经电图(ENG)与瞬目反射(BR)在Bell麻痹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Bell麻痹患在发病后4天内进行BR、双侧面神经ENG和EM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R均呈异常(100%),ENG异常为38.57%,主要为患侧波幅降低,EMG异常为62.86%。结论BR是早期诊断Bell麻痹的敏感指标,而早期EMG检测优于EN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和神经电图在区别婴幼儿中枢性及周围性面瘫的意义。方法利用瞬目反射实验和神经电图对58例药物诱发睡眠的婴幼儿进行检测。结果17例患儿双侧R1均在正常范围内,双侧面神经潜伏期也在正常范围,其中5例脑部CT显示异常。30例患侧未引出BR诱发波形,11例患侧R1延长。35例未引出面神经NCV波,6例面神经潜伏期延长。结论瞬目反射和神经电图检查的应用在区分不能配合婴幼儿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如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G)、肌电图(EMG)在Bell麻痹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Bell麻痹患者在病程3d内(A组)和>3~10d(B组)分别进行BR、ENG、EMG测定,并于3个月(C组)后复查。结果BR在3d内即出现明显异常;且R1R2R2′消失者预后较差,仅R1R2R2′延长者预后较好。ENG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70%为轻度损害,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好转率100%;波幅下降70%~90%为中度损害,3个月内可大部分恢复正常,好转率86.3%;波幅下降>90%为重度损害,预后较差,好转率50%。EMG极早期(3d内)检测无异常,轻收缩有MU者预后较好,无MU者预后差。结论BR检测宜用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联合ENG、EMG检测Bell麻痹患者,可全面客观评价面神经损害程度,对估计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如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G)、肌电图(EMG)在Bell麻痹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Bell麻痹患者在病程3d内(A组)和〉3~10d(B组)分别进行BR、ENG、EMG测定,并于3个月(C组)后复查。结果BR在3d内即出现明显异常;且R1R2R2’消失者预后较差,仅R1R2R2’延长者预后较好。ENG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70%为轻度损害,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好转率100%;波幅下降70%~90%为中度损害,3个月内可大部分恢复正常,好转率86.3%;波幅下降〉90%为重度损害,预后较差,好转率50%。EMG极早期(3d内)检测无异常,轻收缩有MU者预后较好,无MU者预后差。结论BR检测宜用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联合ENG、EMG检测Bell麻痹患者,可全面客观评价面神经损害程度,对估计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检测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在7d内(A组)和8~15 d(B组)时分别进行BR、面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患侧R1、R2',健侧R2’缺如者37例,其余27例患侧R1、R2',健侧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为100%;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发病7d内异常率为58%.结论:BR测定是诊断面神经麻痹的敏感指标,同时结合面神经电图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对面神经麻痹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面神经电图(Facial Nerve Conduction,FNC)检测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在7d(A组)和8~15d(B组)时分别进行BR、FNC检测。结果患侧R1、R2,健侧R2’,缺如者37例,其余27例患侧R1、R2,健侧R2’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为100%;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7d内异常率为57.5%。结论 BR测定是诊断面神经麻痹的敏感指标,同时结合FNC可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等是目前常用的面神经炎检查方法,现收集材料2004-06~2006-10月我科临床诊断面神经炎的56例患者的BR及MCN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在贝尔氏面瘫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于病后1m对45例贝尔氏面瘫患者进行神经电图(ENoG)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成轻、中、重度3组;分别于病后3~5d、1m和3m对3组患者进行BR检测。结果病后3~5d的BR检测异常率为100%;病后3~5d、1m和3m的BR检测结果比较,提示R1和R2潜伏期差异在3组之间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BR不仅是早期诊断贝尔氏面瘫的客观和敏感指标,而且能早期客观判断面神经损害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对我院临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的65例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面瘫又称Bell麻痹,临床常见,根据发病时间正确选择电生理检查,对临床帮助较大。本院将64例面神经麻痹者进行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oG)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同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其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科自去年起将瞬目反射(BR)广泛应用于面神经麻痹诊断中.现将其应用价值做一总结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神经肌炎临床表现、EMG、NCV结果。结果:13例患者均以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11例并发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及体征。13例患者NCV均有异常。所检测的104根神经NCV异常率为57.7%。F波异常率为26.9%。11例针极EMG呈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混合损害,2例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EMG、NCV是有价值的电生理诊断方法。确诊神经肌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和EMG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瞬目反射(BR)的检查方法,反射途径,BR改变的定位原则及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BR是种简单易行、经济的无损伤性检查,对了解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尤其是桥脑机能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对CPA肿瘤诊断、脑损害机能改变及其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发病1~7 d,BR记录R1、R2及R2’波,分为出波组和未出波组;FMC检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 BR检测显示,患侧R1、R2及R2’波未出波率分别为42.00%、30.00%、30.00%,均明显高于健侧(均为0.00%;P<0.05)。出波者患侧R1、R2及R2’波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P<0.05)。FMC检测显示,患侧CMAP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P<0.05)。治疗1、2、3个月的痊愈率分别为47.0%、74.0%、90.0%;BR出波组治疗1、2、3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未出波组(P<0.05);CMAP正常组治疗1、2、3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异常组(P<0.05)。结论 BR与FMC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客观指标,BR出波情况与CMAP下降幅度可客观评估病人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G)、面肌肌电图(EMG)对面神经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53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首次进行BR检查以及ENG、EMG测定,发病后1,3,6个月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首次检查患侧R1、R2及R2'缺如者23例,其余有30例患侧R1、R2及R2'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达91%.37例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与健侧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率为75%.23例患侧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降低,时限延长,多相渡增多,病理性干扰相.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完全恢复者26例.3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者42例,6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者51例,2例未恢复者1年后仍遗留有后遗症.结论 BR测定是诊断面神经炎的敏感指标.BR结合ENG、EMG检测能评估面神经炎的病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对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而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近年来,随着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ENG)、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的广泛应用,使得对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更加客观和量化。但对于何时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特发性面神麻痹患者101例,于发病3~7d内进行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以评估其与临床表现、面瘫预后的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BR检测均异常,表现为患侧R1、R2、R2'波潜伏期延长或未出波;在比较不同未出波情况的痊愈时间分布时发现,4组(全出波、1个未出波、2个未出波、3个未出波)间痊愈时间分布(P0.05)。101例患者患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M波潜伏期均较对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患侧M波波幅均有下降,Pearson分析显示痊愈时间与患侧M波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592,P0.05)。按照患侧M波波幅较对侧下降幅度大小,分为50%以下、50%~80%、80%以上3组,3组间痊愈时间分布(P0.05),下降幅度为50%以下组的患者80.4%在1个月内痊愈,下降幅度为50%~80%组的患者56.1%在2个月内痊愈,下降幅度80%以上组的患者77.8%在3个月及以上痊愈。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BR均异常,BR可作为其诊断的客观、敏感的指标;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患侧M波波幅下降幅度与痊愈时间呈正相关,可客观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瞬目反射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瞬目反射的临床意义、神经机制、检查方法、结果判断、定位原则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BR是一种简单、可靠、无创伤性检查,做为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功能障碍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39例多系统萎缩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探讨神经电生理对MSA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行肢体骨骼肌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39例均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检测,35例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26例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10例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电生理检查结果与本科检查室正常值比较。结果:肢体骨骼肌EMG和NCV的异常率为36.4%,肛门括约肌EMG异常率为89。7%,均呈神经源性受损表现;诱发电位的异常出现率分别为:BAEP(57.1%)、SEP(34.1%)、VEP(21.4%)。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MSA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产瘫患儿进行神经电图(NCV)及肌电图(EMG)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其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表现,并定期进行复查。结果27例中,上干损伤9例(33.3%),上中干损伤11例(40.7%),全干损伤7例(26%),初次检查小于3月小婴儿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异常率均为100%,3~6月后复查,肌电图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结论产瘫患儿以上干、上中干损伤占多数(74%),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在产瘫患儿不同时期的表现特点及应用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