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楠 《中外医疗》2013,(18):189-190
在临床上心电图自动诊断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帮助医护人员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h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使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及一过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得以提高,利用记录完备的心电图数据库来评估心电图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2.
食管肢体双极导联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37例李天敏南阳市第二胶片厂职工医院南阳473000关键词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用食管心房调搏法诊断心律失常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传统的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因导联与食管接触不良或受呼吸、精神紧张等因素干扰,波形因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提前预防和及时合理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7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与术后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电图P波、P-R间期、QRS波形等的变化,术后随访主要了解其活动时的不适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回访了解其活动状况及心电图P波、P-R间期、QRS波形等的变化,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00%),恢复率(42.3%).房间隔缺损(ASD)患儿介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18%),恢复率为100%.其中,严重的如束支传导阻滞约占3.4%,多数(82.8%)心律失常为暂时性、一过性改变, 只有极少数会转变为永久性(17.2%).结论 虽然临床上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但通过心电图P波、P-R间期、QRS波形等的变化可以及时诊断,及时合理地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可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2种心电图对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比较.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率(90%)高于较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60例冠状动脉造影者的动态心电图。鳍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45.0%、90.9%、100.0%。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还表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越高,且心律失常频度高、复杂性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应用体表心电图检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29例,检出率为64.4%,观察组患者应用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检出心律失常患者40例,检出率为88.9%,组间检出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快速诊断心律失常患者,与体表心电图检测比较,检出率明显提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ECG)及常规ECG用于心内科临床诊断的ST—T参数差异,探讨不同ECG连接方法用于心内科临床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0例受试者.采用12导联动态ECG及常规ECG两种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记录两种连接方式所得ST—T参数。结果650名受检者中,两种连接方式描记图形ST段无差别595例,一致率为91.5%:QRS波群主波向上导联方向、形态大致相同且电压在正常范围内598例,一致率为92.0%。结论两种连接方式,ST段及T波的一致率均在90%以上,可使用同一诊断标准.两种连接方式的参数差异可能是来自体位及连接方式。在诊断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24 h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24 h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心电图诊断阳性率及检出结果.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51.85%,24 h心电图阳性率62.96%,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心电图对54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低于24 h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黄炜  燕宪亮 《海南医学》2004,15(5):1-1,4
目的 通过对稳心颗粒冲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以判断其疗效。方法 选择42例急性心肌梗死且心电图检查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一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 稳心颗粒冲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总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0.5%。结论 稳心颗粒冲剂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检查的4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入选的41例患者施以常规心电图技术诊断(参照组)、动态心电图技术诊断(研究组),诊断后同时观察、对比2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研究组36例(90.24%)诊断结果显示阳性,参照组26例(63.41%)显示阳性,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对房性早搏的诊断准确率是39.02%,房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8.78%,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是46.34%,短阵室速是53.66%,与参照组的2.44%、9.76%、7.32%、14.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各项诊断工作时,有效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确诊率、可行性相对较高,能够大大提升临床诊断阳性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源性晕厥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的心血管疾病而晕厥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晕厥原因诊断.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为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有33例,而常规心电图诊断确诊为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有30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以及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血管源性的晕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在临床上应用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患者采用100IR型远程心电记录仪,记录并发送了398份有效心电图。结果未见异常者183份,心律失常检出215份,检出率54.0%。215份异常心电图构成情况:窦性心动过速81份(37.7%),房性心律失常79份(36.7%),窦性心动过缓32份(14.9%),室性心律失常8份(3.7%),房室传导阻滞3份(1.4%),起搏心电图5份(2.3%),束支传导阻滞3份(1.4%),ST-T改变4份(1.9%)。结论远程心电监测对发作无规律、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难以捕捉的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孟爱丽 《吉林医学》2013,(29):6022-6023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诊断为心律失常患者90例,都进行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压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表现为ST段压低56例,阳性率为62.2%。以冠脉造影为判断金标准,ST段压低判断心律失常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85.7%和94.1%。结论:心律失常伴随有一定的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但是其诊断效果不明确,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俊枝 《中外医疗》2012,31(17):165-166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诊治的128例疑似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普通心电图进行诊断,为对照组;一组患者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为观察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治疗结果验证两种诊断方法在各型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准确率。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准确率为93.8%较对照组的总准确率78.1%有明显优势,在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等症型的诊断中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42〈0.05,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较传统心电图更高,在老年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临床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方法:挑选130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我院的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为其依次开展常规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考察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种类、心律失常检查率、动态心电图R-R间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无晕厥组窦性停搏发生率(16.67%)低于晕厥组(40.00%)(P<0.05);在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窦性停搏R-R间期方面,无晕厥组均短于晕厥组(P<0.05).结论:在心源性晕厥临床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效果十分突出,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兔、猫等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一定部位,能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尤以刺激下丘脑与中脑的某些部位最为明显。一般单纯电刺激下丘脑后部,心律失常的出现率约为50%。根据冠脉阻塞能增加神经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本实验在刺激下丘脑引起心肌缺血的基础上,建立了刺激下丘脑合并心肌损伤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其频发性室性早搏出现率接近90%。本文报导该模型的实验方法、心电图特征及人参等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针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9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DCG动态心电图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ECG心律失常检出率41.1%,DCG为96.0%,可以对患者心律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对后期治疗提供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可以24 h监测患者心律实际情况,并且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6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86例患者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分别检出3例、24例起搏器所致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3.4%、27.9%。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远高于常规心电图,是检测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近三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检查方法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具体表征,并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的相关变化程度。结果 70例患者中,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与心律失常出现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出现率与诊断时的心电图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应用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对95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发生106例次(57.2%),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5例次(13.9%)。窦性心动过缓11次(5.9%),交界性心律失常10例次(5.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查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