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情况。结果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分别诊断出70例、95例,对比可见动态心电图检出率(95.0%)较常规心电图(70.0%)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与房室早搏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有助于临床观察患者心脏在心电图中的变化情况明确其病情,故值得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00例为对象,患者均接受CCTA检查与DCG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DCG+CCAT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100.0%和92.9%。结论 CCTA与DCG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较高,但二者联合诊断则可显著提高检出率,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医78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12导动态心电图(AECG),统计2种诊断方法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检出例次情况等。结果在78例心律失常患者中,12导AECG检出率91%,常规心电图为63%,2组对比12导AECG检验准确性更高(P<0.05)。12导AECG检出总例次为155次,常规心电图为86次,12导AECG在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类型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二者在心房颤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AECG检出1种心律失常例次占比低于常规心电图,而检出2种、3种心律失常例次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导AECG可有效鉴别心律失常心电信号波动,提升心律失常检出率,且对各类型心律失常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24h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理学博士Holter发明,196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长时间(24h)不间断地记录到各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形,对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的捕获非常有利,为临床诊断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AECD)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心 房容积、功能和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 年8 月—2018 年2 月在国药东风总医院心内科诊治的72 例 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率<30% 的72 例患者作为对照 组。采用AECD 评价两组左心房容积、功能和同步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 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小容量及左心房容积值高于 对照组(P <0.05);观察组左心房功能S 与E 值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ALA 高于对照组(P <0.05), 两组P-AIAS、P-AR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ECD 可早期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容 积、功能和同步性,对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其预后、疗效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话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应用比较肖敏(郧阳医学院十堰市教学医院动态心电图科十堰442000)关键词心电描记术.便携式,心律失常中图法分类号R540.41动态心电图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查监测时间短的不足,对发作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肌缺血有重大诊断意义,已...  相似文献   

7.
对66例食道导联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食道心电图心室区、移行区、心房区、心房上区均可清晰显示P波,尤以心房区为著;其P波形态高大,波形尖锐,P电压0.6±0.29mV,是普通心电图的3~4倍。经u-EE分析,本组常规心电图误诊率10%,提示食道导联心电图对复杂心律失常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巧惠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71-1072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它既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以见于正常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又因为它发生的机制和病因各异,预后差别很大。本文通过对器质性和非器质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这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21年不同年龄层心律失常患者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调查,旨在为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医联体的心血管内科门诊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等患者远程心电分析平台的病历,全部患者病历按照不同的年龄层分为A组(<60岁)42例,B组(60~80岁)40例,C组(>80岁)38例,对比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远程动态心电图每季度有效佩戴量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同时观察3组患者对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的依从性。结果 C组分别与A组、B组相比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室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律、窦速/窦缓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2021年第1季度获取远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有效率最高,占96%(23例),在2021年第4季度获取远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有效率最低,占84%(21例)。3组患者在接受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未出现电极片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但C组有3例患者在接受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出现了皮肤发红,脱落及过敏、瘙痒等情况,固定情况良好,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及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正确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为73.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5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园玉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77-117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新生儿、婴儿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听诊疑似心律失常及第1次常规心电图示心律失常的新生儿、婴儿分别监测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50.7%,动态心电图为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新生儿、婴儿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心电轴偏转在体表心电图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WCT)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WCT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查表法计算WCT和窦性心律下QRS波额面心电轴偏转情况,评估其在体表心电图中鉴别诊断WCT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电生理检查WCT发现,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96例(77.4%),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8例(22.6%)。WCT中体表心电图QRS波电轴偏转>68°时检出VT、SVT阳性高于电轴偏转>130°(P<0.05);电轴在无人区与电轴偏转>130°时的诊断特异度分别达到100.0%,但敏感度较低(21.86%、27.08%),右束支阻滞型(RBBB)合并电轴左偏多见于VT,其诊断特异度为91.67%;电轴偏转>68°在诊断VT具有较高的特异度(91.67%)、敏感度(54.17%)。结论 QRS波额面电轴偏转可准确鉴别诊断WCT,可作为基层医院心脏急症辅助诊断的方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使用24小时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其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方法该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并作为金标准。对全部患者再次行影像学诊断,依据诊断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2例。试验组使用24小时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则使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使用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阳性检出率(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59.62%);试验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率(30.77%)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率的检查结果(32.6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率(1.92%)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率的检查结果(1.92%)(P0.05)。结论使用24小时心电图辅助诊断该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准确监测患者疾病动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40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表明:DCG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95.5%)明显高于ECG(19%),尤其能检出ECG难以发现的高危性心律失常。DCG对Lown分级三级以上室早的检出率达38.7%;ST-T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在可疑冠心病组为58%,冠心病组达92%。提出运动前后作为心肌缺血参考指标的四个非ST—T改变参数(倒u,△R、△Q、QTc)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优于DCG、阿托品和心房调搏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对各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结果:DCG诊断心律失常阳性率为91.11%,高于ECG诊断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ECG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为心律失常的疾病诊断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ST段变化及起搏器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但通道数目少或伪差等原因对ST段下移变化反映不全面。本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所有病人均为我院 1996年 9月~ 1999年 5月住院病人 ,共 171例 ,男 10 9例 ,女 62例 ,最小 2 6岁 ,最大 78岁 ,平均 52 .2± 4 .8岁。 2 2例糖尿病 ,2 7例高血压病 ,2 5例高脂血症 ,14例糖尿病和高血压 ,所有病人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或造影后或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术前 1月内配带动态心电图。1.2 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患者共150例。均给予所有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和心电图诊断,观察超声心动图诊断法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法灵敏度和特异均大于心电图检查法(100%和61.3%;75.0%和62.5%);诊断率为100%高于心电图诊断率60.0%。结论与心电图诊断法相比,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利于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的出现,提升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4):433-43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早期发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Holterr检测,同时记录常规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olter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是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出率的5倍,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的5.5倍,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有昼夜规律。结论:以Holter具有的优势,目前成为冠心病患者早期发现SMI的重要手段之一,使老年冠心病患者及时得到临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 04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是否出现碎裂QRS波群(fQRS)分为非fQRS组205例和fQRS组838例。比较两组心脏超声结果、心电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 fQRS组LVEF低于非fQRS组,而室间隔、左室舒张末内径及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于非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QRS时限、P波时限及ST段改变率高于非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及死亡率高于非fQRS组,而生存时间短于非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异常Q波的心功能不良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和死亡率较高,体表心电图内出现fQRS波对患者是否会出现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之间冠状动脉狭窄的差异,了解冠 状动脉狭窄与相应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 窄的 4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比较 各组血管狭窄程度,观察单、双、3支病变的分布情况,组间差异均采用两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U检 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用数量的比例来表达.[结果]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 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各组重度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各占 76%, 68%, 6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以非心肌梗 病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以多支病变所占比 重相对较高.[结论]单支病变几乎是左前降支,左前降支相对应的胸前导联(V1-6)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 现率相对较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余导联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现率相对较低,与狭窄程 度之间无规律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