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品标准》2007,8(1):F0004-F0004
本品为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为广谱半合成着霉素类抗生素,他唑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品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其抗菌谱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文献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综述和分析。结果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四肢抽搐、烦躁不安和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以及血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结论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1例26岁男性患者,4年前行肾移植术,近5个月接受血液透析,因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次/d静脉滴注。第2次用药后5 h,患者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双腿抽动。先后给予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及7 mg静脉注射,上述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术后颅内感染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1次/8 h。用药第13、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用药前的10.61×109/L分别降至1.79×109/L和1.00×109/L。立即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改变治疗后4 d,血白细胞计数升至6.95×109/L。改变治疗后6 d脑脊液白细胞数由首次用药后15 d的8×106/L升至56×106/L,再次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1次/8 h,rhGM-CSF剂量未变。用药6 d颅内感染治愈,遂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7×109/L和1.65×109/L。第8天停用rhGM-CSF后为5.75×109/L,第15天为4.56×109/L。  相似文献   

5.
异丙醇钠     
药物合成、制剂和生化药物研制生产中所需的中间体、试剂、催化剂和特种辅料以及较为短线的二级原料,是医药工业的基本“建筑材料”。尤其是较为泛用和相当难制备的品种,更居关键地位,往往关系着某一药品或制剂的生产现实性,故特辟专栏介绍。这方面已发表的新合成途径或改进的工艺,常因牵涉专利内容,参考资料语焉不详或隐去决窍。来稿在技术上有一得之长的,欢迎踊跃交流。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男,64岁,既往体健,因突发左上腹痛伴神志不清4h于2008年10月25日急诊入院。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脾动脉瘤破裂,行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术后入ICU治疗10d,11月5日转回肝胆外科,期间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锋泰灵,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80801)抗感染治疗,4.5g,静脉滴注,每日3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本临床试验选用两组药物,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试验药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8~5.0 g次-1,tid;对照药: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剂量为3.4~4.5 g次,tid;疗程均为7~14 d.结果:本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组疗效评价分别为35例和36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和94.4%,产酶( )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2.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6%和92.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和8.1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对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舒巴坦钠[4∶1,ALCL-SBT(4∶1)]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大肠杆菌(E.coli)作为感染菌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对已感染的小鼠按不同组别分别静脉注射ALCL-SBT(4∶1)各剂量,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 ALCL-SBT(4∶1)、ALCL、SBT对S.aureus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714.8,1 076.1和1 462.3 mg.kg-1,对K.pneumoniae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492.3,681.4和978.5mg.kg-1,对E.coli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941.9,1 141.8和1 427.0 mg.kg-1。结论 ALCL-SBT(4∶1)对S.aureus,K.pneumoniae和E.coli感染的小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基格 《中国药业》2012,21(11):63-63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头孢他啶2.0 g/次静脉滴注,治疗组62例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0 g/次静脉滴注,2次/d,8~12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国产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进口品泰霸猛(trifamox,TFM)为对照,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活菌计数法测试其杀菌活性。另以金葡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分别感染小鼠建立模型,皮下注射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并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结果国产品与进口品对G+和G-菌的MIC90、MIC50基本一致,其活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且有相似的杀菌曲线,体内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进口品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之一,疗效好,安全性高,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等。低钾血症是其非常罕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哌拉西林钠和舒巴坦钠组成复方注射用制剂,哌拉西林钠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舒巴坦钠为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分中,哌拉西林钠极易引湿[1]。在2013年国家计划性抽验中,样品中哌拉西林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是本品降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我国本品涉及2种配比,2种制剂工艺。2种配比分别是哌拉西林钠与舒巴坦钠按4∶1与2∶1混合制成。2种制剂工艺,一是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原  相似文献   

14.
1例44岁男性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因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375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288×10 9/L。治疗5 d后PLT升至729×10 9/L。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可能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左氧氟沙星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为急性肾盂肾炎探索最佳药物治疗途径。方法急性肾盂肾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钠静脉滴注, B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结果 A组和B组临床治疗获得有效率分别为82.3%和91.2%, A组和B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7和6.08, A组明显小于B组。利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假设药品费用下降10%时,则C/E分别为3.03和5.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药物经济学统计学分析显示,哌拉西林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成效比明显优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统一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方法:根据临床用法和用量中规定的最大给药剂量,设定该药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进行细菌内毒素干扰预实验和干扰实验,确定限值设定是否合理。结果:7.5mg?ml-1不同厂家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在此试验条件下,对TAL试剂与CSE反应无干扰,使用标示灵敏度为0.5EU?ml-1或更高的TAL均可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建议将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项限度统一为:每1mg含细菌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067EU。  相似文献   

17.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属于复方抗生素制剂,由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适用于治疗大多数对哌拉西林耐药并可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所致感染,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β-内酰胺酶强效抑制等特点。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有的不良反应还比较严重且罕见。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医药期刊,对其不良反应文献进行了收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左下肢血管蚯蚓状隆起6余年"于2011年11月14日来我院普外科就诊。诊断为左下肢静脉曲张,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T:36.5℃,BP:100/70 mm-Hg,P:90次/min,律齐,精神、饮食可;辅检:凝血时间11.8 s,免疫组合未及异常,生化示ALT12 U.L-1,AST17U.L-1,白蛋白42 g.L-1。术前询问病史,否认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花粉等其他过敏史,否认家族过敏史。术前青霉素、头孢唑啉皮试,均为阴性。患者于11月17日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9岁,汉族,因食管恶性肿瘤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治疗,既往无家族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示脉搏74次/min,血压120/70mmHg,余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阴性,拟行下段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前为预防感染,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商品名他唑仙,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90508305)2.25g加入10mL/支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用药后2min,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冰凉、口唇发紫、意识模糊、血压持续降低(最低至50/30mmHg)。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男,64岁.主因咳嗽,咳白色粘痰,发热,体温38.5℃1周,于单位卫生所行青霉素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治疗3院门诊以"急性支气管炎"收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