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组织损伤或炎变后很多血浆成分均可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叫急性时相反应。急性炎症时,由于急性时相蛋白(APP)的糖蛋白成分增加而引起白蛋白减少及a_1与a_2球蛋白增加。临床为了确定炎症的存在与否及其轻重情况的检验标志,统称为炎症标志(inflam matory markers),包括血沉(SR)、白细胞(WBC)及其分类与形态学、血清蛋白分类、APP成分(现知有20余种)、血清铁与铜。而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酶蛋白A(SAA)是炎症时增加最明显的APP(CRP可达正常的20倍甚至数千倍)。与SR及WBC比较,CRP出现早,且不受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14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标本作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C-erbB-2P185、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探讨他们在HBV诱发HCC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1)在HBV感染的慢性肝炎阶段已出现C-erbB-2P185和PCNA的异常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87%和81%。(2)由慢性乙肝、肝硬变向肝细胞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逐渐升高,C-erbB-2P185逐渐下降的趋势。(3)本实验还证实C-erbB-2P185与肝病理炎症程度密切相关,而增殖细胞核抗原主要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由此可见,HBV致肝细胞癌过程是一个早期以炎症为主,逐渐过度为细胞增殖为主的多阶段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20例小肝癌共20外癌灶切除标本作了离体超-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着重探讨小肝癌各种类型回声特征的病理学基础。低回声对应于无坏死的以细胞成分为主的实性组织,等回声和高回声则对应于产生部分坏死的实性组织,随着肿瘤回声强度由低度高。其细胞成分逐渐减少而坏死组织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的L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LC—MS法,检测不同产地同一季节采收的10批样品色谱特征,与此同时和黄毛耳草(两者都属于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结论:LC—MS指纹图谱具有特异性,可以评价和全面控制白花蛇舌草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4):13-13
科学家对100多位百岁老人的调查发现,老寿星中有80多人常食蜂蜜。 蜂蜜能延年益寿,这是与它的特有成分紧密相关的:蜂蜜是一种极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糖类,占总量的3/4以上,其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和占蜂蜜糖的85%~95%。水分约占总量的1/5。此外,还含有花粉、蛋白质、氨基酸、色素、有机酸、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目前在蜂蜜中,已经鉴定出有180多种不同物质。  相似文献   

6.
王世宣  程梅芬 《上海医学》1995,18(7):376-379
本文选取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非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例,对一次血液透析前后安静时的R-R间期频谱进行观察,同时选取12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患者心率总变异性,低频成分,高频成分均比对照组减低,有统计学差异;而透析后的上述指标均较透析前大。提示非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抑制或/和损害,而一次透析对自主神经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机理有待  相似文献   

7.
银杏总酸中有关成分的LC/DAD/API/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鉴别银杏总酸中的有关成分。方法:采用LC/DAD/API/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鉴别出4种银杏酸的主要成分白果新酸、白果酸、氢化白果酸和氢化白果亚酸,同时发现2个未知成分。结论:根据两个未知化合物的UV光谱及质谱的裂解规律,推测为银杏酸的同系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示皮肤活检组织中抗酸麻风杆菌、弹力纤维和细胞等组织成分的复合染色法。方法:运用Ziehl-Neelsen(Z-N)苯酚复红染色液、维多利亚蓝(Victoria blue,VB)染色液、碘绿(iodine green,IG)和马汀氏黄(Mar-tius yellow,MY)染色液对皮肤活检组织进行复合染色。结果:组织内结核样结节中麻风杆菌显示为红色,细胞核呈淡绿色,细胞浆无色,结节周围的弹性纤维呈蓝色,基质呈淡黄色。结论:Z-N原法染色单一,对比效果差,应用碘绿、马汀氏黄和维多利亚蓝复合的改造染色液,能更好显示组织中的麻风杆菌,以及包绕于结核样结节周围的弹力纤维等成分,该方法是一种对比清晰,可靠的复合染色法。  相似文献   

9.
和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和厚朴的化学成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和厚朴(Magnolia obovata)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分出了75个成分,并对其中29个成分进行了鉴定,占挥发油总量的90%。大于1%的成分有9个,以α-桉叶油醇(α-eudesmol,药37%)、β-桉叶油醇(β-eudesmol,约20%)及δ杜松烯(δ-cadinene,约10%)为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植物药鞣质成分的化学结构的不断认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倍受重视,本文介绍鞣质成分广谱病毒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分析其化学结构与抗病毒活性间的构效关系,并且初步探讨鞣质成分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豚鼠体癣模型病损表皮LC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TPase组化法对豚鼠实验性皮肤真菌病进行病损表皮LangerhansCell(LC)动态观察,探讨在急性皮肤真菌感染过程中LC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感染非治疗侧,第14、21、28天表皮LC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部分LC树突不清或减少,而感染治疗侧,各期LC形态及密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L—652,731初筛抗PAF活性成分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为受体的介质而与炎症、过敏等多种生理过程有关。作者介绍一种简易的血小板聚集玻片法用以从药用植物中初筛抗PAF活性成分,并合成了L—652,731且以其作为标准拮抗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急性胆囊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顺利完成LC术,4例中转开腹,均未出现手术副损伤和重大并发症。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及细心操作下。急性胆囊炎行LC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早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就有以中草药治疗癌症的记载。近年来随着对生药抗癌成分的研究,有关活性成分的试验法即抗癌活性筛选法亦日趋完善。由于植物只含有微量的抗癌活性成分,过去用常规的成分分析手段未能检测出来。随着HPLC及MS等新技术的问世,生药中极微量的成分也能比较容易地检测并提取出来。新型抗癌活性筛选法及生药成分提取法的完善使我们能够对以往的抗癌成分进行核实,并能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LC手术特点、优点及自身的在普外科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LC术患者的护理常规体会。方法:运用分期、分类、对比法对LC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饮食、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护理。结果:发现患者采用LC手术进行治疗,经过专业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手术各期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由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平均10余天的住院时间降到平均7天;其中进行胆囊切除相应的术后护理时间也变短,且患者术后由于精神及心理、身体压力、损伤小而恢复较传统开腹快,并发症少。结论:对LC术患者根据手术特征进行各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植物药鞣质成分的化学结构的不断认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倍受重视。本文介绍鞣质成分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分析其化学结构与抗病毒活性间的构效关系,并且初步探讨鞣质成分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产地、生长季节及采后处理方式对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法测定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的杜仲皮、叶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相差悬殊,且同一产地的杜仲皮、叶中各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没有一定相关性,并不随其他成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杜仲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杜仲皮、叶的最佳采收季节分别为4,5和7月,且采收后的杜仲皮、叶应及时处理使酶失活,避免自然干燥过程中胞内酶分解活性成分。此外,杜仲皮和叶中生物活性的含量差异很大,但有一定的互补性。结论 产地、生长季节及采后处理方式对杜仲皮、叶中5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很大,且不能简单的以叶代皮。  相似文献   

18.
叶下珠多酚类化合物的LC/MS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叶下珠多酚化合物的组成,为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叶下珠药材,以50%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过微孔滤膜后,采用LC/MS对各成分分离鉴定。[结果]叶下珠多酚是以芸香苷、叶下珠素和鞣花酸为主的化合物,游离的没食子酸含量很少。[结论]单以没食子酸为质量指标不合理,而以芸香苷、叶下珠素和鞣花酸总量为指标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机溶剂(氯仿-甲醇-石油醚,4:1:1,20g/150ml)萃取法从干燥的灵杆菌(粘质沙雷菌Serratiamarcescens)或其粗制内毒素中提取得到了一种在体体外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非内毒素成分(CellWallfraction-I)该成分进一步经制备性硅胶G薄层层析分离可得以层析纯的单一CWF-1成分,应用该成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了光镜,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变化情况,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以及主要成分的含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成分变化情况。结果 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随产地不同而变化,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高低无内在关系。结论 建议制订丹参丹酚酸类成分含量,作为适用于丹参类注射液用的丹参药材标准,以区别于供复方丹参片等制剂用的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