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入院顺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胃瘫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瘫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逍遥散在胃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作用。方法:将65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逍遥散+常规西药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三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逍遥散+西药治疗组患者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认为逍遥散+西药综合治疗效果好于纯西药治疗组。结论:使用逍遥散结合西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2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单纯西医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45.4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90.7%,对照组为4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二联疗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支持治疗及心理辅导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胃管注入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胃及针刺穴住治疗。结果:2组经过保守治疗后均逐一康复出院,治疗组上腹阻塞感消失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突然减少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复方大承气汤灌胃与针刺相结合的中医二联疗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尤明辉 《河南中医》2014,(9):1818-18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9.6%,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在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可缩短胃瘫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结合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针刺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h胃液量、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管引流、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脉冲刺激躯体部和耳部腧穴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方法:30例患者按来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电针体穴和耳穴,对照组是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电针体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迭100%,(P〉0.05),疗程上,治疗组疗程平均为(13.2±5.074)d,对照组疗程平均(18±6.437)d,(P〈0.05)。结论:电针对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是有效的,且电针刺激体穴和耳穴比单纯电针体穴疗程短,相对来说电针体穴和耳穴较单纯电针体穴要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双盲法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8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胃肠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P<0.05);观察组的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30/31)和80.65%(25/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获得理想临床效果,症状消退,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针刺方法 。方法 按会诊顺序随机将21例PGS患者分为三组,A组8例采用针刺与电针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B组7例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C组6例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治疗次数及痊愈率。结果 三种治疗方法 均可显著减少胃液引流量,A组痊愈率为87.50%、平均治疗(7.13±2.30)次,B组痊愈率为71.43%、平均治疗(9.29±2.29)次,C组痊愈率66.67%、平均治疗(14.00±2.00)次,三组临床痊愈率差异无显著性,而三组治疗次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针刺是治疗PGS有效的方法 ,治疗次数少,治愈率高,奏效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和维生素B1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爱泼沃斯睡眠量表(Ep-worth)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对照组(30例)行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艾箱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治疗,一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24%(P〈0.05)。结论:平衡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78例贝尔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组(n=39)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n=39)。采用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 Nerve Functional 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第15d,治疗组中有21例(53.8%)痊愈,对照组为11例(2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21d,治疗组36例(92.3%)和对照组22例(64.1%)痊愈(P〉0.05)。结论:针刺联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方法:选取84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28例)、单纯灸法组(28例)和针刺组(28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按照“痹症”治疗方法选穴;单纯灸法组采用衬垫灸进行治疗,病变部位局部配循经取穴;针刺组选择针刺治疗方法。结果:温针灸组治愈10例(36%),好转17例(61%),未愈1例(4%);单纯灸法组治愈11例(39%);好转15例(54%),未愈2例(7%);针刺组治愈18例(64%),好转9例(32%),未愈1例(4%)。三组患者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以及疗效稳定等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进行总体的镇痛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各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在治疗后均降低(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疼痛程度评分、疼痛范围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和总体症状评分更低(P〈0.05),镇痛疗效和综合疗效更好(P〈0.05)。结论:以薄氏腹针结合热敏化灸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较常规针刺远近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无论是在改善症状还是在总体疗效方面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侧针刺组(简称健针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组(简称健针加灸组)、患侧针刺组(简称患针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组(简称患针加灸组)各20例,并根据改良Asworth量表(MAS)评定疗效。结果:健针加灸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并对治疗结束后4个时间点(3、6、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19%、40.43%,总有效率分别为89.02%、85.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临床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针刺和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牵引和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