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已达共识。有证据表明,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DU)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加快及复发率明显降低。为了探讨HP对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影响。我们对HP与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关系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已经得到愈来愈多的研究所证实。然而,该菌在溃疡发生和复发过程中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本文观察了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根除治疗前后基础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探讨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学上的可能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溃疡愈合、幽门螺旋菌(HP)根治、酸抑制的单独和联合作用对十二指肠胃化生(GM)程度的影响。同时也研究GM与胃十二指肠炎症和HP密度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97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和30例HP阳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4.
自证实溃疡的愈合和复发与胃粘膜有无幽门螺杆菌(HP)定植密切相关后【‘」,HP在消化性溃疡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识。传统三联疗法根除HP感染取得明显疗效,但其副反应大并由此带来的服药顺从性差。1993年10月~1995年2月,我们对原三联疗法加以改良,缩短其疗程,观察治疗后HP根除、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旨在探索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理想方案。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56例病例均选自我院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直径3~20mm;均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组织学证实为HP阳性;均有近期上腹痛、…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可以说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患,但是长期间几乎处于病因不明状态。1979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报告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82年同研究室胃活检组织的HP分离培养成功。HP除菌治疗,可使胃炎明显改善,并可防止溃疡复发的事实在医疗界也广为人知。由于HP的发现使胃十二指肠疾患病因的阐明及治疗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魁 《山东医药》2006,46(8):50-51
将87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雷贝拉唑组)45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组)42例,并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4周为一疗程。停药后4周行胃镜及HP检测。结果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1周末、2周末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提示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且止痛效应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胃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HP)与十二指肠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特殊染色方法对60例十二指肠溃疡球部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及HP检测,并以50例正常十二指肠粘膜作对照。结果:胃上皮化生率球溃组(81.7%)高于对照组(26%)(P<0.005);球部HP检出率球溃组(50%)高于对照组(14%)(P<0.005);球部HP94.6%(35/37)生长在胃上皮化生区,5.4%(2/37)生长在无化生区(P<0.050),轻度,中度,重度胃上皮化生区HP检出率分别为21.4%,64.3%,70.0%,中-重度胃上皮化生区HP检出率高于轻度化生区(P<0.05)。结论:胃上皮化生与HP相继作用,形成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瑞倍)为主的4周三联疗法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率及出门螺杆菌(Helicohbacter Pyliri,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瑞倍治疗组(A组)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B组),疗程为4周。用C14呼气实验检测HP根除效果,并于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评价溃疡愈合率。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A组:95.0%,B组87.5%,溃疡治愈率为:A组:97.5%,B组:95.0%。结论 以瑞倍为主的三联疗法的溃疡治愈率和HP根除率与奥美拉唑组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止溃灭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方法自拟止溃灭幽汤治疗HP阳性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64例,并与雷尼替丁、丽珠得乐组对照.治疗6周结束时进行胃镜复查。结果两组6周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7.2%和92.9%。两组的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和疼痛缓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止溃灭幽疡是治疗HP阳性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较为理想的方药。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很高,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可使溃疡复发大为降低。铋剂加二种抗生素三联疗法,根除HP效果虽好,但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用胶态枸橼酸铋(CBS)加呋喃唑酮(二联疗法),对照CBS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旨在探讨二联疗法的疗效及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3月,我院将76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胶态次拘檬酸迹加庆大霉素及奥美拉叹加庆大霉素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及HP检查阳性患者共7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58例,其中HP阳性109例(HP I型组58例,HP II型组51例),HP阴性组49例。观察IL-10、IL-17及TNF-α水平,比较各组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 HP I型组、HP II型组IL-10、IL-17及TNF-α水平高于HP阴性组(P均0.05);HP I型组IL-10、IL-17及TNF-α水平又高于HP II型组(P均0.05)。HP I型感染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P均0.05)。HP II型感染者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胃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分型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及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于消化性溃疡(PU)的复发机理,目前,国内外在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已取得了许多很有意义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互幽门螺杆菌(*P)与复发的关系据调查约70%的胃溃疡(GU)患者中可检测到HP,近100%的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中可检测到HP。HP致溃疡存在二种假说‘”,其一漏屋假说,即HP损伤胃、十二指肠的粘液屏障和粘膜屏障,使粘膜易受H”等攻击因子的损伤。HP侵入胃粘液,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生成**。”和*o生成的NH4”可扰乱胃粘膜健全的离子交换引起H”向胃粘膜反渗,导致组织损伤;产生粘蛋白酶利于HP穿入…  相似文献   

14.
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的胃窦中可发现幽门螺旋菌(HP)。十二指肠的胃化生(DGM)是DU常见的变化,尤其在HP阳性者中多见。HP只定植于胃上皮,而不定植于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然而如发生DGM就可能被HP定植而引起慢性活动性炎症,这对于DU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根除HP后DU会愈合,而活动性十二指肠炎也会消散。  相似文献   

15.
用抗菌药成功根除幽门螺旋菌(HP)可预防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复发,减少溃疡的并发症。当前成功根除HP可接受的定义是:抗菌治疗结束后4周,未检测出HP。 本文随访和评估了HP根治后病人1年内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下胃粘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组织学检查HP阳性42例,阳性率58.33%,HP感染和患者的肝功能Child分级无明显相关,亦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无及曲张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而和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及二十指肠溃疡的发生有明显相关。认为在肝硬化患者中,所存在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仍是HP感染,HP可能在肝源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分离是人类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认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几年前,“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无HP亦无溃疡”的提法还石破天惊,令学术界哗然。可是,今天HP作为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icer,DU)的重要或主要病因,已成为全世界多数消化病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服用史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协同致病性。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155例(其中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再选取同期就诊的非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1例为对照组。调查NSAIDs服用史,检测HP感染。结果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胃溃疡的OR值为18.87(95%CI为12.03~30.09),明显高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胃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患十二值肠溃疡的OR值23.79(95%CI为13.21~38.51)明显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患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之和;服用NSAIDs合并HP感染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分别为3.62(95%CI为1.01~17.98)和0.98(95%CI为0.28~7.89),均低于单纯HP感染和单独服用NSAIDs的胃溃疡和十二肠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对照未服用NSAIDs者,偶尔服药与短期服药及长期服药溃疡出血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和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中无协同作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服用NSAIDs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B型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与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有关。细菌培养虽可用以确诊HP,但耗时长久。而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细胞学检查可很快得到结果。本文研究了印片细胞学对HP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并首次在同一标本对不同的诊断HP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为做纤维胃镜检查的1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个病人均于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三个部位的溃疡边缘各取4块活检组织,前两块用于细胞学检查和培养,后两块用于印片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鉴于印片可能对活检的质量及其细菌数量有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EAC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OAC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EAC组41例,OAC组41例,疗程2周.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 EAC组前三天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4.1%、58.5%和70.7%,明显高于OAC组14.6%、36.6%和58.5%(P<0.05);EAC和OAC组溃疡愈合率为95.1%和92.7%,HP根除率为87.8%和85.3%(P>0.05).两组用药后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结论 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