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中草药的栽培与采收 1.1 《四民月令》中所记载的中草药:《四民月令》中收载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共计有44种,其中植物药包括苍耳、蜀漆、乌韭、苏、芜菁、茜草、艾、芥、栝楼根、瞿麦、土瓜根、乌头、天雄、葶苈、莨菪子、菊花、天门冬、地黄、白术、车前子、蓝实、黄连、王不留行、柏实、榆荚、枳实、桃花、柳絮、桐叶、胡麻、大豆、赤小豆、冬葵子、生姜、蓼实、大小葱、花椒、大小蒜、薤;动物药包括蟾蜍、蝼蛄、牛胆.在以上这些药物中,有29种已被大约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所记载,此外还记载了15种当时没有在《神农本草经》中出现的药物,这是《四民月令》对《神农本草经》作出的必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中医药》2012,(2):163
名誉理事长:佘靖、朱庆生、张凤楼理事长:李振吉(常务)、房书亭、于文明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排列)于生龙、于淑芳、马西姆(意大利)、王国才、王志勇、王振邦、王忠和、王超群(加拿大)、王炳岐、方明金、乌兰、韦波、龙致贤、田景福、孙塑伦、  相似文献   

3.
治疗糖尿病我常用增液汤合生脉散加黄芪、山药为主方.如气虚者重用人参、生芪、山药,加黄精、白术;阴血虚者加熟地、首乌、枸杞子;阳虚者加淫羊藿、沙苑蒺藜;老年白内障者加菟丝子、白蒺藜、女贞子;毛细血管硬化性眼底出血者必选用有止血、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三七、生蒲黄、生地、丹皮、赤芍;动脉硬化者加有软化血管降血脂作用的制首乌、女贞子、寄生、山楂、泽泻;下肢神经炎加苍术、牛膝、独活、寄生、肉桂、鸡血藤;合并肾病综合征者合知柏地黄汤,加生芪、白术;高血压者加夏枯草、钩藤、地龙、决明子、菊花、泽泻等.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本部现存1992、1993、1994、1996、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中医外治杂志》合订本,定价分别为18.00元、16.00元、16.00元、18.00元、25.00元、25.00元、40.00元、40.00元、40.00、40.0元、40.00元、40.00元,如需邮购,另附10%邮费,如一次全部邮购,邮资免费。数量有限,欲购从速。1995、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4年合订本及《当代中  相似文献   

5.
百谷养生粥[原料]百合干3片、黑豆7粒、黄豆7粒、绿豆7粒、玉米7粒、荞麦2克、红豆7粒、大米1克、小米1克、紫糯米1克、高粱米1克、蜀米1克、小黄米1克、糜子米1克、莲子5粒、葵花子7粒、南瓜子7粒、薏仁米2克、花生7克、核桃2个(取出桃仁用)、大枣2个、黑芝麻2克、白芝麻2克、人参果2个、干山药片1片、首乌粉7克、山楂2片、葡萄干7粒、枸杞子7粒、  相似文献   

6.
书讯     
本部现存1992、1993、1994、1996、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中医外治杂志》合订本,定价分别为18.00元、16.00元、16.00元、18.00元、25.00元、25.00元、40.00元、40.00元、40.00、40.0元、40.00元,如需邮购,另附  相似文献   

7.
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经过严格遴选和评委会专家组认真审核,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琊、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苏荣扎布(蒙医)、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  相似文献   

8.
种子延龄酒(《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配方: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当归、白术、白茯苓、大枣肉、制何首乌、牛膝、杜仲、枸杞子、巴戟肉、肉苁蓉、龟甲各60g,南川芎、菟丝子、川续断、远志肉、破故纸、山茱萸、石斛、甘菊花、陈皮、柏子仁、酸枣仁、小茴香、桂圆肉、青盐、胡桃肉、生姜、灯心各30g,白芍45g,人参、木香、石菖蒲、砂仁各15g,白酒20kg。  相似文献   

9.
参茸白凤丸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茸白凤丸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传统成方制剂,有大蜜丸和水蜜丸两种剂型,是由人参、鹿茸、党参、当归、熟地黄、黄芪、白芍、延胡索、葫芦巴、续断、白术、香附、砂仁、益母草、黄芩、桑寄生、甘草18味中药组成.  相似文献   

10.
槐花散(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以槐花为主药,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内痔出血(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便秘加大黄、麻仁;邪热入血加赤芍、丹皮;中气下陷加升麻、柴胡;头晕、面色苍白加党参、黄芪;大肠液亏血燥加生地、旱莲草和女贞子)、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地榆、栀子、黄芩、黄连、白芷、白及、阿胶、仙鹤草、血余炭和陈棕炭)、肛裂出血(槐角丸合槐花散:槐角、地榆、当归、防风、黄芩、枳壳、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吴志洲教授运用尿石净汤治疗尿石症的临床经验。方法:确立滋阴液、补肾气、清湿热、排石淋的治则,自拟尿石净汤,方药组成:枸杞子、川牛膝、黄芪、金钱草、冬葵子、车前子、地龙、薜荔、郁金、砂仁。结果与结论:自拟尿石净汤治疗尿石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语言深奥典雅,风格隽秀,是中医古籍中运用修辞的典范。其修辞现象既是文字运用的一大特色,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故基于比喻、摹声、讳饰、谐韵等辞格角度,探讨如何依据题旨情境,在英译中实现本体与喻体、声象与物象、词形与韵律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方面清楚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创建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展示中医内涵与文化意蕴,在译语中构建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意境,实现“形与意”“情与理”的符号转换,具有良好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然产物合成途径解析既是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石。该文综述了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天然合成生物合成途径解析的一般策略:即首先通过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和化学反应原理、已分离鉴定的中间产物等信息推测出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然后利用共表达分析和/或基因簇发掘筛选出途径中的候选基因;最后对所有候选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和酶活性检测确定参与代谢途径的酶,并可在原物种中进行该酶基因的抑制或过表达研究,进一步确认该酶在原物种体内的功能。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将有助于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化合物来源,并可为中草药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功能性分子标记",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动中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医家认为手足口病与心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气候反常与骤变、感受温邪、戾气,经脉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宋金元时期医家对温病、疮疹等发病的病位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将先天因素"胎毒"纳入发病的重要病因,并指出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认为内有血热,再加上外感风热,兼有寒、暑、湿之气,或时邪疫毒等,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本病的发生。明清时期的文献指出本病病位在于脾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温热、湿热之邪气,或脏腑积热而致,并把经络理论与情志因素纳入其中。此时期对本病的发病特点、证候症状以及注意事项等有了具体的认识,为后来学者留下了参考依据。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小儿的身体素质,均衡饮食,少食肥甘厚腻之品,切忌暴饮暴食,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次,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