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双胎妊娠孕周以及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临床分析,探讨双胎妊娠孕周及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9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孕周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与34~36+6孕周及≥37孕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4~36+6孕周及≥37孕周的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围生儿窒息率和病死率高于剖宫产组,尤其阴道助产者围生儿窒息率最高。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34周的早产儿的出生;根据不同孕周,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231例,其中自然早产136例(58.87%),有指证早产95例(41.12%)。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窒息,围产儿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胎膜早破,原因不明,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居前四位。新生儿窒息率为25.51%,有指征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P<0.01)。围产儿死亡率24.30%,有指征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孕周<32周,体重<1500g,围产儿死亡率大于50%。说明降低孕龄<32周,体重<1500g早产儿出生率,提高此组早产儿生存力,将大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因PPROM而早产的558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8—31+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高于非保胎组,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2~33+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6+6孕周PPROM患者保胎治疗可导致宫内感染率增加(P〈0.05)。与非保胎组相比,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儿的预后与胎膜早破的孕周密切相关。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医源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发生率,探讨不同孕周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4例医源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率、相关发生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为6.76%,占早产总数的31.06%,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性出血,双胎妊娠,子宫因素,胎儿因素及产科合并症。分娩时间≥34周较<34周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医源性早产已成为早产的重要原因。为改善早产儿预后,产科医师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适当延长孕周至34周及以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的不同构成因素、不同孕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I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98例医源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医源性早产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0.60%),其次是羊水过少(18.46%)、妊娠期糖尿病(10.07%)、前置胎盘(9.73%),而引起新生儿窒息率最高的为胎盘早剥(57.14%)。(2)医源性早产孕54周后新生儿平均体重(255±0.59)kg明显升高,而新生儿窒息率(10.91%)降低。结论应坚持孕期产检、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积极避免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对于医源性早产应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大于34周患者应根据医源性早产的不同原因,综合评估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子痫前期妊娠的最佳分娩时机以及分娩方式,以改善围产儿的结局。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4例(经产妇19例)重症子痫前期患者的资料以及围产儿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产妇患者中剖宫产91例,阴道产43例,阴道产的产后出血率为(18.6%)高于剖宫产(6.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小于34周的围产儿窒息率(48.8%)和死亡率(27.7%)高于孕34周以上的患者,经X: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子痫前期妊娠对围产儿结局有重要影响,对于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应当给与积极的治疗争取延长孕周到34周,并同时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出现异常情况危及产妇生命时随时终止妊娠:孕周超过34周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终止妊娠.对于足月妊娠的患者应该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是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常见的母儿并发症以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的种类及围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①97例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38例(39.2%)、早产31例(32.0%)、贫血25例(25.8%)、胎膜早破10例(10.3%)及产后出血6例(6.2%)。②新生儿窒息率:97例双胎中活产新生儿187例,出现新生儿窒息20例(10.7%);围生儿194例,死亡12例(6.2%),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孕周〉34周的新生儿(P〈0.01)。结论①双胎妊娠并发症较常见,以妊娠高血压疾病及早产为主,临床应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各种孕产期并发症。②双胎妊娠早产儿窒息率较高,尤其是〈34周者,死亡率也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孕周〉34周的早产儿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围生期处理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为双胎妊娠的围生保健和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9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早产49.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8.3%,贫血19.2%,胎膜早破25.3%。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双胎妊娠孕周的增加而下降,早产组与足月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及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及阴道助产组围生儿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是影响围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双胎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高,早产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主要并发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尽量延长孕周,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李燕  楼月兰 《广东医学》2016,(15):2319-2321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产前保健中心妊娠期高血压孕妇267例资料,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61例)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组(106例),妊高征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子痫前期组(59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8例)和子痫组(9例)。均跟踪至产后,对产妇结局、并发症,新生儿结局、死亡数进行比较。结果妊高征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妊高征3个亚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组产后出血、产后贫血发生率高于其他组( P<0.05)。妊高征组围生儿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 P<0.05)。子痫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其他各组( P<0.05)。妊高征组产妇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81%,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 P<0.05)。妊高征3个亚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与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相关。因此重视孕期干预,做到早诊断、早预防和早治疗,以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减轻母儿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3126例孕妇,其中早产者253例,对早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年龄和孕产史对早产无显著影响(P〉0.05),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由妊娠期高血压导致早产最多(12.6%),其次为双胎(10.7%)。③早产儿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早产增加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的死亡率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分娩的23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现妊高征产妇96例,其中轻度妊高征产妇57例,中重度妊高征产妇39例。分别定义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记录并分析轻度组和重度组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结果:轻度组孕周(36.5±3.8)周、孕次(1.2±0.5)次、产次(0.6±0.8)次,重度组孕周(35.8±4.2)周、孕次(1.3±0.8)次、产次(0.7±0.7)次,轻度组和重度组孕周、孕次、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28、0.34、0.27, P >0.05)。轻度组和重度组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死亡比例分别为5.26%、12.3%、3.51%、0%和12.8%、25.6%、20.5%、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并干预妊高征。  相似文献   

12.
俞秋艳 《当代医学》2014,(18):48-4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常熟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98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9例28~33+6周(观察组)与79例34~36+6周(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脐带脱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在窒息、呼吸窘迫、感染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满34孕周者易出现早破性早产围产儿,应尽量使孕周延长至35周以上。  相似文献   

13.
求文报道足月头位分娩的1273例产妇中发生丰水粪集348例,发生率为27.3%。新生儿窒息36例,发生率为10.4%。羊水回度粪染与Ⅰ度、Ⅱ度粪染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差异(P<0.005),Ⅰ度与Ⅱ度粪染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阴道自然分娩与阴道动产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差异(P<0.001),与剖宫产组比较无差异(P>0.05)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差异(P<0.05)。Ⅲ度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剖宫产并非羊水粪染病例的最佳分娩方式,但阴道助产应适当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究仿生气囊助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60例产妇为研究主体,分为A组(233例)和B组(227例)。A组采用仿生气囊助产术,B组采用常规分娩术。对比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结果:A组的产程时间短于B组;A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是0.86%,剖宫产率是6.01%,均低于B组的2.64%与10.13%,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分娩产妇仿生气囊助产术,可以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应在临床中多加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儿自身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32例≤孕34周早产儿的孕周、出生体重与≤孕34周早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孕28—31^+6周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出生率明显高于孕32—34^+6周早产儿(P〈0.001),孕28~31^+6周组与孕32—34^+6周早产儿的窒息率无差异(P〉0.05),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明显高于1501—2499g组(P〈0.001),极低体重儿的窒息率高于1501—2499g组(P〈0.01)。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孕34周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极低体重儿对≤孕34周早产儿窒息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围产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孕妇)和对照组25例(双胎正常妊娠孕妇),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母儿结局发现,新生儿孕周、新生儿窒息以及死亡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产妇有着较高的早产风险,临床中应对尽早预测孕妇是否有子痫前期发病的可能,以此来有效降低子痫前期对双胎妊娠孕妇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双胎妊娠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减少双胎妊娠妊娠期和分娩期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3~2005年9月97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双胎妊娠妇女并发症情况、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1)双胎妊娠并发症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和早产为主,其次为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死宫内等。(2)双胎妊娠剖宫产率为77·32%。(3)新生儿窒息率:孕周<34周与孕34~36 6周的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孕34~36 6周新生儿与孕37周以上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病死率:孕周<34周与孕34~36 6周的新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孕34~36 6周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有组织地加强双胎妊娠的孕期保健,积极防治孕产期各种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孕周<34周的早产儿出生;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儿顸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理护理并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68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分娩合并症、并发症、难产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分娩正常新生儿高于对照组(P〈0.05)。胎死宫内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子痫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9.
口服小剂量叶酸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慧 《吉林医学》2009,30(15):1678-1679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叶酸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产检、分娩的孕妇300例,随机分成叶酸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叶酸组从发现怀孕开始每天口服叶酸0.4mg,对照组150例不服上述药物,比较两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叶酸组与对照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叶酸可以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并不影响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8—36^+6周胎膜早破孕妇9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5),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两组〈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