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王燕 《中国校医》2008,22(4):418-419
目的了解五年制大专幼师生的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五年制大专幼师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用自我和谐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五年制大专幼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五年制大专幼师生自我和谐的总体状况不宜乐观。(2)五年制大专幼师生自我和谐的不和谐与灵活性维度的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刻板性的职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五年制大专幼师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125~0.299)。(4)父亲教养方式对五年制幼师生的自我和谐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应改进有关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家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南昌市457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初中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显著性别差异,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春玉  张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77-4778,478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的影响.方法 以沈阳市两所高中和两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各抽取4个班.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定研究对象的父母教养方式,采用特质焦虑问卷对研究对象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焦虑组与高焦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影响中学生焦虑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对863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中学生积极应对得分(34.34±5.87)高于消极应对得分(27.53±6.55);中学生的积极应对倾向(PC-NC)与父母良好教养方式、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我接纳、朋友支持、自我效能及父亲拒绝否认(F=78.16,P<0.01)。结论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增加朋友社会支持,减少父亲“拒绝否认”的不良教养方式,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应对方式,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为指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沈阳市2所高中和2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共1 267名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学生孤独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孤独感存在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与子女孤独感呈正相关(P值均<0.01)。低孤独感组与高孤独感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学生116名作为被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试,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同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自我和谐总水平有显著预测力.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某医科大学一至四年级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一般问卷调查、自我控制简明版量表(SCS)、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生自我控制量表评分为(42.43±6.378)分;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之间,自我控制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分别=-3.125、9.763、5.705、4.078,P<0.05);有无职业规划、专业认同与否之间,其自我控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5、2.893,P<0.05);自我概念高分组的医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得分显著高于自我概念低分组(t=3.426,P<0.01)。结论 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且自我概念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儒林 《职业与健康》2015,31(7):923-925
目的探讨学生学习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指导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2013年在校的四川医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拖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拖延程度(x=2.747)高于女生(x=2.61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0,P<0.05)。大二学生的拖延情况(x=2.844)最严重,大三次之(x=2.716),大一(x=2.526)的拖延较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7,P<0.05);父母对家庭的影响:父亲影响较大的家庭中孩子的拖延较轻,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7,P<0.05)。学生在他人决定任务方面的拖延程度低于在自我决定任务方面的(t=4.44,P<0.05)。自我决定任务方面的拖延与专制父母存在着相关(r=0.151,P<0.05);他人决定任务方面的拖延与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相关(r=0.155,P<0.05)。回归分析显示,仅有专制型父母进入了回归模型。结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专制型父母与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存在着正相关,即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具体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沧州市46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对于不同性别高中生而言,自我概念总分、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主要受同性别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的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因子的消极影响。结论高中生自我概念主要受父母教养方式中同性别父母正向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负向因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厦门市低年级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为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厦门市2所小学的82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性别角色量表(CSRI)调查小学生男女性特质得分,通过简化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获得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态度和行为.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志凯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961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自我的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总分和各因子分的性别和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而消极应对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馨 《现代预防医学》2018,(20):3723-3726
目的 了解郑州市流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睡眠质量状况,探索两者间存在的关系,为流动儿童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流动人口较多地域的6所中学进行调查,共调查1 344名流动初中学生。调查问卷采用自编信息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进行。结果 郑州市流动初中学生的PSQI总均分为(5.67±3.77)分。睡眠存在问题的学生为28.13%。初三年级的PSQI总分最高,3个年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3.54, P<0.01)。随着年级的增高,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等方面得分呈现上升趋势。睡眠无问题组与睡眠存在问题组母亲和父亲教养方式3个维度的得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3、6.38、-4.84、-7.23、5.89、-2.89,P值均<0.01)。结论 郑州市流动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睡眠质量存在相关系;父母对学生越关心,学生的睡眠质量越好,相反则越差。  相似文献   

15.
了解网络游戏对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以期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贵阳、凯里和毕节共5 109名中学生,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应用PSM匹配出玩网络游戏中学生与不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各1 680名.结果 倾向得分匹配前,协变量性别、民族、年龄、年级、有无宗教信仰、身心健康和父亲文化程度在是否玩网络游戏中学生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得分匹配后,所有协变量在是否玩网络游戏中学生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得分匹配前,玩网络游戏与不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上的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94,-4.658,-5.449,P值均<0.01).倾向得分匹配后,玩网络游戏与不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上的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5,2.679,-3.718,P值均<0.05).结论 玩网络游戏是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应关注玩网络游戏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农村中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影响的性别差异,为制定生命质量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北省1 145名(男595名,女550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除社会关系和综合领域维度外,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生命质量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农村中学生生命质量影响作用较强或较广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因素依次是身体运动、压力处理和营养行为(贡献率依次为22.3%,17.1%,16.3%);影响男性中学生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执行有计划的运动课程,有足够睡眠等(t值分别为3.259,2.871,2.369,P值均<0.05),女性中学生有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运动,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食物,脉搏跳动能达预期目标等(t值分别为3.145,3.029,2.674,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的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差异特点,在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独特健康促进作用基础上,强化行为干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生命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作用应从EMBU和SCL-90对842名高中学生进行了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健康调查,并探讨了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区别:父母职业好、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优于父母职业差、文化程度低者。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良的教育方式(加偏受被试、惩罚、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是促使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交往焦虑的特点和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和谐上得分低于女生(P〈0.01),研究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理科生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文科生(P〈0.05);高自我和谐组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5);从总体上看,社交焦虑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总体的自我和谐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均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雨彤  徐利 《中国校医》2019,33(10):740
目的 分析2018年临潼区中小学生的体检结果,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度临潼区共体检中小学在校生67 912名,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区小学生肥胖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其他常见病检出率性别和年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肥胖外,临潼区不同年级中学生常见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中学生视力低下和龋齿检出率高于男中学生(P<0.05),营养不良率低于男中学生(P<0.05)。结论 临潼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有增无减,这一情况和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应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