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消化道出血为首要症状的占60%(41/68),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有遗传倾向的占45%(30/68),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占85%(58/68),有心理因素的占45%(30/680).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呈多样性,临床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在睡前、餐前0.5h给予吗丁啉(3次/d,2片/次)、阿莫西林胶囊(3次/d,0.5g/次)、奥美拉唑(1次/d,21mg/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香砂养胃丸。结果:治疗组40例(80.0%)治愈,5例(10.0%)显效,4例(8.0%)有效,1例(2.0%)无效,总有效为49例(98.0%),Hp根除45例(90.0%);对照组中25例(50.0%)治愈,6例(12.0%)显效,3例(6.0%)有效,16例(32.0%)无效,总有效为68例(68.0%),Hp根除30例(60.0%)。两组存在较大差异,均有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远期效果稳定。临床疗效显薯.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212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青年人消化性溃疡不同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准确地诊治。方法:依据年龄把212例消化性溃疡分为老年组(114侧)及青年组(98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临床多不典型.不典型腹痛及无痛性消化性溃疡68例(59.65%),青年组则为24例(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胃溃疡68例(59.65%),十二直肠溃疡40例(35.09%),青年组则为32例(32.65%)和63例(64.29%),两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感染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行胃镜检查并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检查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78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胃镜检查,本组患儿的诊断结果为:十二指肠溃疡63例(80.8%),胃溃疡9例(11.5%),幽门管溃疡3例(3.8%),球后溃疡2例(2.6%),复合性溃疡1例(1.3%),并发幽门梗阻21例(26.9%)。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本组患儿在4周后的复查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6周内全部出院,治愈率达到100%。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较多,患儿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应用胃镜检查方法可以提高确诊率,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临床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病例资料。结果:老人性消化性溃疡节律性上腹痛与反酸嗳气症状为13.5%和20.8%;老年组以Gu多见占52.1%;对照组(青壮年)以Du多见占65.6%。并发症发生率PUA为43.7%,对照组为18.1%(P〈0.05)。病理检查老年性消化性溃疡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性增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对疑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例,尽早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应用日本产Pentax-2930k型电子胃镜对396例3~14岁儿童进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检出消化性渍疡38例,检出率为9.6%,年龄分布为3~14岁,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86:1。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93.3%(28/30),球降交界处1例,球后1例。其中单发溃疡占46.7%(14/30),多发溃疡占10%(330),霜斑样溃疡占43.3%(13/30)。胃渍疡中以胃窦较多见,占50%(3/6),胃体16.7%(1/6),多发溃疡为33.3%(2/6)。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渍疡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十二指肠渍疡惠儿Hp阳性率为70%(21/30),胃溃疡惠儿Hp阳性率这33.3%(2/6),2例复合性溃疡患儿有1例为Hp阳性。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男性,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根除Hp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应用日本产Pentax~2930K型电子胃镜对396例:3~14岁儿童进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38例.检出率为9.6%.年龄分布为3~14岁,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86:1。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发于球部93.3%(28/30),球降交界处1例,球后1例。其中单发溃疡点。16.7%(14/30),多发溃疡占10%(3/30).霜斑样溃疡占43.3%(13/30)。胃溃疡中以胃窦较多见50%(3/6),胃体16.7%(1/6),复合性溃疡为33.3%(2/6)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形态均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十二指肠溃疡患儿Hp阳性率为70%(21/30),胃溃疡患儿Hp阳性率达33.3%(2/6)。复合性溃疡患儿有1例为Hp阳性。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男性患儿,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根除Hp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给予阿莫西林、果胶铋片、奥美拉唑治疗,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治愈55例,占68.75%;显效15例,占17.05%;有效5例,占6.2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93.75%。本组80例患者经治疗Hp转阴75例,转阴率达73.75%。腹痛、烧心、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痊愈率、有效率高,Hp转阴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应用日本产Pentax-2930K型电子胃镜对396例3~14岁儿童进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38例,检出率为9.6%,年龄分布3~14岁,男24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86:1。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Hp阳性率为70%(21/30),胃溃疡患儿Hp阳性率为33.3%(2/6),2例复合性溃疡患儿有1例Hp为阳性。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男性惠儿,以十二指肠渍疡多见,且90%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根除Hp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45例患有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结果:45例患者治愈的有23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5.56%。Hp检验阴性者41例,占91.11%。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配合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02例上消化道溃疡[1]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消化性溃疡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组)和消化性溃疡标准治疗方案组(对照组).治疗组给康复新液+消化性溃疡标准治疗,康复新液每次服用10ml,每日3次.对照组按消化性溃疡标准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康复新液+消化性溃疡标准治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消化性溃疡标准疗法,其促进粘膜修复及溃疡愈合,缩短病程,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实施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溃疡再出血率、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再出血率3%,显著低于对照组23%,治疗组的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消化道溃疡优于单独给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组)和时熙组(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日清晨口服奥美拉唑20 mg。对照组每日早晚各服雷尼替丁15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 86.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一个疗程后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8.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低于对照组(13.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首选方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7月~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88例患者中总有效治愈83例,总治愈率为94.32%,其中观察组45例,总有效治愈43例,治愈率95.56%;对照组43例,总有效治愈35例,治愈率为81.40%.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6个月.观察组有1例患者胃溃疡溃疡复发,复发率2.22%;对照组有1例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复发,复发率为2.3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基础上进行天枢、下脘、足三里等穴位的中医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4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溃疡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6%和82%,96%和8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三联疗法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2例,为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组,对照组132例,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溃疡面愈合率为95.5%,HP根除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溃疡面愈合率为87.8%,HP根除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溃疡面愈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临床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14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0例,女50例;不良生活习惯者45例;腹部疼痛90例,30例为隐痛或不适,节律性上腹痛或夜间痛40例,无腹痛50例;上消化道出血74例,穿孔6例,幽门梗阻14例、溃疡癌变5例;125例伴随其他多种疾病;十二指肠溃疡50例,胃溃疡80例,复合溃疡10例;圆形72个,椭圆形48个,不规则形18个,线形12个;溃疡最大直径2.0cm40个;胃溃疡部位:胃窦40例,胃体60例,胃底30例,幽门管溃疡8例,吻合口溃疡2例.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疑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例,应尽早做胃镜检查,同时应兼顾治疗并发症及伴随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取出胃窦部黏膜,并利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同时对取出的胃窦部黏膜进行病理检查。结果:68例慢性胃炎患者中,36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占52.94%;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24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占80.00%;经病理检查,65例轻度浅表性炎症患者中,34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占52.31%;29例中重度浅表性炎症患者中,23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占79.31%;4例萎缩性炎症患者幽门螺杆菌均呈阳性。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