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白介素-6(IL-6)水平和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与硬膜外组各80例。分别于术前(T0)、术后6h(T1),术后24h (T2)、术后7d(T3)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计算不同时间点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及术后6h、术后7d 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硬膜外组IL-6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h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全麻组,术后6h及7d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前列腺电切患者行全麻与硬膜外麻醉POCD发生率不同,术后24h,硬膜外麻醉患者POCD发生率高于全麻患者,术后6h及术后7d,全麻手术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IL-6水平差异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患者38例,其中行开腹脾脏切除术( OS组)18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LS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T管拔出时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引流液淀粉酶等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LS组ALT术后2 d内、术后3~6 d均显著降低(t=6.75、9.32,均P<0.05);LS组术后3~6 d AST水平显著降低(t=8.87,P<0.05);LS组术后2 d内、术后3~6 d GG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t=6.54、10.76,均P<0.05)。 LS组术后BUN下降,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5),术后3~6 d及术后7~9 d,LS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改善均优于OS组(t=19.32、10.21、8.42、6.76、9.32、13.32,均P<0.05)。结论 LS对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的治疗方面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闫金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98-2500
目的:探讨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68膝)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和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评分标准和美国西部Ontario 和McMaster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 WOMAC)评价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和活动度及膝前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1年HSS和WOMAC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6.28、7.36,对照组:t=5.23、7.35,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HS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5);术后3个月起观察组WOMA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5);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5.24、4.66,对照组:t=5.81、4.64,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最大屈曲度和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5.33,均P<0.05)。观察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2.94%,对照组14.71%,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结论高屈曲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膝骨关节病可以改善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膝前痛发生。  相似文献   

4.
毛德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86-3588
目的:比较两种小切口手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76眼),对照组50例(73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角膜水肿和术后散光。结果两组手术前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7,P>0.05);两组术后3 d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两组术后1个月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28,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369±261)个/mm^2,观察组为(2403±277)个/mm^2;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P>0.05),对照组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635±189)个/mm^2和(1706±196)个/mm^2,观察组分别为(1931±207)个/mm^2和(1982±203)个/mm^2。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6、2.460,均P<0.05)。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5.6%,5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60,P<0.05)。两组术后散光的发生率分别为42.5%,26.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10,P<0.05)。结论两种小切口手术各有优缺点,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的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108例,根据患者自身对治疗方法的需求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5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有54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0±20.1)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4±25.5)min。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0.6±16.5)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8.2±34.6)mL。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为(11.0±1.5)d,对照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为(33.6±8.2)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1±1.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3±4.1)d。上述各项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以及IL-10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5%,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儿童较开腹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提高患者血清中IL-10的含量,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rhBNP组( n =106)和对照组( n =104)。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rhBNP组于术前2 h应用rhBNP,首先以1贩.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以0.01μg· kg-1· min-1持续静脉泵入72 h。分别于术前、术后8 h、24 h及3 d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肌钙蛋白I ( cT-NI)、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及白介素-8(IL-8)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K-MB、cTNI、NT-proBNP和IL-8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血清CK-MB、cTNI、NT-proBNP、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 h2、4 h血清CK-MB峰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8 h、24 h及3 d血清cTNI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术前血清NT-proBNP、IL-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rhBNP组术后8h、24h和3d NT-proBNP、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rhBNP治疗组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术前给予rhBNP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影响炎症因子对PCI术后心肌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炎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胰腺炎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9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术后4h、术后1d、2d及7d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89.87±6.52)ng/L]、IL-8[(99.76±5.74)ng/L]、TNF—α[(40.56±3.67)ng/L]及CRP[(49.82±2.85)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5、7.87、5.32、6.28,均P〈0.01),而术后4h、1d及2d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7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炎患者术前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明显增高,至术后7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其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作为硬膜外麻组,30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吸入全身麻醉作为全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镇痛泵止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术后7d时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患者教育水平,设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具体评分标准。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中MAP,HR和血气指标,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液体出入量等。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 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全麻组术后1 d POCD 发生率为26.67%,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为23.33%,硬膜外麻组分别为16.67%、13.33%,全麻组略高于硬膜外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总出、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全麻术后POCD发生率略高于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采取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处理后对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9例行手术治疗的非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硬麻组、局麻组各33例,采取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5d 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比较3组 MMSE 评分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全麻组患者术后1d MMSE 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麻组低于局麻组及硬麻组术后1d MMSE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麻组、硬麻组、局麻组3组发生 POCD 率依次为27.3%、9.1%、6.1%,全麻组 POCD 发生率高于硬麻组和局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后易发生 POCD,但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 POCD 发生情况的影响不同,其中全麻影响最大,临床上可选择采取全麻联合硬麻方式实施麻醉,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的使用,降低 POCD 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134眼)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6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9例(68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术后1d、3d、1个月和3个月的眼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均有明显降低(t=3.921、5.746,均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80,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明显提高(t=2.460、2.976,均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t=2.062,P<0.05)。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2.1%(8/66);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9%(2/68);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98,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眼表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1个月和3个月眼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2.191、2.680、3.172、3.013,均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促进患者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手术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Aβ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d血清NSE、S100B、Aβ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对于老年创伤患者具有较严重的早期认知功能损伤,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极大降低老年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TURP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81岁,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8例.全麻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负荷量Dex 1μg/kg,10 min后改为恒速静脉输注Dex 0.5 μg·kg-1·h-1至术毕前30 min,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时的MAP和HR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并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采用MMSE评分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在T1、Tz时的MAP明显高于D组(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升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Dex可减少老年患者TURP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术中麻醉平稳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13.
孟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193-194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对策对其应用效果及研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老年全麻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护理对策),对照两组患者入室后、术中、术后1d、3d、5d心率、氧合、IL-6、TNF-a水平变化及MMSE评分。结果两组入室前患者心率、氧合、IL-6、TNF-a水平变化及MMSE评分比较(t=3.66、3.65、3.77、2.78、4.12、3.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1d、3d、5d心率、氧合、IL-6、TNF-a水平变化及MMSE评分比较(t=5.43、5.35、5.17、4.78、4.56、5.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对策及措施可靠能减轻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等诱发认知障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2天、第5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术后第1天、第2天A、B两组间的MMSE评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间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A组15%, B组45%;术后第2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A组5%, B组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A组0, B组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较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我院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的6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50~59之间,观察组BIS值维持在30~39之间,于手术前24h和术后24、72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麻醉时间为(219±13)min,出血量为(412±159)mL,补液量为(2612±501)mL,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观察组麻醉时间为(221±14)min,出血量为(398±179)mL,补液量为(2568±476)mL,低血压发生率为3.13%(1/32)。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对照组术后24h、72h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2h 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h 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h POCD发生率为66.67%(20/30),术后72h POCD发生率为43.75%(14/32);观察组分别为31.25%(10/32)、15.63%(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中BIS值维持在50~59之间相比,BIS值维持在30~39之间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镁行控制性降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手术开始后,泵注硫酸镁行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幅度在30%左右,保证MAP不低于60mmHg,术毕停止降压。B组不行控制性降压。两组于术前1d、术后4d测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TO)、降压后15min(T1)和术后15min(T2)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动脉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i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结果两组共有9例术后4d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A组5例(16.7%),B组4例(13.3%)。A组在降压15min后Da-jv0:和CERO:轻度增加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两组患者各时点CaO2、CjvO2、Da-jvO2和CER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行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异氟烷、七氟烷两种吸入性麻醉药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血清S-100β蛋白、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探讨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行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全身诱导麻醉后分别以异氟烷、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麻醉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于手术麻醉前(T0)和手术后6 h(T1),1 d(T2),3 d(T3),5 d(T4)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并采用MMSE评分法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计算POCD发生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的浓度。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2)术前两组的MMSE评分、血清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 d和3 d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且术后5 d内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3)A组术后1 d和3 d时,血清S-100β、IL-1β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及B组对应时间点(P<0.05);两组术后6 h,1 d,3 d时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A组比B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可引起老年患者POCD以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炎性因子表达增加,而七氟烷的影响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 LPS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不孕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手术的EMS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接受LPS手术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MMP-9/TIMP-1和IL-2、IL-10、IL-2/IL-10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的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 MMP-9水平[(51.21±24.01)μg/L]比治疗前[(261.88±190.11)μg/L]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TIMP-1水平[(45.88±11.02)μg/L]比对照组[(25.32±6.67)μg/L]明显上升(t=4.846,P<0.05);观察组MMP-9/TIMP-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P<0.05);两组治疗后IL-2、IL-10、IL-2/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8、4.415、3.396,均P<0.05);观察组受孕率65.0%、流产率7.7%,均优于对照组的30.0%、33.3%(χ^2=9.825、4.060,均P<0.05)。结论 LPS是一种治疗EMS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血清TIMP-1和IL-2水平,降低MMP9和IL-10水平;改善免疫指标,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水平对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择期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32例(39.02%)和非POCD组50例(60.98%)。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Ch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5、7 d血浆ChE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POCD组较非POCD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前1 d血浆ChE水平明显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血浆ChE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30,P〈0.01)。结论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ChE水平降低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76例。予以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随机均分为两组: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之MAP、HR、SpO2及BIS值的变化。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药量。并在术前一天及术后第一天由本院同一心理医师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术毕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P<0.05),芬太尼用药量A组低于B组(P<0.05);MMSE评分B组术后值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值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1d有14例发生POCD,发病率36.8%,而A组术后1d有5例发生POCD,发病率13.2%,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各时间点BIS值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