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 CT及高分辨率 CT(HRCT)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 3 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 CT及 HRCT肺气肿程度 ,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 CT及 HRCT表现。结果 根据 CT及 HRCT表现 ,3 1例中重度肺气肿 19例 ,中度肺气肿 12例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变细 18例 ,支气管壁增厚 5例 ,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 4例 ,小叶内间质增厚 2 1例 ,小叶间隔增厚 2 8例 ,胸膜下线 8例 ,磨玻璃影4例。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3例 ,蜂窝 7例。结论 胸部 CT及 HRCT对以肺气肿为主的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并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淋巴管癌病(PLC)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肺内转移癌,以转移性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弥漫性生长、形成癌栓为特征。常见于腺癌、鳞癌及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的肺内转移。胸部CT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网状、网结节状改变,或支气管血管束显著增粗,酷似肺间质病变,因此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刘孝勤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38-140
目的分析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0例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胸片显示两肺为较弥漫网格状、小结节及蜂窝状影,病灶以两肺中下野为主。HRCT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9例,网格状影13例,蜂窝状影4例,肺气肿9例。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较典型HRCT影像表现,老年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需重视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的特点,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X线缺乏特异性,常规胸部CT见两肺密度减低影及少许囊状影,相应水平上HRCT清晰显示全肺囊状影,无分布差异。结论:常规CT可显示肺淋巴管肌瘤病部分肺部改变,而HRCT能更全面显示病变细微结构,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病变的进展及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肺间质性病变的放射线表现.方法 对患者进行放射线检查并对检查作出结论.结论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最常发生于中年病人,男女发病相同.CT或高分辩率CT可帮助诊断,尤其是病变晚期.与其他肺纤维化一样,X线胸片显示肺容积减小与基底部网或网合结节状间质性影.病变严重时可见大囊(蜂窝肺).CT,特别是HRCT,对于早期纤维化的检出远较X线胸片敏感.即使在X线胸片诊断为正常时,高分辨率CT也可显示淋巴管炎性癌病的征象.一旦临床诊断为ARDS,常要照X线片以检查监测情况与生命支持设备的情况以及确定有否并发症,如气压伤.  相似文献   

6.
CT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Puimonary Lymphang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其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本病的CT特别是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改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许对其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的CT征象及其发生率。方法:对3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高分辨CT扫描(HRCT),对肺间质病变进行征象分类。结果:HRCT诊断SLE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的阳性率为53%,其敏感性高于胸片(27%)。结论:HRCT是发现SLE患者肺间质病变较敏感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该院1995-2005年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5例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6例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进展较快,具有两种病变并存的x线及HRCT表现,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与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巍  赵会泽 《中国医刊》2003,38(12):35-37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特征及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并分析临床表现、肺功能结果、X线胸片、常规CT及HRCT特点。结果2例患者均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功能检查均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HRCT扫描均显示双肺弥漫性薄壁囊状阴影,2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常可伴有咯血、气胸、乳糜胸,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或高分辨CT(HRCT)结果,并与COPD进行比较.结果 ①IPF常在患COPD多年后发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而且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为主,肺部听诊可闻Velcro音伴有杵状指(趾);②IP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COPD组,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IPF组;③IPF组PaO2降低显著高于COPD组;IPF组PaCO2 >40mmHg者显著高于COPD组;④影像学显示IPF患者以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网状、毛玻璃状和蜂窝肺为多,其次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部CT及HRCT IPF患者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质、间隔增厚为主.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尤其肺HRCT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诊断(附5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4例IPF患者经HRCT扫描后对兴趣区行高分辨率薄层回顾性重建,观察病变的分布及HRCT表现。结果IPF的主要HRCT表现:1)磨玻璃样密度影;2)网状改变;3)蜂窝肺;4)胸膜下间质纤维化;5)肺气肿;6)牵拉支气管扩张。结论HRCT能细致、准确地反映IPF的影像特征,但各种征象均可见于其他各种肺部间质性疾病,HRCT在能够排除其它肺纤维化病变并有以上明确CT表现时可诊断为IPF。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疾病肺间质变测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胸片等风湿性疾病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胸片、肺功能、HRCT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胸片、肺功能、HRCT对风湿性疾病肺间质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0%、55%、85%。肺功能和HRCT检出肺间质异常的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RCT对风湿性疾病早期,轻度肺间质病变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可检出肺功能正常的肺部病变。肺功能尤其弥散功能亦可做为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对那些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胸片改变者。当出现弥散功能减低,HRCT出现磨玻璃影、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等异常等,行积极有效治疗,可延缓终末肺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PET/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和结核球22例,均行PET/CT显像和HRCT检查,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统计单纯PET/CT诊断和HRCT与PET/CT结合诊断结果。结果单纯PET/CT正确诊断肺癌36例和结核球14例。2例肺癌PET/CT显像为阴性,其中1例经HRCT和PET/CT联合诊断为恶性;8例结核球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7例经HRCT和PET/CT联合确诊。单纯PET/CT诊断和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74%、63.64%、83.33%和97.37%、95.45%、96.67%。结论HRCT与PET/CT结合能大大降低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99-101
目的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T与传统X线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率为98.04%,明显高于X线诊断率82.35%(P0.05)。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占60.78%,中度肺气肿占39.22%。51例患者CT表现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51例患者治疗1年后,20例患者的肺气肿征象无明显变化,蜂窝范围变大7例,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18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4例。结论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肺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1-32,封3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通过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平片及高分辨率CT资料回顾性分析,复习文献资料,对PAP在平片及HRCT上的特征性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例病例在平片及HRCT上均表现出典型的双肺中上野弥漫性磨玻璃样、地图样、铺路石样、肺水肿及肺间质纤维化样变现,并在病灶内均有小叶间隔增厚改变。结论PAP虽少见且易误诊,但通过肺部HRCT典型改变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通过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而肺部影像无改变或反而加重者,并不一定是要依赖支气管镜检或肺泡灌洗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s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的不同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CT扫描的17例IPF患者和36例CTD—ILD患者,根据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蜂窝、小叶内间质增厚、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下曲线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的HR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蜂窝是IPF的主要征象占64.7%,而CTD—ILD占16.7%(P=0.003)。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是CTD—ILD的主要征象占72.2%,而IPF占29.4%(P=0.000)。牵拉支气管扩张多见于IPF中占41.2%,CTD—ILD占13.9%(P=0.027)。结论虽然IPF的HRCT征象与CTD-ILD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IPF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程度明显超过CTD-ILD。  相似文献   

17.
杨贵鹏  杨晓红 《农垦医学》2011,33(6):537-539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同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一致,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刺激性干咳等。如何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近年来已经有了比较显著的进展。多项研究发现,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和胸部高分辨CT(HRCT)特征性表现的患者,结合血清标志物、肺功能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检查,既使未获得病理学依据,亦可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作出较明确诊断。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来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最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力  李军  曹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25-527
目的对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的CT表现加以总结,研究其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泡蛋白沉着症的CT表现,均经胸腔镜肺活检、支气管镜肺活检或肺泡灌洗液病理确诊。结果CT可显示斑片影、实变影或弥散、散在分布的磨玻璃等浸润影及支气管充气征,阴影边界与周边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呈地图样分布及小叶和小叶间隔的增厚,称为铺路石征。结论高分辨率CT表现常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平行,但其范围和严重程度仍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反映的肺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CT表现无特异性,对于肺部弥散性病变,特别是以肺实质为主的肺泡蛋白沉着症需作为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常规X线胸片、常规CT,结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HRCT扫描。结果 IPF患者的HRCT典型表现为:网状和蜂窝转改变、膈肌和纵隔面的毛发蓬松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毛玻璃状改变和小结节。结论HRCT是目前诊断IPF无创性检查中最精确的方法之一,能显著提高IPF的正确诊断率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