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培虹  钟亮玉  吴静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54-1155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切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115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6、12个月及1年以后至今,术后息肉复发率依次为:1例、5例、7例、7例,恶变率依次为0例、0例、1例、1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3例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电切并护理.结果 263例行息肉电切术患者术程顺利,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良好的电切术、术中密切配合和严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为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对于直径大于2cm的巨大息肉,电切术后易出血或穿孔,治疗方法有争议,近几年来随着EMR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巨大息肉的治疗首选内镜下治疗.本院2005年10月~2009年4月共治疗26例结肠巨大息肉,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各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及活检钳咬除术等方法。结果 125例(210枚)息肉消除率为100%。结论对各种息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摘除,内镜下治疗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是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局部喷洒对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肠蠕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行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于息肉周围3 cm肠黏膜表面喷洒0.9%氯化钠溶液后行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观察组相同部位喷洒达克罗宁胶浆,加入同剂量0.9%氯化钠溶液后行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肠蠕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肠蠕动情况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喷洒达克罗宁胶浆后行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肠蠕动功能,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在电子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有针对性的护理与配合方法。结果238例行息肉切除术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进行正确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是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要求。方法 2007-06-2010-01期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248例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248例行息肉电切电凝术患者术程顺利,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痛苦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技术,护士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通过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结肠息肉最为常见。高频电切除息肉的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的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使组织水分汽化、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被切除。具有创伤小、无痛苦、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临床上结肠息肉最普及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已公认可以替代手术治疗。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手术296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6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治疗结肠息肉86例,切除息肉122颗息肉,均全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技术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少,费用低,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凯琪  卢莉莉 《全科护理》2012,(35):3350-3351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结肠息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早期发现和及时切除结肠息肉可使结肠癌的患病率明显下降。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是目前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尤其是大息肉、粗蒂息肉、有大血管者。可在息肉切除术时即刻出血和切除术后30d内发生。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并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脾切除术(1aparoscopy splenectomy,LS)具有术后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需要切除脾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由于慢性ITP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因此使用腹腔镜行脾切除术在围术期护理上与其他腔镜手术的护理并不完全相同,我院从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先后为48例慢性ITP患者行LS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章亚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6):1265-1266
由于运动、车祸等外伤引起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ACL断裂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且加速膝关节的退变,如创伤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关节镜外科已经从一种技术手段发展成一门新兴的亚学科,关节镜下重建ACL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标准手术,被广泛应用。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术对17例患者实施膝关节ACL重建,经过围术期的精心护理,配合可调式支具外固定、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被动主动活动等综合康复训练,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放射技术、材料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弹簧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栓塞材料,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等优点。2006年6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水解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6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费珍美  朱炜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29-133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肛门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6例肛肠科择期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患者按住院单双日分为实验组(143例)和对照组(143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充分调动护士及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规范和强化中医护理,促进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莺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813-181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后容易促发或加重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40例合并糖尿病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93-1494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椎体强度,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临床常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自2006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红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8):1400-140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腹部刀刺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腹部刀刺伤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治疗和护理的措施。结果 3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对腹部刀刺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完成的40例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与同期40例传统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要求更高,术后有独特的并发症,护理有其复杂性,但微创手术患者疗效好。结论对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应重视术前心理护理,严格皮肤准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使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患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PICC化疗患者96例,对健侧无法置管的31例(试验组)采取经患肢置管,并与健侧置管(对照组)的65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健侧无法置管的患者可以经患肢PICC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20.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从事站立工作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但存在手术切口多、创伤较大及住院时间长等弊端。本院自2008年3月起,引进大隐静脉激光灼闭术治疗该疾病。该方法避免了以上不足,并因其简单、安全、有效及恢复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现将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