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减轻全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进入手术室后和手术后1d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询问表(S-S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反应发生率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干预组入室后和术后1d时点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室后干预组S-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室后干预组收缩压(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显著(W=3227.50,Z=-2.224,P=0.026).舒适度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01,P=0.004).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有利于术中循环功能保持稳定,改善患者术后由应激反应导致的心理反应,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利于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侧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30例患者重度焦虑人数比例(3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而轻度焦虑人数比例(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入院时的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出院前1天,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干预组出院前1天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元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多元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在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和术后3 d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21、4.55、3.27、3.96,P〈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 h:t=2.81,P〈0.01;术后6 h:t=2.90,P〈0.01;术后20 h:t=3.33,P〈0.01)。结论多元护理干预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心理状况,增强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围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术前24h、麻醉前、术后24h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术前24h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P〉0.05);麻醉前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24h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宫外孕患者围术期的治疗和心理状态有很大帮助,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中年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2例中年CAB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5天分别对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SAS、SDS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术后SAS、SDS阳性率及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CABG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围术期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中年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CABG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支持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术前准备.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支持,比较两组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血压(SBP、DBP)和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肠道排气时间干预组也显著提前(P〈0.05).结论 心理支持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手术日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MAP)、心率,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日晨MAP、心率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增加(P〈0.05),心理干预组较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心理干预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围术期风险,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焦虑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入院第2天、术前1天、术后第3天的SAS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T0)、胎儿娩出时(T1)、术毕(T2)的MAP、HR、CORT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术前1天,但干预组术后第3天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T1时点MAP、CORT水平均较T0时点明显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T1时点MAP、COR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其焦虑心理,降低应激反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20例)在术前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20例)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晨(T1)、手术前1天晨(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第2天(T5)的循环指标变化及血浆皮质醇(cor)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心理干预组在围术期的循环指标变化相对平稳,对照组的循环指标变化较大;而在同一时间点,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循环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心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在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水平,有利于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完整资料的膀胱癌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于术前、术中、术后着重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的合格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SAS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2.1±0.2)d vs (4.2±0.9) d,P<0.05],干预组患者的手术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中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及出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尿流改造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入院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及满意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实验组则增设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发生躁动的概率。记录两组拔管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并顺利拔管。实验组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拔管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较常规心理护理更能减轻患者拔管期躁动等应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詹春雅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92-93,97
目的探讨术前准备室实施心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的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于术前准备室着重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术期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围术期NE、E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术中及术后虽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收缩压术中较术前升高,但差异不大,术后收缩压较术中降低且低于术前,但均未见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术中及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变化,且较干预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5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NE、E检测虽较术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NE、E检测术中及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分别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术前准备室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心理,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且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海燕 《中国病案》2012,13(8):75-76
目的分析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如何影响额叶胶质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2月-2011年11月额叶胶质瘤患者45例,除实施神经外科的术前常规护理以外,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心理干预。随机选取实施神经外科术前常规护理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SCL-90评分来评定)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的HAMA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1天的HAMA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CL-90的术前强迫症、精神病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五个项目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实施心理干预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病人术前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手汗症患者心理状况、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手术的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术前访视心理疏导,巡回护士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需求,在整个围手术期给予无缝式心理干预。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调查量表评定所有患者的焦虑状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双手掌温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较术前访视时下降,而对照组较术前访视时升高;术后3d两组患者焦虑评分较术前访视时下降;手术当天及术后3d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较同期的对照组低(均 P<0.01)。两组患者术前访视、离断前及离断后15min两组患者左手掌心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围手术期运用心理干预疗法明显改善手汗症术前焦虑的心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于介入手术围术期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SAS评分及QOL评分。结果术后3d,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术前1d及术后1d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术后3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患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47-150,154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路径护理,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入院后确诊为宫颈癌患者133例;采取双盲法,根据患者确诊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疼痛护理干预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5 d、10 d NRS疼痛评分、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0 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依从性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R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评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 d、10 d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调查发现围手术期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疼痛程度;两组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VA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发生静脉套管针液体外渗染、术中电刀灼伤、臂丛神经损伤、压疮、吻合口瘘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采取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麻醉前及苏醒期配合的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访视,测量记录患者术前1 d和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及麻醉苏醒期配合情况。心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术前访视外还给予心理干预:介绍麻醉、手术相关信息及麻醉苏醒期不适等。测量记录项目同对照组。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血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诱导前血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麻醉诱导前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苏醒期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焦虑程度,缓解紧张心理,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抑郁障碍情况、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科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两组均在患者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分别进行两次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MIDAS)评分。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HAMD评分、MI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理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变化,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PCI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PCI术后抑郁情绪与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朱玉霞 《当代医学》2011,17(8):136-137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抑郁、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理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方式。分别在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疼痛"视觉模拟尺"进行对患者焦虑、抑郁和疼痛测试。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和疼痛的测试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手术当日及术后心理反应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控感,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