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花蕊石炮制前后宏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花蕊石生品及煅制品宏微量元素含量及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变化情况,探讨花蕊石功效物质基础及炮制基理。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比较各产地花蕊石生品和炮制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以及炮制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花蕊石各产地的生、煅品中Ca、Mg、Al、Fe元素含量均较高,尤其是Ca元素含量最高;生品经高温煅制后,Ca、Mg、Al、Fe元素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Cu、Zn、Pb等重有害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铜炮制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家兔骨折模型,观察自然铜生品、煅品对血清生化指标、骨密度、骨痂中微量元素及骨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在给药后3周煅品高、低剂量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磷(P)、血清钙磷乘积([Ca×P])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和生品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3周两组煅品骨密度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3周煅品高剂量组骨痂中Fe和Cu均显著升高(P0.05)。X线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煅品高、低剂量组能明显促进骨痂生长。结论自然铜煅品促进骨折愈合疗效显著优于生品,且主要作用于骨折中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分泌ALP,增加血磷含量,促进钙盐沉积,增加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骨密度,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自然铜炮制前后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  李伟东  李俊松  王洪斌  蔡宝昌 《中成药》2010,32(9):1537-1539
目的:考察来自安徽、河北、辽宁、四川和云南省的自然铜生品以及煅品的差别。方法:自然铜煅制醋淬后粉碎过筛,取生品和煅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生品中的FeS2大部分在800℃时转化为Fe7S8。结论:自然铜生、煅品的X衍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行,可作为二者之间区分鉴别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自然铜不同炮制品矿相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炮制对自然铜矿相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自然铜不同炮制品的微结构、形貌、物相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自然铜煅烧后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黄铁矿(FeS2)变为磁黄铁矿(Fe1-xS),黄铜矿煅烧后Cu元素含量降低,而邻近的磁黄铁矿中Cu元素含量增加,Cu元素在磁黄铁矿中形成了固体溶液,提高了分散度;自然铜醋淬品中Pb、S等元素含量降低,在煅透的部位,Pb的含量不足生品的1/10。结论自然铜炮制前后矿相学的变化与其成分溶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矿物元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矿物元素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野生与栽培草珊瑚中的矿物元素。 方法: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K,Zn,Fe,Mg,Ca,Cu 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野生与栽培的草珊瑚中K,Ca,Fe,Mg含量较高,Zn,Cu含量较低,栽培品K>Ca>Fe>Mg>Zn>Cu,野生品Ca>K>Fe>Mg>Zn>Cu;平均回收率在93.8%~102.5%,RSD在0.32%~2.68%。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自然铜炮制前后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差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了全面分析鉴别自然铜生、煅品的方法。方法利用远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对自然铜生、煅品的结构组成、主要化学成分和热稳定性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结果远红外图谱分析显示:煅品有Fe2O3生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生品主要物相为FeS2,煅品出现了Fe7S8、FeO(OH)、Fe2O3、Fe3O4等复杂物相。热分析显示:自然铜在400~1 000℃时,FeS2逐渐分解;煅品成分结构变化较少。结论以上分析方法鉴别自然铜生、煅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然铜在煅制过程中煅制温度、煅制时间及醋淬次数对物相变化的影响,分析其物相变化规律。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煅制温度、煅制时间及醋淬次数对自然铜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煅制温度、煅制时间及醋淬次数对自然铜炮制过程中物相变化均有一定影响,以煅制温度的影响最大,醋淬次数对于物相转化为氧化物影响大于炮制时间。自然铜在煅制过程中主要物相变化规律是Fe S2先分解为Fe7S8,至600℃分解为以Fe7S8为主的混合物相,在600℃下煅制4 h醋淬3次,自然铜将被氧化成以Fe2O3为主要物相,煅制温度为800℃时自然铜从Fe7S8氧化为Fe2O3。结论:煅制温度、煅制时间及醋淬次数对自然铜的物相组成和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且自然铜在煅制过程中物相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生、煅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生、煅赭石在复方汤剂中Fe、Cu、Zn、Mn、As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煅赭石比生赭石在大多数复方汤剂中Fe、Mn、As元素含量低,Zn、Cu元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不同炮制品入药的青娥丸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观察盐炙品及生品青娥丸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青娥丸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阐述应用盐炙品配伍入药的必要性。方法:以绝经后妇女股骨松质骨分离得到的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制备以补骨脂和杜仲生品及盐炙品配伍入药的青娥丸,给予大鼠生品及盐炙品青娥丸水提液ig(10mL·kg-1),给药持续7d,第7天采集大鼠血液制备含药血清。实验分为空白组、空白血清组、青娥丸含药血清组、盐青娥丸含药血清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测量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来评价各组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采用细胞钙茜素红染色方法对给予含药血清处理的人成骨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对人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与同浓度空白血清比较,青娥丸的生品和盐炙品的含药血清均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且含药血清浓度相同时,青娥丸盐炙品含药血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优于生品含药血清(P<0.05);青娥丸生品及盐炙品含药血清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P<0.05),且盐炙品的作用要优于生品(P<0.01);空白血清对成骨细胞的矿化无显著的作用,而青娥丸生品及盐炙品含药血清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形成的作用,且盐炙品的作用要优于生品。结论:青娥丸能提高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活性,其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与其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功能有关,且盐炙品入药的青娥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自然铜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以探讨自然铜炮制机理。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测定生、煅自然铜水煎液中镁、钙、铬、锰、铁、钴、镍、铜、锌、铅10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自然铜炮制后铅元素的含量降低,其他9种被测元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自然铜经煅淬后,10种相关元素的煎出量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1.
<正> 自然铜来源于等轴晶系黄铁矿的矿石,主含二硫化铁(FeS_2),载于《开宝本草》,又名石髓铅、接骨丹.《本经逢源》谓;“火煅醋淬七次,置地七日,出火毒水飞用.铜非煅不可入药.”故临床上自然铜多煅淬用.有关自然铜中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测定,张亚敏(中药材,1993;(10):26)曾有过报道,而对净自然铜、醋淬自然铜、水淬自然铜中Fe~(2+)含量测定未见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血液微量元素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并选择同龄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2组末梢血锌(Zn)、铁(Fe)、血铜(Cu)、钙(Ca)及镁(Mg)元素水平;比较不同频率呼吸道感染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及反复肺炎患儿的各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Zn、Fe、Cu、Ca、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3次呼吸道感染患儿Zn、Fe、Cu、Ca、Mg水平显著优于4-6次与〉6次患儿(P均〈0.05),4-6次呼吸道感染患儿Zn、Fe、Cu、Ca、Mg水平显著优于〉6次患儿(P均〈0.05);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Zn、Fe、Cu、Ca、Mg水平均显著高于反复气管支气管感染与肺内感染患儿(P均〈0.05),单纯反复气管支气管感染患儿Zn、Fe、Cu、Ca、Mg水平均显著高于反复肺内感染患儿(P均〈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Zn、Fe、Cu、Ca、Mg微量元素水平偏低,且与发作频率、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杜仲盐炙前后含药血清及其环烯醚萜类成分对绝经后妇女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杜仲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阐述应用盐炙品入药的必要性。方法以绝经后妇女股骨松质骨分离得到的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大鼠生品及盐炙品杜仲水提液灌胃(10 ml·kg-1),给药持续7 d,第7天采集大鼠血液制备含药血清。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杜仲含药血清组、盐杜仲含药血清组。以雌二醇作为对照阳性药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及各单体成分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测量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来评价各组含药血清及各单体成分对人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杜仲生品和盐炙品含药血清均能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且血清浓度为20%时,杜仲盐炙品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生品(P0.01);同时杜仲中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对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促进作用。结论杜仲生品和盐炙品含药血清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其中盐炙品的作用显著优于生品。杜仲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可能是其补肾健骨作用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5,(7)
目的研究补骨脂盐炙前后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从绝经后妇女股骨松质骨分离得到的成骨细胞,利用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含药血清干预,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茜素红染色法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结果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含药血清均能促进人成骨细胞的增殖,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且血清体积分数为20%时,补骨脂盐炙品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生品(P0.01);同时,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含药血清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矿化的作用,且盐炙品要优于生品。结论补骨脂生品和盐炙品含药血清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作用,其中盐炙品的作用显著优于生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石膏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变化情况。方法对各地生品、炮制品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比较石膏炮制前后的微量元素变化。结果在各产地的石膏生品中,Al,Co,Cu,Fe,Mg,Si,Sr,Zn这几种元素全部或大部分被检出。高温煅制后,各地石膏的微量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只有Sr的含量相对增加,煅石膏纯度相对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简便快捷,可用来考察石膏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禹余粮炮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成武  芮正祥 《中药材》1997,20(7):342-343
采用煎出率为指标,对禹余粮炮制工艺进行研究。初步认为:采用粒径0.5cm样品、煅制温度550℃、时间25min、醋淬3次为较好的炮制工艺。同时测得该工艺炮制品水煎液中微量元素Fe、Cu、Zn的含量明显高于生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瓦楞子及不同炮制品对无水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糖铝组、生品组、750℃煅品组、850℃煅品组、1000℃煅品组、煅醋淬品组、煅盐水淬品组、煅水淬品组、碳酸钙组、氧化钙组、碳酸钙:氧化钙(1∶1)组,采用无水乙醇烧灼法致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计算各组溃疡指数,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钙离子(Ca2+)含量,测定胃液p H、胃组织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并对胃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瓦楞子及不同炮制品组均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和胃液p H值;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SOD含量及VEGF含量,降低大鼠血清中MDA含量,碳酸钙组和碳酸钙:氧化钙(1∶1)组大鼠血清中Ca2+含量显著升高;给药各组均显著升高大鼠胃组织中NO及PGE2含量。结论:瓦楞子及不同炮制品制酸止痛的疗效依次为:硫糖铝组瓦楞子750℃煅品组煅淬品组生品组 850℃煅品组、1000℃煅品组碳酸钙:氧化钙(1∶1)组、碳酸钙组、氧化钙组;瓦楞子及不同炮制品制酸止痛的疗效均优于碳酸钙、氧化钙和碳酸钙:氧化钙(1∶1),表明瓦楞子制酸止痛的疗效除了与主成分碳酸钙有关外,还与瓦楞子的一些小分子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瓦楞子的3种炮制品水煎液中金属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炮制品的水煎液和水煎液的消解液中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生品煅或煅醋淬后锌、铅等元素易煎出,水煎液消解后锌、钙等7种元素的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实验利用LC-MS/M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方法测定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和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钠(Na)浓度,并分析甘草次酸对血清中6种元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与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变化趋势相同。血药浓度在给药后2 h达峰值,血清中Na,Cu元素在给药后4 h浓度有显著增加(P<0.05)。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升高,当给药剂量为400,200 mg.kg-1时Na,Cu元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其他元素浓度则无显著性影响。本实验研究探讨了口服甘草次酸引起大鼠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的变化,为甘草次酸在临床中使用的副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补肾方不同的提取部位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补肾方中的总黄酮提取物;采用水提醇沉-超滤法制备总多糖及<1万,1万~5万,>5万等3个不同分子量段的多糖提取物;分别制备各提取物的大鼠含药血清,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率(MTT法)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提取物组的药效强弱.结果 多糖<1万组、补肾方(全方)组、肾气丸组、总多糖组、多糖1万~5万组和总黄酮组对成骨细胞增殖率数值高于生理盐水组;桂枝汤和多糖>5万组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率略低于生理盐水组,其中<1万的多糖部位有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 分子量<1万的多糖部位具有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