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COX-2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中期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OX-2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所有病例被分为COX-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32例(25.4%),低表达组有94例(74.6%)。CO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相关。然而,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67),COX-2高表达组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COX-2表达),COX-2表达和Dukes分期可作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结论 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COX-2的检测町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琐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survivin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survivin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分级结果,所有病例被分为survivin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26例(26/126,20.6%),低表达组有100例(100/126,79.4%)。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然而,高表达的survivin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Survivin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并用log-ranktest进行比较,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survivin表达),survivin表达和Dukes分期被认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rviv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相关: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在survivin高表达组明显高于survivin低表达组,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子。应用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RP1/CD9的蛋白表达?结果: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7.9%,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高-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Dukes A+B期表达高于C+D组;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程度最先进入方程,是影响MRP1/CD9表达最显著因素?MRP1/CD9表达在单因素时和Dukes分期负相关,但在多因素时被掩盖?结论: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1(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nm23-H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0.41、0.39、0.31,P〈0.05或P〈0.01);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均呈负相关(r分别=-0.48、-0.26,P〈0.05或P〈0.01)。结论COX-2、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COX-2、nm23-H1的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结直肠癌患者85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LASS2蛋白表达,术后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30日,78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率91.76%。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 LASS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94% vs 78.82%,P<0.001)低于癌旁组织。LASS2蛋白在中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高分化、TNM分期Ⅰ+Ⅱ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LASS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57.60个月 vs 28.47个月, P<0.001)及累积生存率(55.60% vs 19.60%,P<0.001)高于LASS2蛋白阴性表达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ASS2蛋白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HR=0.1342.9072.4780.476,P<0.05)。 结论 LASS2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恶性化进展及预后有关,可能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黄述斌  李松梅  徐亮  方伟 《安徽医学》2015,36(11):1361-136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54例,以病灶组织为观察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方法检测 COX-2、EGFR 的表达。结果癌旁正常组织、癌组织中 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6%;EGF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3%。EGFR 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COX-2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 <0.05)。COX-2与 EGFR 之间具有相关性(r =0.375,P <0.05)。结论 COX-2、EGFR 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协同作用,与结直肠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LR4、MyD88和ERK1/2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336例结直肠癌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制备组织芯片,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EBER表达,分析EBER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MyD88和ERK1/2表达,分析三因子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结果 在33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LR4、 MyD88、ERK1/2、EBER阳性均较正常黏膜组(对照组)升高(P<0.05)。EBER阳性与女性、浸润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 Ⅲ、Ⅳ 分期呈正相关(P<0.05)。对336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分析发现EBER阳性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水平密切相关(P<0.05)。同时,在25例EBER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MyD88、ERK1/2分别在22例(P=0.025)、25例(P=0.028)、19例(P=0.092)中阳性表达。 结论 EB病毒感染阳性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女性患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LR4、MyD88表达上调可能在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OX-2、MMP-2和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COX-2、MMP-2和MVD的表达,分析其与性别、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的关系,并随访观察不同COX-2、MMP-2和MVD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MMP-2和MVD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COX-2和MMP-2阳性生存率低于阴性生存率;MVD高密度组的生存率低于低密度组。结论:COX-2、MMP-2和MVD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可行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Ki-67与COX-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浸润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67与环氧合酶-2(COX-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在浸润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与COX-2在10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并分析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Ki-67与COX-2两者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或有远处转移组的表达率均分别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或无远处转移组,在结直肠癌浸润黏膜层及肌层组的表达率也高于浸润至全层及浆膜外组,其中COX-2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相关。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增高,ki-67表达率依次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i-67与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3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结果: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1.5%,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是影响KAI1/CD82表达最显著因素[Exp(b)=0.431,P=0.038]。其次是Dukes分期[Exp(b)=0.363,P=0.043]。结直肠癌中KAI1/CD82在分化低的肿瘤和Dukes D期肿瘤表达降低。结论: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and the clincopathological factor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survivin in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Using tissue microarra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ABC), we examined survivin expression in 12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vivin and bo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the malignancy. RESULT: Of the 126 patients, 26 (21%) were found to have a high survivin expression and 100 (79%) had a low expression, without relation to the patients' age, gender,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histological typ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ukes' classification. High survivin expression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recurrence and especially with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P<0.05). Kaplan-Meier method and log-rank test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between high- and low-survivin groups (P<0.05), and Dukes' stage and survivin expression of the tumor were identified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s the independent significant factors related to disease-free survival. CONCLUSIONS: Surviv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has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umor recurrence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related to prognosis. Tissue microarray enables rapid, convenient, economic and accurate large-scale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提高结直肠癌根治疗效。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3年45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分别行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而Dukes’分期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Dukes’分期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3.
243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丁彦青  李建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02-103,106
目的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1月~2008年9月期间结直肠癌患者情况,进行随访。选择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浸润深度、Dukes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8项临床病理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对243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Dukes’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PCNA与BCL-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PCNA与BCL - 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 3年随访期间大肠癌患者肠标本的PCNA与BCL - 2的表达。结果 PCNA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 ,PCNA与肿瘤的复发、患者的死亡时间、肿瘤分期和淋巴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呈负相关。BCL - 2仅与肿瘤分期高度相关 (P <0 .0 5 ) ,与复发时间、死亡时间、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关 (P >0 .0 5 )。结论 分析PCNA与BCL - 2的表达对大肠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COX-2的表达。结果 COX-2的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与腺瘤组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大肠腺瘤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5)。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肿瘤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大肠癌和33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在大肠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8.2%(27/56);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93.9%(31/33)相比,FHIT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癌组织学分期的分布为Ⅰ级癌72.0%(18/25),Ⅱ级癌38.9%(7/18),Ⅲ级癌15.4%(2/13),各级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HI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Dukes分期中的分布为A期癌71.4%(15/21),B期癌47.8%(11/23),C期癌8.3%(1/12),各期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已伴淋巴结转移组的C期癌与未转移组的A、B期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HIT蛋白表达阳性癌在42例5年随访病例组中的分布为5年死亡组13.3%(2/15),5年生存组48.2%(13/2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癌中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状况可能与组织学分期,Dukes分期以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提示FHIT基因在大肠癌的演化和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情况和生物学意义,以及与核因子κB(NF-κ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41例,对COX-2、NF-κB进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41例胃癌标本中有28例COX-2阳性,26例NF-κB阳性,COX-2和NF-κB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NF-κB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COX-2过表达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NF-κB可能通过调节COX-2的表达在胃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佽  陈志英 《四川医学》2013,(8):1102-1104
目的探讨NF-κB与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COX-2在103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NF-κB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6.02%(68/10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2.33%(23/103),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OX-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45.63%(47/10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68%(11/103),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1),NF-κB及COX-2与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③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1)。④NF-κB与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11.2457,P〈0.01)。结论 NF-κB和COX-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肿瘤的恶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