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以散发为主,偶有流行,90%以上由EB病毒引起,5%~10%由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弓形体、腺病毒等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IM缺少特异的症状、体征。临床典型的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的"三联",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特别是疾病早期容易与其他疾病症状重叠并混淆,临床极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误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文章分析了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的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4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原因,以总结早期确诊本病的经验。方法:对1990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4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临床症状各异,但掌握其特点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掌握影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四大特点,才能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即IM,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症状,有较强的传染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皆可累及,还可出现肝脾肿大,而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可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并且目前抗病毒药物治疗会发生不良反应,从中医角度分析,IM属于温病范畴,从中医角度治疗可以防止误诊,而且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5.
王晋妮  雷中劲  张冷 《医学综述》2009,15(15):2362-236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常呈现自限性,然而IM可以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IM全年可发病,以秋冬交界季节较多,一般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中老年人较为少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成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进行讨论并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多为急性、自限性病程,以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预后良好。诊断以临床症状、典型血象以及阳性嗜异性凝集实验为主要依据,尤以后两者较为重要。本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做一陈述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确诊率,本文收集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便及早确诊,减少误诊。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本社区儿科住院的8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6例,支气管肺炎12例,病毒性脑炎3例,淋巴结炎5例,风湿热1例;误诊率44.6%。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并不困难,而它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以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系统的症状为首发症,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0.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由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喉炎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近年IM在成人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报道中西医结合治愈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1例。1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IM)主要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症状与体征的多样性不典型性给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我科从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的33例IM,误诊12例,误诊率为36%,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林林 《广西医学》2006,28(11):1790-179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轻重不一,极易造成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30例儿童IM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详细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本院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既有相对集中,也有多样性。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出现误诊、误治。我们分析了263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IM的诊断及重症判别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增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发热35例,咽峡炎32例,淋巴结肿大32例,肝肿大25例,脾肿大21例;少见症状眼脸浮肿4例,鼻塞、呼吸困难3例;合并心、肝功能受损。14例误诊病例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淋巴结炎、急性胃炎各2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潘敏仪 《微创医学》2001,20(3):311-3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可由散发和流行引发病,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易造成误诊,现将1997~2000年于我科确诊为IM的4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误诊时间4~14d,经多次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论: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仔细的体格检查,反复多次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动态的观察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及临床体征,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急性增生性传染性疾病,症状体征变化多端,缺少特异性,临床极易漏诊和误治。为了加深对本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现将我院2007年7月~2011年3月诊治的29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IM患儿29例,均符合IM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确诊率,本文收集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3  相似文献   

2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常见,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IM患儿46例,其中19例误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