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目的:研究α-DG在胸腺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胸腺T细胞发育的作用。方法:摘取1513龄胚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器官培养。FACS检查不同发育时期胸腺T细胞上α-DG的表达水平;于胸腺小叶上滴加α-DG抗体、对照抗体或培养液。FACS分析胸腺T细胞表面CD4、CD8等的表达。结果:15~19天胸腺CD4^- CD8^-、CD4^ CD8^ 、CD^- CD8^ 、CD4^ CD8^-等细胞上均有不同水平的α-DG表达;α-DG抗体的干扰使胸腺T细胞发育明显受阻,表现为:双阴性细胞比例极显著的增高从对照组的26.53%到干扰组的71.60%、双阳性细胞和CD8单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从39.8l%、20.66%分别下降到7.50%、6.85%、CD4单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同时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随胸腺发育时间的延长和α-DG抗体的持续存在,上述现象明显加剧。结论:α-DG广泛表达在胸腺细胞上,并参与胸腺T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7对胸腺T细胞及胸腺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摘取15~16日龄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器官培养(胚胎胸腺器官培养-FTOC),分别将细胞因子IL-7和培养基滴加在胸腺小叶上,12天后收集不同条件下经FTOC培养获得的胸腺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11c、B220、Ia等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数目的变化。再将经FTOC培养获得的胸腺细胞和异源的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性IL-7组的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其中胸腺CD4-CD8-双阴性细胞及CD8+单阳性细胞比例有所增加,而CD4+CD8+双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4+单阳性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此外,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NK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IL-7在胸腺T细胞及胸腺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CD3^—CD4^—CD8^+小鼠胸腺细胞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CD3^-CD4^-CD8^+胸腺细胞的表型特征,阐明其在胸腺发育中所处地位。方法 分离纯化小鼠CD4^-CD8^+单阳性胸腺细胞,进行CD3与其他表面标志的染色,然后进行FACS分析。结果 CD3^-CD4^-CD8^+细胞体积较大,对可的松敏感,TGRαβ阴笥,高度表达不成熟标志6C10和HSA,不表达活化标志CD69和成熟标志Qa-2。结论 CD4^-CD8^+单阳性胸腺细胞可明显分为CD3^+和CD3^-两个亚群,后者代表了胸腺发育过程中由CD4^-CD8^-双阴性细胞向CD4^+CD8^+双阳性细胞转变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4.
松果体及褪黑素对大鼠胸腺CD4+/CD8+T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松果体和褪黑素对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为松果体摘除组和松果体摘除 褪黑素组。ABC法染胸腺CD4^ 、CD8^ 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和血液T淋巴细胞CD4^ 、CD8^ T亚类。结果:松果体摘除后胸腺明显萎缩,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补充褪黑素后胸腺重量逐渐恢复。松果体摘除后胸腺和血液中CD4^ 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波动;胸腺CD8^ T细胞比例上升,但血液CD8^ T细胞比例则下降;补充褪黑素后胸腺CD4^ T细胞在低剂量组略有下降,而高剂量组则显著升高,胸腺和血液CD8^ T呈下降趋势,双阳性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双阴性细胞比例则上升。结论:松果体能显著影响CD8^ 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释放,降低血液CD8^ T细胞的比例。补充褪黑素能缓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抗仓鼠T细胞受体抗体对胸腺T细胞输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胸腺是提供外周免疫细胞输出的有关机理。方法 体内注射抗TCR抗体48h后FACS分析新迁出细胞在胸腺、淋巴结的表达。结果 小鼠成熟髓质区高表达T细胞受体的单阳性细胞数目成倍增加,同时皮质区低表达T细胞受体的不成熟双阳性细胞数目减少。成熟的单阳性胸腺细胞高表达归巢受体L-Selectin,表型分析(TCRαβ、CD69、HAS、Vβ7-integrin、Qa-2)显示增加的这群细胞为胸腺的新迁出细胞,此群成熟细胞的高表达,表明胸腺的细胞迁出受到了抑制。胸腺内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16h后,抗TCR抗体注射小鼠外周淋巴结及脾脏CD4^ 、CD8^ 新迁出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抗TCR抗体能抑制胸腺T细胞向外周迁移。  相似文献   

6.
肖光倩  郭亚平 《现代免疫学》1993,13(2):79-79,88
胚胎期注射抗CD4 MAb后,通过FACS(流式细胞分选仪)分析出生后小鼠胸腺和脾脏中CD4单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脾脏中CD4单阳性细胞比例非常显著地减少,而胸腺中CD4单阳性细胞比例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CD3-CD4-CD8 胸腺细胞的表型特征 ,阐明其在胸腺发育中所处地位。方法 分离纯化小鼠CD4-CD8 单阳性胸腺细胞 ,进行CD3与其他表面标志的染色 ,然后进行FACS分析。结果 CD3-CD4-CD8 细胞体积较大 ,对可的松敏感 ,TCRαβ阴性 ,高度表达不成熟标志 6C10和HSA ,不表达活化标志CD6 9和成熟标志Qa 2。结论 CD4-CD8 单阳性胸腺细胞可明显分为CD3 和CD3-两个亚群 ,后者代表了胸腺发育过程中由CD4-CD8-双阴性细胞向CD4 CD8 双阳性细胞转变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8^+CD127^+T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艾滋病患者58例和正常人18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CD127在CD8阳性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7.98%)明显低于正常人(53.5%),CD8^+细胞比例(86.22%)明显高于正常人(36.02%),CD4/CD8比值(0.10)明显低于正常人(1.52),CD127^+CD8^+CD3^+细胞比例(20.53%)明显低于正常人(67.85%)。结论CDl27在CD8阳性T细胞上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表型和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多种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NK细胞可分为CD56^ 、CD56^ ’CD16^ 和CD16^ 三个亚群。所有CD56^ NK细胞均表达CD95,但表达水平的高(CD95^bright)和低(CD95^dim)不同。在CD95^bright和CD8^ 细胞亚群中有43.5%的细胞同时表达颗粒酶B和穿孔素。而CD56^ CD16^ 和CD16^ 细胞表达CD95均为CD95^bright,同时表达颗粒酶B(83.6%)和穿孔素(89.8%)。结论:NK细胞乃异质性群体,随着CD56表达减少和CD16表达增加。其生物效应功能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抗TCR抗体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与性别的关系。用抗TCR抗体腹腔注射、体外包被诱导不同性别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 ,并体外分析雌、雄小鼠在细胞周期凋亡敏感性的差异。腹腔注射抗TCR抗体 4 8h后 ,BALB/c小鼠成熟髓质区高表达TCR的单阳性细胞数目 (CD4 + CD8 、CD4 CD8+ )成倍增加 ,同时皮质区低表达TCR的不成熟双阳性细胞 (CD4 +CD8+ )数目减少。雄性小鼠的这种变化明显于雌性小鼠 ,体外刺激显示类似的结果。抗TCR抗体诱导的凋亡与G0 /G1期细胞的减少有关。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小鼠在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上有差异 ,雄性小鼠更易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CD3+CD56+NKT细胞与CD3+TCRVα24+iNKT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相对比例及其表面分子表达的差别,本研究采集了健康人外周全血,用四色荧光抗体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T细胞和CD3+TCRVα24+iNK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及其亚群表型及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在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56+NKT细胞所占比例为3.90%±2.89%,以CD8亚群占多数(57.61%±17.35%);而CD3+TCRVα24+iNKT细胞所占比例仅为0.39%±0.19%,且以CD4亚群占多数(56.60%±19.66%)。两种NKT细胞的相对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P<0.05),但两类细胞之间极少重叠。CD16和CD161在CD3+CD56+NKT细胞上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CD3+TCRVα24+iNKT细胞上的表达量(P均<0.01)。活化分子CD69在两种细胞上的表达量均较低(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与CD3+TCRVα24+iNKT细胞在相对数量、亚群及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NKT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松果体摘除及补充褪黑素对大鼠胸腺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产生、输出及其相关基因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松果体摘除组、松果体摘除+褪黑素低剂量组[腹腔注射7.5mg/(kg·d)]和松果体摘除+褪黑素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5mg/(kg·d)],术后4、8周取材。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并分析松果体摘除及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后胸腺及外周血CD4、CD25双阳性细胞数量及胸腺Foxp3表达的变化。结果松果体摘除术后无论4周或者8周胸腺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均无明显变化,补充褪黑素后双阳性细胞数量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明显增加;松果体摘除术后4周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补充褪黑素后恢复正常,而术后8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松果体摘除后4周大鼠胸腺Fox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补充高低两种剂量褪黑素后均有所下降并达到正常水平,而松果体摘除后8周各组之间Foxp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松果体摘除对胸腺CD4+ CD25+ Treg细胞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导致大鼠胸腺Foxp3的转录和翻译明显增加,胸腺CD4+ CD25+ Treg细胞的输出增加,而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后能逆转上述异常,长时间作用则其影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3.
观察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 down,KD)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常规分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D3和CD28抗体刺激后,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h;24h;48h)细胞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Con A、CD3和CD28抗体刺激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检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IFN-γ和IL-10表达的变化;FACS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CD4+T细胞膜分子CD44、CD62L和IL-4、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WT小鼠相比,在Con A、CD3和CD28抗体作用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5);FACS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4+T细胞膜分子CD62L水平显著下降,CD69及IL-4、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miR-7敲减以后可显著影响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在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骨髓CD34^+细胞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为研究造血细胞淋系造血活性及T细胞发育和分化提供技术平台。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骨髓CD34^+细胞,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构建的微环境下,在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使其体外向T细胞定向分化,收集培养的非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不同时间CD1^-CD3^+细胞、CD3^+CD4^+CD8^-细胞及CD3^+CD4^-CD8^+细胞比例。结果:培养1周时,培养细胞中以不成熟的CD1^+CD3^-细胞、CD1^+CD3^+细胞为主,可检测到少量CD1^-CD3^+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成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而成熟的CD1^-CD3^+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在CD3^+细胞中,培养初期以不成熟的双阳性细胞CD4^+CD8^+为主,而成熟的单阳性CD^+CD8^-细胞及CD4^-CD8^+细胞占极小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双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减少,而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而无胸腺基质细胞支持的CD34+细胞仅在培养初期检测到成熟细胞存在,而培养后4周基本检测不到成熟T细胞的存在。结论:在骨髓基质细胞及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下,骨髓CD34^+细胞可体外发育为成熟的CD1^-CD3^+细胞及单阳性T细胞,其中胸腺基质细胞的支持对于造血细胞向T细胞的体外定向分化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初步探讨内毒素耐受状态下胸腺CD4~+ SP细胞的比例变化及意义。以5mg/kg LPS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注射72h、8d后检测胸腺大小、重量及细胞总数;HE染色检测胸腺组织结构病理变化;FACS检测胸腺CD4~+单阳性(single positive,SP)细胞比例并计算总数变化,同时检测CD4~+SP细胞功能相关分子CD62L表达变化;PI染色法检测CD4~+SP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注射72h后胸腺大小、重量及细胞总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发生病理形态学异常;胸腺中CD4~+SP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但数量减少(P0.05);此外,CD4~+SP细胞的CD62L表达水平及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5)。LPS注射8d后胸腺大小、重量及细胞总数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且胸腺组织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然而,胸腺中CD4~+SP细胞比例及数量仍减少(P0.05);且CD4~+SP细胞中CD62L表达水平降低。结果表明,在内毒素耐受状态下,胸腺CD4~+SP细胞比例发生显著改变,可能与细胞活化和凋亡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microRNA-(miR-)在体外活化CD4+ T 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CS)获得FVB 小鼠脾脏中CD4+ CD62L+ T 细胞,经抗CD3/ CD28 抗体刺激后,Real-ime PCR 检测miR- 7达水平,FACS 检测活化膜分子CD69 的表达变化;进一步观察刺激不同时间点CD4+ T 细胞中miR-7表达的变化;观察ERK 抑制剂PD98059 处理后,CD4+ T 细胞活化下miR-7表达的变化,同时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FACS 检测CD69 和CD62L 分子的表达变化;最后, Real-time C 检测各组细胞中IL-7、IL-10 和IFN鄄酌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抗CD3/ CD28 抗体刺激后,CD4+ CD62L+ T 细胞中miR-7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CD69 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刺激0 h 组和24 h 组相比,48 h 组和72 h 组miR-7 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D98059 处理组中,CD4+ T 细胞的miR-7 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活化膜分子CD69 的表达比例明显降低(P<0.05);最后,细胞表达IL-6、IL-10 和IFN 的水平均显著减弱(P<0.05)。结论:miR-7 在活化的CD4+ T 细胞中明显上调,并与ERK 信号相关,为后续探讨miR-7 在CD4+ T 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TCR抗体诱导不成熟胸腺细胞亚群凋亡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小鼠不同胸腺细胞亚群对抗TCR抗体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用体外抗TCR抗体刺激分离胸腺细胞.BALB/c小鼠体内注射抗TCR抗体,FACS检测胸腺细胞。结果显示,CD4^ CD8^ DP胸腺细胞和CD4^-CD8^ CD3^-TCR-细胞对抗TCR抗体诱导的凋亡敏感,但CD4^-CD8^-CD3^-TCR-胸腺前体细胞自发凋亡率低,且抗TCR抗体诱导的凋亡.表明胸腺细胞对凋亡的敏感点产生于CD4^-CD8^ CD3^-TCR-细胞表达后,胸腺细胞的凋亡敏感性受发育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二倍体细胞KMB17表面与肠道病毒EV71感染相关的受体Toll样受体4(TLR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DGFR—αR1)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周期、细胞代次、EV71感染对这两种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PE—TLR4、FITC—PDGFR—αR1标记不同细胞代次、处于不同细胞周期时段的KMB27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这两种受体蛋白的阳性细胞率,以及EV71感染前后,阳性细胞率的变化。使用NCB Iprimer blast设计TLR4、PDGFR—αR1特异的引物,提取不同细胞代次、细胞周期时段KMB17细胞的RNA,使用real-time PCR检测这些受体蛋白特异mRNA的量。结果KMB17细胞在使用血清饥饿法进行G0/G1同步化后约22h进入S期,在36h进入G2期,在48h左右完成分裂。PDGFR—αR1、TLR4平均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47%和11.82%: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0/G1期,PDGFR—αR1、TLR4的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和8.9%;在S期,分别为2.6%和9%;在G2/M期,分别为4-4%和13.5%;EV71病毒感染后,PDGFR—αR1阳性的细胞比率由2.6%上升至4.0%,TLR4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11.6%和12.8%。结论人二倍体细胞KMB17表面表达肠道病毒相关的受体TLR4和PDGFR-αR1,表达PDGFR—αR1的阳性细胞较TLR4少,不同代次的KMB17细胞这2种受体阳性细胞比例的差异不大,PDGFR—αR1阳性细胞在GO期较多,TLR4阳性细胞在G2/M期较多;EV71病毒感染后,PDGFR—αR1、TLR4阳性细胞的比率变化不大,表明这两种受体分子在KMB17细胞表面表达较稳定,不受EV71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患者CD4、CD8细胞表面Fas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Fas分子、CD4、CD8分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生中的作用 ,从胸腺及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Fas FITC、CD4 PE、CD8 Cy )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CD4、CD8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1)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CD4 + CD8 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 ;(2 )MG患者Fas分子在PBMC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2 ) ,Fas+ CD4 + 细胞也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3)在Fas+ 的胸腺细胞中 ,MG患者的双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CD8+ 细胞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说明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细胞存在Fas表达异常 ,表现为外周CD4 + 细胞活化后的凋亡障碍和胸腺CD4 + CD8+ 细胞凋亡障碍 ,可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形成及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0对小鼠胸腺CD4 CD25 双阳性T细胞发育的影响,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调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14.5 d龄胚鼠胸腺进行体外培养,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点胸腺CD4 CD25 细胞的变化,同时计数每个胸腺小叶的细胞数变化.结果:体外胸腺培养的第1 ~6天胸腺细胞比例,细胞数量趋势变化与胸腺体内发育的第14.5、15、16、17、18、19天CD4 CD25 双阳性T细胞的比例,细胞数量的趋势变化相似;在胸腺体外培养的第1 ~6天,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8.29%、12.14%、6.08%、17.78%、9.06%、4.04%,占CD25 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5%、10.81%、17.20%、51.93%、61.64%、80.06%,这一发育趋势与体内结果具有一致性.在4 mg/L的CCL20干预下,胸腺体外培养的第3、6天CD4 CD25 胸腺细胞分别从3.24±0.18、3.96±0.24下降至1.27±0.11、1.76±0.22(P<0.001).结论:体外培养的CD4 CD25 双阳性胸腺细胞数量和比例变化与体内发育变化趋势一致,CCL20明显下调胸腺CD4 CD25 的表达,这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