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评估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衰弱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对患者衰弱状况进行评估,统计衰弱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正常组。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中有53例出现衰弱现象,衰弱发生率为47.32%。根据是否出现衰弱现象,将患者分为衰弱组53例和正常组59例。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组年龄、睡眠障碍比例、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比例、合并基础疾病、伴卒中后遗症比例均高于正常组,而体育锻炼比例低于正常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睡眠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合并基础疾病、伴卒中后遗症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体育锻炼是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衰弱状况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衰弱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ilburg量表(TFI)和衰弱表型(PF)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失能状况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5年7月采用TFI和PF对477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利用《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标准评估老年人失能状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Bayes判别分析TFI和PF对老年人失能状况的预测效果。结果 TFI和PF评估的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1.9%、30.6%(χ~2=0.176,P=0.67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694~0.830)和(0.617~0.790)(P0.01),且TFI均高于PF;以老年人4个方面和综合能力失能状况为因变量,分别将二者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显示,TFI的交叉验证准确率均高于PF。TFI和PF对综合能力失能状况预测的最佳切点分别为4.5和2.5。结论 TFI和PF均可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状况的筛查,但对失能状况进行预测时TFI的效果优于PF;将TFI和PF用于养老机构老年人时均需降低判定切点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对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衰弱状况进行分析。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上海现场第一轮横断面调查(2009-2010年),以40个健康相关变量为基础构建FI以评估50岁及以上人群衰弱状况,FI值的范围为0~1,将FI ≥ 0.2判定为衰弱。  结果  共纳入8 63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3.3±9.9)岁。衰弱率为7.8%(95% CI:5.8%~10.4%),FI值为0.08(95% CI:0.07~0.09),两者均在女性、高龄、离异(分居/丧偶)者、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者中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增龄、水果蔬菜摄入不足、低水平体力活动与衰弱及FI值较高相关。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衰弱率和衰弱指数的分布情况。面对上海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现状,开展对老年人,尤其是衰弱高危人群的评估及针对性干预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衰弱指数模型在老年人综合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人综合评估的衰弱指数模型(FI-CGA)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及其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况。方法 对118例参加体检的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并计算衰弱指数;同时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09的9级分级法进行衰弱测评,比较两种衰弱评估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老年人FI-CGA均值为0.19±0.07,平均CFS分级为3.11±1.46;5例老年女性FI-CGA均值为0.20±0.02、CFS分级均值为3.40±0.55;113例老年男性FI-CGA均值为0.19±0.07、CFS分级均值为3.10±1.48,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0.452,P=0.788、0.652)。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FI-CGA值和CFS衰弱分级均增加(F=10.437、5.651,P=0.000、0.001);且FI-CGA值与CFS衰弱分级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00)。结论 FI-CGA可为中国老年患者准确定量评估病情,应在老年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高龄空巢老人衰弱情况及其与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衰弱量表(CFAI)对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空巢老人衰弱总分为(46.88±11.879)分,衰弱程度重,其中社会衰弱最明显,条目均分为(3.67±0.832)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β=–0.385、–0.391、0.305)、收入状况(β=–0.004、–0.036、0.018、0.018)、生理功能(β=–0.213)、社会功能(β=–0.101)、生理职能(β=–0.112)、精神健康(β=–0.152)、情感职能(β=–0.053)、活力(β=–0.203)、一般健康(β=–0.140)为高龄空巢老人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空巢老人衰弱状况比较严重,可通过积极增进健康来改善衰弱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衰弱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4月便利抽取1 217名广州市老年人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共享型衰弱筛查工具中文版和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问卷收集资料。结果 1 217名老年人中处于衰弱期的占10.3%,衰弱前期占30.7%,非衰弱期占59%。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542)、高龄(OR=3.51)、收入低(OR=1.465)、独居(OR=3.404)、不能自理(OR=3.295)、患多种慢病(OR=4.718)、多重用药(OR=2.309)、尿失禁(OR=3.594)、抑郁(OR=3.27)、健康自评差(OR=2.482)是广州市老年人衰弱状况的危险因素;经常体育锻炼(OR=0.158)是广州市老年人衰弱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老年人衰弱状况应得到政策制定者和卫生保健人员的重视,应针对衰弱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更好地管理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的衰弱进程、日常照护及精神慰藉需求状况,分析衰弱程度与日常照护及精神慰藉需求的相关性。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唐山市2家医院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75岁老年人,使用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孤独量表进行(UCLA)评测。结果 3 448名高龄老人衰弱率为100%,随年龄的增加其衰弱程度呈加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55,P<0.001);日常照护低需求者860人(24.9%),高需求者804人(23.3%),而高龄老人自评需要生活照护者占61.0%,高于ADL评估结果,选择需要子女照顾者2 021人次,占58.6%;精神慰藉低需求1 071人(31.06%),中等需求1 598人(46.35%),中上等需求679人(19.69%),高需求100人(2.90%),精神照护中等及以上需求者占68.94%,远高于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者。而高龄老人自评需要精神照护者2 441人,占70.17%,2组数据基本持平。选择需要子女提供精神照护者1 906人次,占78.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衰弱程度是高龄老人日常照护和精神慰藉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强对高龄老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照护,依据衰弱程度提供相应的照护。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及生活方式改变,中老年人疾病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衰弱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分析筛选衰弱前期进展至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很有必要。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衰弱前期进展至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中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随访数据,以是否患有衰弱综合征为因变量,纳入站立时间、体质量指数、腰围、身高、体重、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从椅子上起立时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共11个变量探讨中老年人衰弱前期进展至衰弱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在SPSS上进行描述性分析,在Rstudio上将原始数据集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列线图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 共筛选中老年人1 375人,其中检出有衰弱综合征505人,衰弱前期870人,构建原始数据集,以7:3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模型的构建:根据训练集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出站立时间、从椅子上起立时间、OSTA指数等3个变量构建模型。模型的评价: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95%CI:0.725~0.789),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拟合良好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op法,生成的校准曲线拟合良好。模型的外部验证:由验证集检验,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40~0.834),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拟合良好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说明模型在验证队列也具有良好的效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中老年人衰弱综合征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由此得出的列线图,可根据站立时间、从椅子上起立时间、OSTA指数等情况预测中老年人衰弱前期进展至衰弱综合征的概率,有利于中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防治,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第163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HF患者。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出院前以国际通用的Fried衰弱评估标准评估其衰弱状况。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衰弱将其分为衰弱组(295例)和非衰弱组(22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再住院和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HF患者518例,其中男性219例,女性299例;合并衰弱患者295例,衰弱患病率为56.9%。衰弱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衰弱患者(15 d vs 11 d,P 0.05)。出院后1年,合并衰弱HF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衰弱患者(17%vs 10%,P=0.012;44%vs 26%,P 0.001)。合并衰弱综合征是老年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HR 1.81,95%CI 1.44~4.68)和再住院(HR 3.02,95%CI 1.41~5.13)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衰弱综合征会增加老年HF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和再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龄失能老年人衰弱程度,探究不同人生态度和人格型态对衰弱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岁高龄失能老年人进行The CFAI衰弱综合评估。结果 1 664名高龄失能老年人衰弱率为100%(1 664/1 664),其中轻度衰弱占15.81%(263/1 664),中度衰弱占32.99%(549/1 664),重度衰弱占51.20%(852/1 6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向型性格(OR=0.655)、不能积极面对生活(OR=2.440)、主观幸福感很不幸福(OR=21.025)、倾诉(OR=0.477)、参与社区活动频率为不参加(OR=2.547)、没感觉生活充实(OR=0.183)、没感觉厌烦(OR=0.554)、与他人关系不和谐(OR=1.585)、没感觉情绪低落(OR=0.457)、一直寂寞(OR=4.130)、一直被人冷落(OR=2.986)是高龄失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人生态度和人格类型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衰弱程度不同,应加强人类全生命周期教育,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积极的人格型态,延缓高龄失能老人的衰弱进程,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现状并探讨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方法 2022年1-10月以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的215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生活方式调查表和衰弱综合评估工具收集资料,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衰弱总得分为43.95±8.00分,其中生理衰弱5.75±1.97分,心理衰弱20.13±4.34分,社会衰弱7.52±1.08分,环境衰弱10.55±4.44分。经过单因素筛选,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刷牙方式、每天睡眠≥6小时、自我感觉生活有意义、每月自我检查、与亲人朋友沟通是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生活方式对住院老年患者衰弱有影响,其中居住地为农村、每次饭后刷牙、每天睡眠<6小时、自我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与亲人朋友缺乏沟通的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程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SF-36问卷调查军队与地方中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面对面访谈调查军队与地方中老年人生命质量,并应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影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收合格调查问卷364份,有效率85.04%。军队与地方中老年人在5个维度(躯体活动功能、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卫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军队中老年人高于地方中老年人,主要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及子女生活就业状况等(P<0.05);在机体疼痛上军队中老年人为46.87±8.23,低于地方中老年人(P<0.05)。结论军队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好于地方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和子女生活就业状况是影响生命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布依族地区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流行及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认知衰弱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和贵阳市花溪区布依族聚居地区≥60岁的165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衰弱表型评估工具调查研究对象认知衰弱的患病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1652名老年人中患认知衰弱为55人,患病率为3.3%。男性认知衰弱患病率(2.3%)低于女性(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衰弱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较高(OR=0.229,95%CI:0.086~0.614)和有兴趣爱好(OR=0.385,95%CI:0.194~0.764)与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低风险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OR=2.564,95%CI:1.161~5.660)与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高风险相关。结论贵州省布依族老年人认知衰弱流行率不高,家庭经济状态差、无兴趣爱好和血脂异常的老年人为高危人群,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控制血脂异常以预防认知衰弱。  相似文献   

14.
黄杰  石爽  陈晗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2):265-267+27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衰弱发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24 h应用Fried衰弱量表评估术后衰弱发生情况,将衰弱前期、衰弱期患者纳入衰弱组,其余患者纳入非衰弱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24 h, 120例患者中发生衰弱74例(衰弱组),其中衰弱前期40例,衰弱34例,发生率为61.67%(74/120);其余46例纳入非衰弱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营养不良、血红蛋白<110g/L占比、Charson共病指数高于非衰弱组,握力小于非衰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在性别、年龄、病变支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营养不良、血红蛋白<110 g/L、Charson共病指数大、握力小是患者治疗后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对社区老年人认知衰弱的作用大小。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中文版Ascertain Dementia-8(AD-8)量表评估认知状态,Frail衰弱量表评估躯体衰弱。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睡眠对认知衰弱的作用大小。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955名社区老人受试者,男性425名(44.5%),女性530名(55.5%)。认知衰弱的检出率为8.7%,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24.5%。在调整性别、年龄、BMI、婚姻、体育锻炼、午睡、慢性病、身体疼痛、抑郁、焦虑等混杂因素后,睡眠障碍(OR=1.891,95%CI:1.087~3.291)和睡眠时间<6 h(OR=1.859, 95%CI:1.044~3.312)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认知衰弱,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随着PSQI得分增加而逐渐上升。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对于认知衰弱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25.53%和23.95%。 结论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认知衰弱程度相关,睡眠质量差及睡眠时间过短是导致该人群认知衰弱的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睡眠质量改善措施,可能是减缓老年群体认知衰弱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山西省汾阳市农村老年人认知衰弱现状,并分析认知衰弱与老化期望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选取山西省汾阳市农村247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及老化期望-12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西省汾阳市农村247例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为39.7%。老化期望总分[M(P25,P75)]为26(20,29)分,其中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认知功能期望维度得分分别为8(6,8)、10(8,11)和8(6,10)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史、查尔森共病指数、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的认知衰弱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衰弱与老化期望得分呈负相关(r=-0.555,P<0.01)。高龄、日常生活能力中重度依赖和抑郁均是农村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高水平老化期望为保护因素(P<0.01)。结论 山西省汾阳市农村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率高,老化期望呈中等偏上水平。且认知衰弱与老化期望有关,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的衰弱进程中日常生活、精神照护需求状况及其家庭、社区、社会因素,为采取支持性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2家医院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75岁老年人,采用The CFAI衰弱综合评估工具、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孤独量表(UCLA)进行评测。结果 3 448名高龄老人衰弱率为100%;非常需要生活照顾者占23.32%(804/3 448),非常需要精神照护者占68.94%(2 377/3 448),两者最需要提供的照护者均为子女和老伴。多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程度、年龄及兄弟姐妹、邻里、子女、老伴、志愿者、其他家庭成员等提供帮助是居家高龄老人生活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21.876、11.673、2.676、3.871、3.812、–2.806、–2.735、–2.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衰弱程度、邻里提供帮助、子女提供帮助、老伴提供帮助、文化程度、居委会提供帮助、兄弟姐妹提供帮助是居家高龄老人精神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26.572、13.060、–6.995、–4.607、–3.057、2.729、–2.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成员、社区、社会支持是高龄老人日常生活及精神照护的基础,应加强支持体系的构建,提高整体照护水平,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Tiburg衰弱指数方法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和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以2018年1月-3月本市3所三甲医院183例在肾内科住院后,转来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认知及环境5个维度进行调查并分析,评价其衰弱情况。结果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总均分为(14. 07±2. 97)分,其中有41. 5%的患者可判定为衰弱,以生理方面的衰弱最为突出,其次为认知方面的衰弱较为突出。与非衰弱患者比较,衰弱患者IL-6、CRP、中性粒细胞及WBC水平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高衰弱风险,应针对衰弱的影响因素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和治疗,减少其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当地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当地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提供相关研究依据。方法 根据西藏地区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通过建立二分类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就诊行为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地区中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15.96%,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状况较好(中等收入:OR=1.512,95%CI:1.098~2.083;高收入:OR=1.392,95%CI:1.019~1.903)、患病持续时间较短(OR=0.959,95%CI:0.935~0.984)、患病严重程度较重(一般:OR=1.946,95%CI:1.512~2.506;严重:OR=2.818,95%CI:2.167~3.664)、患慢性病(OR=1.759,95%CI:1.232~2.514)的患者在两周内患病后就诊的比例更高;与医疗机构距离较远(2~<4km:OR=0.694,95%CI:0.497~0.971)、健康状况分值较高(OR=0.985,95%CI:0.979~0.991)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ilburg衰弱量表(TFI)和衰弱表型(PF)对住院老年患者衰弱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14例,患者在完成常规体检后分别应用Tilburg衰弱量表和衰弱表型定义完成衰弱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69岁患者的TFI、PF评分均低于70~79岁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FI、PF分值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923、0.871,P 0.001)。TFI与PF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44(P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0~79岁者、女性、超重或肥胖、基础疾病 2种、服药种类 3种、从不或偶尔运动、抑郁均为衰弱的危险因素。结论衰弱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用药情况、运动及抑郁均对衰弱病情有影响,TFI衰弱评估敏感性较高,更能有效筛选临床衰弱前期患者,从而达到早期干预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