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介绍我院在"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思考,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立足根本,培养明确目标;2)抓住主线,落实培养要求;3)有的放矢,探索培养新模式;4)强化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5)建立教学评价及反馈机制,对我国医学院校制定"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并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采用《斯滕伯格思维风格量表》对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大一学生、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大四学生、中药学大四学生、护理学大四学生各40名,共计160名本科学生的思维风格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医专业学生与中药、护理专业学生在审判型、等级型、外倾型、激进型思维风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及中医专业学生的思维风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在本科阶段论文写作能力,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2015级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9份。其中学生对于论文发表及医学期刊具有初步了解,但深度不足;学生对于本科阶段论文发表的需求强烈,且态度较积极端正;学生对论文发表的规划能力具有一定欠缺,需专业培训。结论:目前对于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建议通过课堂训练、多专业团队协作、强化临床思维、增设选修课等多种模式进行论文写作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国家大力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下,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并轨培养新模式成为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在分析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研究生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提出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临床科研训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等建议,旨在保证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并轨后的培养质量,并就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协作、创新能力(5A教学模式)是中医外科学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案例式教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技能培训,改革考核方式,重视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通过采用PBL教学法、疑难病例讨论法、床前教学法、临床带教法和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适用于中医外科学的先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今社会强调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一体化教学的诞生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医针灸学教学顺应时代的要求,国内部分学校已开展中医针灸学的一体化教学。本文就目前国内中医针灸学一体化教学情况作简单归纳,并对我校可行性的创新型中医针灸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例——"李斯炽班"导师制,结合中医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以提早介入、明确目标、正确引导等形式,构建分阶段导师制方案,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保障"5+3"一体化培养模式后续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2015年起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5+3"一体化教育模式,这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然而,中医药人才培养应融入中医教育的精髓。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有效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融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于一体,是新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探索两种教育模式结合的适当方式,是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成都中医药大学对中医学“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为抓手,将一体化学习分为中西医基础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学习、临床专业教学与师承融入、临床实践与师承并存等4个阶段,设立相应考核机制,为培养中医卓越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5+3中医专业学生在接受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前的中医"知信行"状况,指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策略,应在传统授课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专业视域关注中医,同时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借助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医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教学实践揭示:据学生课前"知信行"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中医基本术语,还可引导学生研读中医书籍、增强沟通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基于"知信行"模式探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策略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1.
应加强对中医本科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必经之路,是打牢学生中医功底的根本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客观要求.加强中医本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应从营造校园文化、优化课程设置和在中医专业教授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改试点班"修园班"为例,对中医学"5+3"一体化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体制、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特色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改革难点,为培养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溯源法教学是一种研究型教学,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中至少包括解剖名称的溯源、病种名称的溯源和治疗操作的溯源3个部分。溯源法教学承载的核心是中医经典教学和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包括3个基本程序,即提出问题、溯源研究和实践考证。通过对溯源法教学核心以及教学程序的思考,总结出溯源法教学优点包括: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记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其中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的分析,我们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洞察能力为基础,分析、动手能力为核心,协作、创新能力为拓展,创立和不断完善5A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对能力培养过程进行分解细化,分别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途径,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在提高中医临床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卓越中医师"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现状、原则、特征基础上,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及院校实际,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探讨卓越中医师"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提升卓越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并为长学制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中的一门独立特色学科,为中医专业学生的考试课.在教学中,根据中医妇科临床实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可发扬和保持中医妇科学的中医特色,又能启迪和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临床,以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兼通的专业人才.为了优化组合中医妇科学的课程体系,笔者对本门课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继而构建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条件,在中医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十分重要。笔者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比较思维模式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为培养合格的中医临床医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必修课程,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如何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大学本科3年级(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大学本科5年级(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及讲授中医内科学的骨干教师、中医内科学教育专家4组人群,针对选用教材、课程安排、师生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19.
培养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运用素质,探索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如做好课前准备,课程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其次,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定祥  彭珣  郭芮  刘琴  邓奕辉 《中医教育》2020,(2):40-43,49
"象思维"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培养此思维方式对刚接触中医学的学生十分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者需带领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将其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象思维"。从汉字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和天人合一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掘"象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