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减温经汤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加减温经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有效患者30例(50.0%),好转25例(41.7%),无效5例(8.3%),且患者内皮素、血栓素等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加减温经汤药物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及生殖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健  杜惠兰 《中医杂志》2008,49(4):323-325
目的探讨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经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近期临床治愈19例(38.0%),有效24例(48.0%),无效7例(14.0%)。治疗后经血ET、TXB2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血NO、6-keto—PGF1α、E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加减温经汤在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3例患者的经后期、经前期、行经期进行盆腔血流图测定,发现患者三期的波形多为异常,经前期左侧流入时间延长,经后期、经前期h_2/h_1高于正常等,均提示盆腔血流受阻,冲任胞宫血行瘀滞。又对41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表明除Z~(S-1)外,全血粘度低切变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血浆粘度极度增高,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说明周身经络气血亦处于瘀血阻滞的病理状态。结果揭示冲任阻滞是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4.
苏健  杜惠兰 《中成药》2007,29(11):1571-1574
目的:探讨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浆及经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后外周血浆及经血中ET、NO、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变化,并设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结果:(1)患者组与正常组血浆相比,ET、NO、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血浆E2明显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浆ET、NO、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浆E2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经血相比,患者组经血ET升高、NO降低、E2明显降低(P<0.05),经血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经血ET降低、NO增高、E2增高(P<0.05),治疗后经血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组经血ET与E2呈负相关关系(r=-0.54,P<0.05),NO与E2呈正相关关系(r=0.61,P<0.05)。结论: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舒缩因子ET、NO表达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图变化;通过心肌组织HE染色、Nagar-Olsen特殊染色及电镜技术手段,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光镜下心肌组织HE染色切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Nagar-Olsen特殊染色可见大片红染的阳性反应区;透射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病理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证寒凝血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证候和病机,以及论述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的研究,将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正寒邪是月经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寒主收引、主凝滞,故寒客冲任、血海瘀滞可导致痛经、月经后期、经血量少等病症。临床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表明,在经龄女性中,寒凝血瘀发病率达36%以上[1]。笔者应用加减温经汤治疗月经病实寒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拟通过检测月经病实寒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ax/Bcl-2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心肌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Bax/Bcl-2表达失衡激活线粒体途径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温经止痛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XB2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降低,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的病理变化过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导了寒凝血瘀证的内在病理机制,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妇女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部、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主要集中于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及气血两虚证。目前针对痛经的治疗方法甚多,但效果欠佳,尤其是寒凝血瘀型痛经。自2016年以来,笔者采用腕踝针联合循经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衷敬柏 《北京中医药》2008,27(9):675-677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采用证候要素辨证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数统计及聚类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178例ACS患者中共提取证候要素12个,其中血瘀、气虚、痰浊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4.94%、66.85%和57.30%.聚类结果示分为4类时,各类别是血瘀寒凝、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分为5类时有痰热互结、血瘀痰浊、血瘀寒凝、气虚血瘀及痰瘀夹热,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内热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结论 从本组病例提取ACS证候要素12个,以血瘀、气虚及痰浊为主,应证组合以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区级医院的1 895例EM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 895例EMS患者证候以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不同地区、不同诊疗目标、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疾病类型的EMS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情况分层下,中医证候均以气滞血瘀证占比最高。不同地区分层下,北方地区寒凝血瘀证占比较高,华南地区肾虚血瘀证占比较高,西南地区痰瘀互结证占比较高。不同诊疗目标对应不同临床症状。以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寒凝血瘀证占比明显提高。婚久不孕患者中肾虚血瘀证占比明显升高。以控制包块、抑制复发为主要诊疗目标的患者,气虚血瘀证占比较高。不同治疗阶段中,术后、复发型EMS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比提高。不同疾病类型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占比较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中寒凝血瘀证占比较高;腹膜型EMS患者证型中肾虚血瘀证占比较高。不同证型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蝎液治疗痹病阳虚寒凝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对22例痹病阴虚寒凝血瘀证患者予服紫蝎液,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4%.结论:紫蝎液治疗痹病阴虚寒凝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通络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将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寒凝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络止痛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盆腔包块大小、盆腔积液及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盆腔包块大小、盆腔积液、子宫和卵巢的PI和RI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低于对照组(P <0.05),子宫PSV指标和卵巢PSV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和卵巢的PI和RI指标无明显差异(P> 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络止痛汤能够调节寒凝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盆腔血瘀微环境,缓解患者寒凝血瘀络阻症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及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方法,对3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卵巢低反应患者主要证型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年龄、盆腔手术等的分布情况。结果:其主要中医症状为:性急易怒、腰膝酸软、经血夹块、健忘、神疲力乏、畏寒肢冷、脱发、胸胁胀痛不舒、经前乳房胀痛等;最多的中医证型是肾虚肝郁血瘀证型(占32.7%);单证型中以肾虚证最多(占94.3%);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出现的几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结论:IVF-ET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为:肾虚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肾虚肝郁证;初步显示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肝虚郁血瘀证出现的机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9.
月经病为妇人杂病之一,其病因病机概括而言,不外虚、积冷、结气三个方面。因肝经血虚寒凝、胞脉气血凝滞导致的月经病较为多见,采用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能切中病机而获良效。依据《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内经》“厥阴肝经循行及所主病症”、《伤寒论》“小柴胡汤治疗月经病热入血室证”等经典理论,通过对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治疗肝经血虚寒凝、胞脉气血凝滞型月经病的思路予以浅析,表明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为治疗月经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PGF2α、PGE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可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指标,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