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检测宫颈病变的主要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了关键的作用.有性生活的妇女应每年或每两年进行1次宫颈疾病的检查,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颈癌早期筛查应用TCT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128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4例,对其进行TCT检测,观察组64例,对其进行TCT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宫颈癌检出准确率为7.81%,HPV感染检出准确率为95.31%,对照组宫颈癌检出准确率为3.13%,HPV感染检出准确率为81.25%.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颈癌早期筛查过程中应用TCT联合高危型HPV-DNA能够显著的提高病变细胞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宫颈癌如能早期发现,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和切断其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已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分型对于了解宫颈癌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以及疫苗改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PVE6/E7mRNA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确诊的216例宫颈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确诊,其中宫颈炎症80例、CINⅠ56例、CINⅡ46例、CINⅢ24例、宫颈癌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过HPVE6/E7mRNA与TCT联合检测,观察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HPVE6/E7mRNA与TCT检查阳性表达情况,并对比两种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在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中,HPVE6/E7mRNA检测、TCT检测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E6/E7mRNA检测在在宫颈癌早期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低于TCT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高于T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VE6/E7mRNA及TCT单独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低于两种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E6/E7mRNA与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可为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的547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早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分型及PCR、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及联合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PCR、TCT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出HPV感染患者114例,检出率为20.84%;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00例,检出率为18.28%,构成比为87.72%,多重感染患者14例,检出率为2.56%,构成比为12.28%。早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分型检出率排前3位的是HPV 16(30.70%)、HPV 52(14.04%)、HPV 18(7.89%)。TCT诊断灵敏度为66.25%(53/80),特异度为55.67%(260/467),准确性为57.22%;PCR诊断灵敏度为87.72%(100/114),特异度90.99%(394/433),准确性为90.31%;PCR和TCT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97.00%(97/100),特异度为95.97%(429/447),准确性为96.16%。PCR和TCT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反向点杂交和TCT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早期筛查对改善宫颈癌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以往主要采用HPV病原体检测、宫颈刮片等进行筛查,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和变化,笔者对宫颈癌常见筛查手段、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早期检测宫颈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患者筛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3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针对300例就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癌初次筛查,所有患者均检测TCT、高危型HPV-DNA以及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分析高危型HPV-DNA、TCT、阴道镜检测、HPV-DNA与TCT结合检测对于筛查早期宫颈癌诊断价值。结果 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有200例,鳞状细胞癌有89例、不典型腺细胞癌有34例、不典型鳞状细胞41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36例,其检出率为66. 67%;患者进行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230例,其HPV-DNA检出率76. 67%,HP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TCT检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针对300例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后,结果为正常者及良性宫颈炎症有40例(13. 33%),呈现阳性患者有260例(86. 67%),TCT联合HPV-DNA检测结果显示260例患者阳性,即至少有一种为阳性,其联合诊断检出率为86. 67%,两种方式检查结果一致,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活检,检测结果显示300例患者阳性,其联合诊断检出率为100. 00%,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测检出率明显高于TCT联合HPV-DNA检出率。结论检测宫颈癌采用阴道镜下活检、TCT及HPV-DNA可行性高,特别是TCT、HPV-DNA联合阴道镜活检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减少漏诊,在筛查早期宫颈癌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TM1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共选取164例子宫颈活检及手术组织蜡块标本,其中包括94例宫颈鳞癌组织、12例宫颈腺癌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以及21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在宫颈癌HeLa细胞系中检测LEM1蛋白的定位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LETM1蛋白在上述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蛋白检测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LETM1蛋白定位在宫颈癌HeLa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TM1蛋白在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高达60.6%和75.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CIN Ⅰ~Ⅲ(P<0.05).此外,LETM1蛋白在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宫颈癌组织,且其阳性表达率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亦明显高于早期宫颈癌组织(P<0.05),但LETM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联.结论:LETM1蛋白参与了宫颈癌的演进,其过表达可能预示宫颈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因此其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应用TCT技术检测宫颈病变,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凤玲  张燕  李海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96-3997
目的:研究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法:63 615名妇女随机分为4组:A组仅行TCT检测,B组行TCT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C组仅行宫颈刮片检查,D组行宫颈刮片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B组宫颈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TCT是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HPV的早期检测尤其是分型检测对预警宫颈细胞癌变倾向,以及对宫颈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极为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核酸杂交法、PCR法以及基因芯片等技术在HPV检测中广泛应用,此文主要对这些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颈癌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病例,其中80%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始动因素,几乎在所有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标本中可检出人乳头状瘤病毒DNA,这项检测已被作为宫颈细胞学检测的辅助手段来识别可能进展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该文对近年来有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每位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所共同期盼的。目前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宫颈癌的初筛,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宫颈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袁德利  秦毅  赵长青 《中国保健》2006,14(12):109-109
目的探讨电子荧光阴道镜筛查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为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更科学的有效方法.方法选用MediSpectra公司生产的CFT-9000ⅡA型电子荧光阴道镜,对本市区38个乡镇28万育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有36858例已婚妇女选择电子荧光阴道镜进行筛查早期宫颈癌.结果宫颈组织荧光色泽呈暗色、紫色、紫红色的有1005例,阳性率占2.73%.发现CINII以上和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145例;宫颈癌38例.在同一病例中,涂片、荧光检测和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46.78%、96.38%和92.85%.荧光检测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0);尤其对宫颈非典型增生准确率达98.01%(P<0.050).结论电子荧光阴道镜是目前筛查早期宫颈癌最理想的方法,它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无创伤、定位准确和携带方便等优点,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朱丽 《智慧健康》2023,(11):43-46
目的 探究健康体检宫颈癌筛查中TCT与HPV联合检测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下载GSE数据集,其中包括100例门诊受检者,对其实施TCT与HPV联合检测,统计宫颈癌阳性率。结果 TCT与HPV联合检测的宫颈癌阳性率为99.00%。结论 对健康体检宫颈病变筛查人员实施TCT与HPV联合检测,将促进宫颈癌检出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综述近年来宫颈癌的新筛查技术,特别是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阴道镜、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的优缺点、应用现状及筛查方案上的新进展,介绍了最佳筛查方案、一般最佳筛查方案及初级筛查方案,建议因地制宜地选择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检测宫颈病变的主要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使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成为宫颈病变普查的一种最可靠的脱落细胞学检查,明显提高了妇科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现将我院1 280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吴江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吴江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宫颈癌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一对照方法 ,对吴江市经济开发区135名TCT筛查有非典型细胞病变的农村妇女,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低、性交卫生习惯差、有家庭及本人恶性肿瘤史、居住周围有环境污染和感染HPV,是发生宫颈癌早期病变的危险因素,HPV感染者发生宫颈癌早期病变的危险比没有HPV感染者发生宫颈癌早期病变高33倍.结论 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一方面要定期进行HPV的检测;另一方面对于HPV阳性而宫颈正常的对象要定期随访;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和控制妇女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强MRI成像技术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32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于术前行增强MRI检查、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并通过术后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将术后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增强MRI、血清SCCAg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增强MRI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 59%、88. 78%;血清SCCAg表达诊断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 67%、83. 91%;增强MRI联合SCCAg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4. 62%、97. 85%;增强MRI联合SCCAg诊断宫颈癌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增强MRI、血清SCCAg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增强MRI成像技术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提高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准确度,减少误诊与漏诊,能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早期宫颈癌标准手术方式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但早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并不高,文献报道为0%~27%,为了这并不高的阳性淋巴结而让所有早期宫颈癌患者都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所带来的可能并发症和切除健康淋巴结而造成免疫功能的损害这一现象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1977年Cabanas首先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的检测和切除应用临床以来,随着淋巴引流示踪剂的改进和SLN检测技术的提高,SLN活检术已取代传统的区域淋巴清扫术,成为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