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市青年学生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部分学生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2 552人中1 456例为全阴性,占57.05%;1 096例为HBVM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2.95%,模式共有12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5"模式为主。[结论]在本市青年学生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和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拟出国人员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拟出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拟出国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3310份血清样本中1946份为全阴性,占检测总数58.79%;1364份为HBVM5项中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21%.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拟出国的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总感染率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提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3.
闫瑰娟  方明珠 《中国保健》2007,15(23):17-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了解HBsAg阳性母亲及其经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婴幼儿HBV血清标志物(HBVM)变化、转归情况.方法对5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和HBV标志物的定量检测,7个月龄随访观察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孕妇与其分娩新生儿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为3.8%(19/500),婴幼儿出生时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为12.2%(61/500);7个月龄随访时除3例出生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幼儿HBsAg和HBeAg仍持续阳性外,其余均阴转.结论对HBsAg及HBV DNA阳性的孕妇产前给予多次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其新生儿生后24h实施主动和(或)被动免疫,可以有效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地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3-12月在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单纯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2 802人中,阳性255人,阳性率9.10%;各年龄组人群以31~40岁组HBsAg阳性率最高,占12.16%(71/584)。1 907例检测HBV5项血清标志物者中,HBsAg阳性者238例(12.48%),以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阳性为主(44.96%),HBsAg阳性合并HBeAg、抗HBc阳性次之(38.24%);5项全阴性者占总人群的46.88%。结论该地区自然人群HBV感染水平较高,近一半人没有保护性抗体,应加强健康宣教,推广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改善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患者HIV、梅毒及HBV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结核病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若抗-HIV为阳性按要求复检和送省疾控中心确诊;TP抗体阳性血清作TPPA以确定梅毒感染,并作TRUST检测;HBsAg阳性者再作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5项检查。[结果]共检测了313例结核病患者,未发现抗-HIV阳性者;检出TP抗体阳性8例,经TPPA确定为梅毒感染者7例(2.24%),其中TRUST阴性1例,6例阳性,滴度分别为1︰1~1︰8;HBsAg阳性17例(5.43%),共检出3种HBVM感染模式。[结论]结核病患者中梅毒感染较高,HBV感染不容忽视,同时也应加强HI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刘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43-444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各年龄组HBsAg检出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共收集3 501名来岳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人员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5项,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的结果及相关资料,并将每例5项标志物作为一种模式,对各年龄组HBsAg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501例中1 685例为全阴性,占总数48.13%;1 816例为HBV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51.87%,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5"模式为主。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2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中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孕10个月分娩的260例HBV感染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脐血的HBVM模式及其与母亲模式的关系。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产前孕妇进行HBVM免疫学标志联合测定,分娩后新生儿取脐血检测HBVM免疫学测定。结果: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34.23%(89/260),其中58例大三阳者新生儿脐血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高达82.76%(48/58),202例小三阳者新生儿脐血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达20.30%(41/202)。②89例新生儿感染者中,阴道顺产者有44例,剖宫产者有45例。③新生儿所出现的抗体阳性结果几乎都是其母亲所具有的抗体阳性结果。结论:HBeAg阳性是母婴垂直传播HBV的重要因素,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sAg(或HBeAg)阳性率。新生儿体内的抗体几乎全部来自于母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5~2009年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4 500人血清标本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检测4 500人,HBsAg阳性者370例,阳性率为8.22%。在370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1.08%,PreS1-Ag检出率为71.35%。其中,152例HBsAg(+)、HBeAg(+)、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89.47%;125例HBsAg(+)、HBeAb(+)、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63.20%。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标本,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可以完善HBV五项指标的检测,是一项新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对370份HBsAg(+)和110份HBsAg(-)血清标本进行Pre-S1Ag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血清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与其常见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22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HBV-DNA含量.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e和抗HBc. 结果 422例标本检测出前S1抗原阳性236例,总阳率54.5%,HBV-DNA阳性250例,总阳性率59.2%.五项HBV血清标志物共获得A、B、C、D、E五种模式,其中A组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154例中检测出前S1抗原阳性133例,阳性率86.3%,HBV-DNA阳性146例,阳率为95%;B组为HBsAg、HBeAg阳性的35例中检测出前S1抗原阳性29例,阳性率83.6%,HBV-DNA阳性33例,阳率为94.5%;C组为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175例中检测出S1抗原阳性52例,阳率为29.5%,HBV-DNA阳性53例,阳率为33%;D组为HBsAg、抗HBc:阳性34例中检测出前S1抗原阳性12例,阳性率为35.2%,HBV-DNA阳性13例,阳性率为38.2%;E组为HBsAg、抗HBe阳性的24例中检测出前S1抗原阳性4例,阳性率为16.6%,HBV-DNA阳性5例,阳性率21%. 结论 前S1抗原分别与HBcAg、HBV-DNA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在宿主体内活动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且检测的方法简单,可以作为HBV感染的一个补充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愿戒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TP)的感染现状。方法对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鲁西南地区121名自愿戒毒人员传染病标志物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丙型肝炎抗体(HCV-Ab)、艾滋病毒抗体(HIV-Ab)、梅毒抗体(TP-Ab)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本研究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作为乙型肝炎阳性标志物,自愿戒毒人群HBs-Ag阳性率为7.44%,HIVAb阳性率为0.83%,TP-Ab阳性率为8.26%,HCV-Ab全阴性;HIV-Ab阳性合并TP-Ab阳性1例,总阳性率为15.70%(19/121);共有6种乙型肝炎感染模式且均为常见感染模式,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64.46%(78/121)。结论本地区自愿戒毒人群HBV、HCV和HIV阳性率较低,TP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步了解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方法320份血清样品采集于沈阳市传染病院。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96.23%(51/53);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抗-HBc和抗-HBe3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52.38%(11/21);抗-HBc和抗-HBe两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23.53%(4/17);HBVM全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22%(14/137);抗-HBs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未检出。结论HBeAg阳性,是HBV复制的佐证,具传染性;“小三阳”,乙型肝炎恢复期,仍有52.38%(11/21)的传染性;血清中除仅抗-HBs阳性,作为保护性抗体,无传染性外,其他HBVM阳性,均有-定量的HBV复制,仍须防范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乙型肝炎DNA(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以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诊治的120例HBV感染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V-DNA定量与PreS1Ag,分析其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HBsAg+HBsAb、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sAg+HBcAb模式分别占2.50%、25.84%、45.00%、10.00%、5.83%、10.83%,PreS1Ag阳性率为60.83%,HBV-DNA阳性率为67.50%;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74.04%高于HBeAg阳性率4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V-DNA、PreS1Ag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HBV复制状况及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方法:ELISA法对1256名在我院进行小学入学体检的儿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7例,总阳性率为0.56%,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5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2例,共检出HBsAb阳性841例,总阳性率为66.96%,结论:HBV感染在我院低龄人群中已得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何姗  庞超  胡南 《现代医院》2006,6(5):53-5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组合模式的变化和不同抗HBc阳性组合模式的抗HBc-IgM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20份标本HBV血清六项标志物。以抗HBs、HBe、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抗HBc阳性组合模式的抗HBc-IgM的阳性率。结果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的组合有13种组合模式。HBsAg(+)、抗HBc(+)组的抗HBc-IgM的阳性率高于HBsAg(+)、HBeAg(+)、抗HBc(+)组和HBsAg(+)、抗HBe(+)、抗HBc(+)组,HBsAg(+)、HBeAg(+)、抗HBc(+)组和HBsAg(+)、抗HBe(+)、抗HBc(+)组的抗HBc-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就医患者中急性传染性较强类型的HBV感染者较多。由于HBV的变异,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组合模式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于发吉  杨奎真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11-21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1抗原、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HBsAg( )乙型肝炎患者的S1抗原阳性率为80.6%,HBeAg( )与HBeAg(-)组HBV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1抗原在急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1抗原持续阳性则预示乙型肝炎慢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的血清与乳汁中HBV排泄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表达的特点。方法选择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产妇9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原理检测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产妇血清及其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产妇的乳汁中约10.0%存在潜在危险性;HBeAg阳性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90.0%HBeAg也呈阳性,可能存在宫内感染。结论对产前HBVM阳性的孕妇有条件均应检测血清HBV-DNA,对血清HBV-DNA阳性的产妇需进一步检测乳汁及新生儿HBV-DNA来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肝在文成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的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为有关单位进一步管理乙肝感染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800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V检测。结果:12800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总携带率为3.1%,低于全国及本县平均普通感染水平,抗-HBs总阳性率高达46.2%,不同年度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血清中HBV感染模式共7种。结论: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检测HBV五项指标,早期发现乙肝感染人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不同模式与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9 273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模式的检测,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 HBs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61.8%,HBsAg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1.4%;HBsAg阳性组的血清学模式主要有7种,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模式Pre-S1 Ag阳性率最高,占93.3%; HBsAg阴性组的血清学模式主要有7种,PreSlAg阳性率0.1%~6.5%,不同的HBV血清学模式Pre-S1 Ag阳性率也有很大差异.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re-SlAg的测定在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均有重要意义,能对HBV的感染、复制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HBV孕妇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侯稳  孙琳  王健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167-168
目的 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感染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HBV总感染率为8.63%(264/3 060),HBsAg阳性率为8.19%(251/3 060).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12种,以"小三阳"模式最多见为35.98%(95/264).不同职业、年龄感染率相近(P>0.05).有明确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史孕妇感染率为6.72%(78/1161),明显低于未接种孕妇(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HBV感染,以"小三阳"模式最多见,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孕妇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