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3例患者于2011年10月先后入院,因为不同疾病使用塞来昔布(200 mg,bid)后,分别于10、8、8d后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重症多型性红斑,其中1例并发尿道口水肿、肝损害及心悸气短.停用塞来昔布并使用大剂量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塞来昔布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以"塞来昔布"或"celecoxib"为关键词全面检索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ADR)个案,探讨塞来昔布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筛选得到文献48篇,57例ADR,其中41岁以上46例(80.70%),服药后30 d内出现ADR 51例(89.47%),原发性疾病多为疼痛、关节炎等,主要表现对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结论 应用塞来昔布时应密切关注ADR,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及用药1个月内,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塞来昔布的不良反应较少,如本例报道的塞来昔布致全身红肿痛痒伴高热严重不良反应1例在国内文献中罕见,应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关注其不良反应,为塞来昔布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58-5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门诊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塞来昔布(塞来昔布组),另一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双氯芬酸钠组)。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膝关节局部理疗。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塞来昔布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从治疗第2周起,患者临床症状开始缓解,Lequesne指数下降,治疗4、6周时Lequesne指数明显下降,塞来昔布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的治疗,塞来昔布组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停药2周后,上述指标维持在6周治疗时的相似水平。结论:塞来昔布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传统非甾体类抗炎药,而保留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关节炎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罗非昔布、塞来昔布、伐地昔布、鲁米昔布为代表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罗非昔布、塞来昔布、伐地昔布、鲁米昔布等都有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同时罗非昔布的心血管风险要高于塞来昔布。结论:心血管危险是COX-2抑制剂的“类效应”,所以在临床应用这类药物时.应当加强合理的监管措施;仍需对COX-2抑制剂在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阿戈美拉汀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鼠肝微粒体体外实验得到塞来昔布对阿戈美拉汀的抑制机制,并在大鼠体内得到验证。因此,可通过人肝脏微粒体和重组CYP2C9.1蛋白体外实验预测塞来昔布在人体中对阿戈美拉汀的抑制作用和可能机制。结果:塞来昔布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在CYP2C9.1中呈现浓度依赖性,而在鼠肝微粒体中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结论:塞来昔布联合阿戈美拉汀进行抑郁治疗时可能会对后者产生非竞争抑制,这一作用能允许降低阿戈美拉汀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许丽华  王华庆  徐晖  李梅 《海峡药学》2012,24(6):109-111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秋水仙碱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并评估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在初诊、初次服药后4h、服药后3天、服药后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塞来昔布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等方面副作用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塞来昔布与秋水仙碱疗效相似,但前者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检索2000年7月—2014年7月报道的塞来昔布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共收集到塞来昔布所致不良反应病例13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结果塞来昔布所致的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28-90岁,其中〈40岁者2例,41-60岁者7例,〉61岁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d者5例,1-4d者5例,5-15d者3例,最短为1.5h,最长为14d;累及消化系统4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例,累及心血管系统2例,累及泌尿系统2例,出现全身性损害1例,出现水肿3例。结论应加强对塞来昔布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HepG2 HepG3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塞来昔布和TRAIL作为干预手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联合TRAIL对HepG2,HepG3细胞的凋亡及DR4,DR5的表达。塞来昔布与不同效靶比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经LDH检测法检测其杀伤作用。结果塞来昔布及TRAIL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塞来昔布联合TRAIL可显著增敏TRAIL对HepG2和HepG3的杀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塞来昔布预处理的肝癌细胞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结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具有明显细胞毒性,联合TRAIL及CIK可显著增敏后者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塞来昔布上调DR4,DR5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4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70例,分别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单独应用塞来昔布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停药4周后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停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停药4周后高于停药时,停药4周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6%高于对照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骨关节炎疗效较好,但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与重症多形红斑的相关性,为布洛芬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 1 例布洛芬混悬液导致重症多形红斑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关联性评价标准,布洛芬混悬液引起重症多形红斑的可能性较大。 查阅文献,布洛芬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型药疹,罕见重型药疹,也有布洛芬引起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 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超敏反应综合征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个例报道。 结论:布洛芬临床应用广泛,耐受性好,但需警惕其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所致儿童皮肤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转归与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与针对ADR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ADR已报告板块,以通用名称"热毒宁"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的数据进行检索,筛选出儿童皮肤系统ADR,并对检索所得的59例热毒宁致皮肤系统ADR的患儿的性别、用药方案、年龄、临床表现和后期处理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所收集的59例热毒宁致皮肤系统ADR中,ADR主要为药疹(86.44%),包括皮疹、斑疹和红斑丘疹,其次为重症多型红斑(8.47%)和荨麻疹(5.08%),停药并用药干预后均缓解。结论:热毒宁致皮肤系统ADR包括药疹、重症多型红斑和荨麻疹,ADR一旦发生应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临床在热毒宁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时与家属沟通。  相似文献   

13.
Ernst EJ  Egge JA 《Pharmacotherapy》2002,22(5):637-640
Erythema multiforme is an acute inflammatory skin reaction that often is caused by drugs, especially sulfonamid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Celecoxib, a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 is a sulfonamide derivative commonly prescribed to treat arthritis in patients who cannot tolerate or who have a contraindication for taking tradition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A 57-year-old man with a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sulfa allergy experienced an allergic skin reaction and had difficulty breathing secondary to throat swelling. His condition was believed to be erythema multiform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elecoxib into his drug regimen. His drug therapy was discontinued, but a subsequent reaction occurred when the sulfonamide derivative glyburide was reintroduced. It is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 to obtain a careful history and perform a thorough medical evaluation in all patients receiving sulfonamid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s a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allergic reaction may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13年之前国内公开发表有关别嘌醇致不良反应420例病例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男性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33%)、全身性损害(22.77%)、肝胆系统损害(9.90%),严重皮肤系统的损害以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超敏综合征为主。结论别嘌醇片安全使用丞待加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对替考拉宁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文献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9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数据库,对其报道替考拉宁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的47篇文献51例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替考拉宁不良反应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从输液2 min到19 d不等,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为皮肤损害等;1例患者安装起搏器,1例放弃治疗死亡,1例感染控制不佳死亡,3例红人综合征脱屑无好转,其余经停药和对症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现全身性损害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性别、年龄组、过敏史、交叉过敏史、肾功能、用法用量等因素无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替考拉宁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识别教育,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学计量方法,对国内外公开报道的53例奥卡西平ADR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奥卡西平引起的不良反应累积器官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3.9%)、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5.3%)和代谢和营养障碍(11.9%),各类ADR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发生特点,病例发表时间大多数报道集中在2007-2011年间。结论:奥卡西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了解其不良反应情况、易感人群、发生时间及预防和干预措施,注意患者用药教育,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七叶皂苷”、“不良反应”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47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器官,以静脉炎、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等。结论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密切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1例心衰合并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在局部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后出现重症多形红斑,经甲泼尼龙抗炎后病情得到控制。在临床面对重症多形红斑,应积极查找、去除诱因,作规范的抗炎抗过敏治疗,并预防皮肤、黏膜感染,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谢建翔  牛丹 《中国药业》2013,(23):47-49
目的 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显著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近年来医院临床报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13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37份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报告中,21~60岁与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系统损伤、皮肤及附件损伤、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前3位的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与塞来昔布发生例数最多.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以皮疹与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临床需高度警惕,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