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郑州大中专学生乙肝五项检测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郑州大中专学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感染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郑州地区3477例大中专生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77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134例,阳性率为3.85%。抗-HBs阳性学生1773例,阳性率为50.99%。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要感染模式(占91.05%)。结论:郑州学生HBsAg阳性率下降的原因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2.
林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315-4316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传染病,病原体难以清除,病情容易复发而演变成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所以人们希望通过接种乙肝疫苗的途径来预防乙型肝炎,但究竟效果如何,笔者检测156人份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b,以期对HbsAb的阳转率及有效预防浓度作一探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浓度,指导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方法收集张家口市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清1 000份,采用胶体金及放免法检测抗-HBs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1 000份血清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458例,放射免疫定性法阳性468例,放射免疫定量法482例阳性。结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并降低感染率,采用定量法检测抗-HBs浓度,是目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长寿区2002年以前出生的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方法随机抽取该城区适龄儿童267例、农村儿童248例进行调查。结果该区3-6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2.23%,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2.14%,全程接种率为65.45%,全程及时接种率为53.20%;城市儿童的几项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X^2=56.42、31.97、35.94和9、00,P〈0.005);城市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农村儿童(X^2=4.00,P〈0.0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儿童的接种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浙江省儿童基因工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11年抗体阴性者不同乙肝疫苗、不同针次加强免疫效果。 方法 2009年9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丽水市、衢州市选择1周岁内完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5岁以上儿童4407例,采集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免前三项指标全阴者2164例,按0、1、6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第1、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间隔1个月采血,免后检测抗-HBs。 结果 通过对接种第1、3剂次乙肝疫苗后1个月检测抗-HBs,其抗体阳转率大于95%以上,不同疫苗接种3剂次与接种1剂次免疫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实施以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抗-HBs阳性率存在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的趋势,建议对5岁以上免疫儿童实施加强免疫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乙肝疫苗接种儿童200例,对研究对象实施乙肝表面抗体检测,分析最终检测结果。结果200例乙肝接种患儿研究发现,检测结果呈阳性儿童有116例,阳性率58.00%;116例乙肝阳性儿童中,年龄9个月-1岁的乙肝阳性率91.37%;1-2岁的乙肝阳性率70.68%;3-4岁乙肝阳性率52.58%;5-6岁乙肝阳性率37.29%,说明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比较,9个月-1岁儿童的乙肝阳性率较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年龄增加会导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降低,因此对大龄儿童乙肝疫苗复种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实现乙肝疫苗接种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预防发生乙肝疾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东城区423名儿童乙肝疫苗免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东城区 3~ 12岁儿童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状况 ,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 8个调查点中的 3~ 12岁年龄段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 ,应用放免分析法检测HBV 3项指标。对抗 -HBs阴性或小于 10mIU/Ml者进行 2 5、5μg加强免疫一次 ,免后一至三个月内进行抗 -HBs检测。 结果 东城区 3~ 12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 0 .2 % ;抗 -HBc阳性率为 5 . 2 % ;抗 -HBs阳性率为 5 2 . 0 % ,儿童乙肝保护率为 93. 2 % ,儿童血清表面抗体平均滴度为 73. 4 6mIU/Ml。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 -HBc阳性率、抗 -HBs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共对 15 2名儿童进行加免一次 ,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8. 8% ,总的抗体平均滴度 10 0 80mIU/mL ,2 5 μg和 5 μg加免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东城区 3~ 12岁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良好。儿童出生后 ,按 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 ,无论应用血源型疫苗还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均能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并可维持12年之久;对抗-HS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惭肝疫苗2.5μg和5μg一次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HBsAg阳性母亲的出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我们对100例进行了追踪监测,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7-01~1997-10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100例,出生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接种剂量每例10 μg/次.接种时间按0、1、6方案.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衢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方法 对2005年乙肝的发病和接种情况进行分析,采集717份人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2005年衢州市乙肝发病率43.14/10万,儿童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5%以上,衢州市人群的HBsAg阳性率平均为3.21%,抗-HBs阳性率平均为43.38%.结论 应加速对大龄儿童及成人的预防接种,加强对群众乙肝知识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本院就诊体检的15天~3岁的婴幼儿4543名。将其中HBsAg、HbeAg、抗HBe及-HBc全阴性的4501名按年龄分为五组:15~30d的新生儿组1690名,1~6个月婴幼儿组652名,6~12个月婴幼儿组927名,1~2岁婴幼儿组680名及2~3岁幼儿组552名。按计划免疫接种三针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各组婴幼儿血清乙肝两对半做定量检测,并检测抗-HBs的水平,同时进行免疫效应分析。【结果】婴幼儿抗-HBs〈10mIu/mL的占19.53%,抗-HBs10~100mIU/mL的占28.95%,抗一HBs〉100mIU/mL的占51.52%。15d至3岁婴幼儿抗-HBs≤100mlU/mL的占48.48%。【结论】新生儿及婴幼儿按国家计划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在1~2岁时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3岁时处于较低水平,在第三针接种完后隔半年检查乙肝两对半的抗体水平,以便及时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维持性HD患者32例,具备正常转氨酶水平、HBsAg(-)、anti-HBs(-),于0、1、6、9月接种乙肝疫苗,每次20μg,注射结束后1-3个月检测anti-HBs滴度水平。结果 32例患者有25例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保护性血清转换率为78.13%。结论 HD患者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可较高比率的产生保护性抗体,且抗体滴度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1246例乙型肝炎血清五项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普通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进行测定。结果 乙型病毒感染率为37.32%,共查出9种感染模式。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其抗体 (HBs Ag、抗 -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 HBc)、乙肝病毒 e抗原及其抗体 (HBe Ag、抗 -HBe) 5项指标 (也称乙肝两对半 )检测对乙肝病毒 (HBV)的感染诊断和在机体内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判定以及机体对 HBV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已列为实验室最常规的乙肝指标检测组合。随着免疫学方法的发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一步法检测因其快速、简便等已被大多数实验室所采用 ,随之带来乙肝两对半检测模式中 HBs Ag阴性模式增加。为了观察 HBs Ag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对 5 4份 …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质量,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本院于2003年-2005年每年9月份对本镇2002年4月-2002年12月出生的常住儿童,按时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2名儿童开展抗-HBS阳转监测连续3年,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阻断慢性乙型肝炎(HBV)宫内感染的疗法,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检和门诊及住院患者检查乙肝两对半,5项全部阴性162例,男84例,女78例,年龄4~55岁,平均27.3岁。方法分别按使用说明书注射3针国产抗乙肝疫苗(0、1、6个月)。并于第3针抗乙肝疫苗注射后的3~6个月复检。结果ELISA法17例HBsAb阴性(10.49%),即不产生保护性抗体,其余4项阴性;145例HBsAb阳性(89.51%),其中28例HBsAb、HBcAb均阳性(17.28%),其余3项阴性;11例只有HBcAb阳性,其余4项阴性(6.79oA)。结论注射抗乙肝疫苗后,24.07%HBcAb阳性是否为乙肝疫苗制备时纯度不够,或是部分人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所致及运输保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医护人员对注射乙肝疫苗的相关知识的认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量表,对150例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人群HBsAg携带率为9.75%。微量血传播乙肝是院内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给予乙苗接种,可显著降低乙肝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故对临床医护工作者进行有效免疫极为重要。为了解医护人员对乙苗注射的认知情况及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乙肝的知识水平,收集我院医护人员150名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未接种原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增高。但我市农村仍有部分(10%左右)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这部分儿童将可能成为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为找出未接种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我们在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均收入偏低的乐陵市部门乡(镇),调查了2000、2001年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未接种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92%~100%可避免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后75%~80%可避免HBV感染,此类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避免HBV感染率能提高到90%~95%。但新生儿应用HBIG免疫是否会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尚未引起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视。我院近年对184例出生时接种HBIG婴儿的进行血清抗-HCV检测,首次发现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发生HCV感染,为提请临床重视,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乙肝减毒活疫苗在婴幼儿中接种已有10余年的历史,我国自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我县于1998年尝试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于1999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我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作者收集了我县1997~2002年9247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监测,并对阳性儿童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